
作者:岳海翔编著
页数:303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034896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为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委员会“精品图书系列”之一种,依据党和国家新法规精神而编写。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其中上编为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着重介绍党的机关公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行文规则、基本原理及其起草和修改的相关内容;下编为具体文种写作,重点介绍15种法定公文和常用事务文书的写作模式、写作方法及写作要领,并附精选范例。 该书编著者来自公文工作岗位和教学一线,理论素养较高,研究成果丰厚。写作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特色
该书全面体现党和国家公文新条例、新格式的精神和要求,紧密结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反映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新成果,准确性和实用性相统一。是广大公文工作者、机关公务人员和广大文秘人员学习公文写作的好帮手。
目录
第一章 党的机关公文的含义及作用
第一节 党的机关公文的含义
第二节 党的机关公文的作用
一、规范和约束作用
二、组织和协调作用
三、宣传和教育作用
四、联系和纽带作用
五、记载和凭证作用
第二章 党的机关公文的特点及分类
第一节 党的机关公文的特点
(一)作者的专任性
(二)受体的特定性
(三)功能的权威性
(四)程式的严密性
(五)处理的程序性
第二节 党的机关公文的分类
一、按适用范围划分
(一)决议
(二)决定
(三)命令(令)
(四)公报
(五)公告
(六)通告
(七)意见
(八)通知
(九)通报
(十)报告
(十一)请示
(十二)批复
(十三)议案
(十四)函
(十五)纪要
二、按性质作用划分
三、按行文方向划分
四、按机密程度划分
五、按紧急程度划分
六、按载体形态划分
第三章 党的机关公文格式及行文规则
第一节 党的机关公文格式
一、用纸格式
二、印装格式
三、文面格式
(一)版头部分
1.份号
2.密级和保密期限
3.紧急程度
4.发文机关标志
5.发文字号
6.签发人
(二)主体部分
1.标题
2.主送机关
3.正文
4.附件说明
5.发文机关署名
6.成文日期
7.印章
8.附注
……
第四章 党的机关公文写作基本原理
第五章 党的机关公文的起草与修改
下编 党的机关公文文种写作规范与要领
附录1:《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附录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节选
收集与积累材料要注意讲究方法。积累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熟悉材料的过程,积累的目的是使用。目前,常用的材料积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笔记式。写读书笔记是克服遗忘、积累资料的好办法。读书笔记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摘录式——把阅读时发现的重要资料,如基本观点、主要论据、精彩片段、名言警句等一字不易地抄录下来;提要式——把公文、资料的要点概括出来;心得式——读后把心得、体会、疑问、意见、评论等记录下来,整理成文。无论哪种形式,都要记明资料的详细出处和公文的作者、标题。 2.剪辑式。就是把同一专题的材料剪贴在一起,一般适宜于对报刊资料的收集。一般报刊,栏目众多,内容丰富,不能兼收并取,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剪贴。为便于装订,剪贴用纸,应当选择质地较好、规格统一的白纸。对于被剪的材料,要随手在空白处标明出处(报刊名称及年月日)。装订时要加封面,按标题拟定总目。这种方法比较灵活,易于归类。 3.卡片式。就是把所见所闻某一观点、某个实例、某项数据的材料摘抄记录在卡片上,适宜于对书刊中材料的收集。对有关书刊中的精华部分,采用做卡片加以收集的方式比较好。由于卡片容量有限,做卡片时要注意字迹端正清楚,内容精练扼要,一张卡片摘引一个观点、一段论证,便于保存、归类和使用。 4.索引式。是指将材料的名称、作者和出处,分类编成索引,以便需用时按索引查找材料的原文,最适合于对各类公文的登记编目。以后需要回溯检索时,一查索引,便可直接找到公文原文。 5.微机式。是指利用计算机收集积累电子公文。电子公文的收集积累范围在国家未出台新的电子公文相关规定和政策之前,应按照国家对于公文收集的现有规定或相关纸质公文的规定执行。其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按照归档计划要求接收归档的电子公文。二是未列入归档计划的电子公文的收集积累,应采取主动态度及时收集。而针对不同信息类型的公文,如文本公文、图像公文、图形公文、声音公文、多媒体公文等,由于其技术特性、存贮载体、信息记录标准、信息压缩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应分别采取措施进行收集积累。三是收集积累电子公文的软硬件系统设备,因为电子公文的读取和还原,离不开其生成的设备条件、相关软件和参数,收集积累电子公文时必须包括这些内容。 在公文写作中,对于材料的组织需要经历收集(占有)、鉴别、筛选和使用这样前后相联的动态环节。每一环节所牵涉的内容很多,也比较复杂。从总体上讲.公文写作对于材料的组织应当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根据主旨的需要决定材料的数量。公文篇幅有长有短,制约它的因素不在于作者掌握材料的数量的多寡,而在于是否切合主旨。有些公文,如命令(令)、决定、决议、公告等,篇幅很短,用很少的材料即可表明基本精神;有些公文,如调查报告、总结等,三言两语不足以说明观点,需要一定数量的材料加以证明。因此,摄人公文材料的数量,一定要服从主旨的需要。否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主旨的表达。要特别注意避免不看需要,以为“多多益善”,以致公文越写越长,主旨却淹没在材料堆中。 (二)要根据主旨表达的要求决定材料的详略。公文写作中所涉及的题材很多,但在使用时又不能平分秋色,而必须做到重点突出,详略适当。决定材料详略的关键因素不是别的,而是主旨表达的需要。以调查报告文种为例,如发文目的旨在介绍经验,即应以经验方面的材料为主,详写;而其他内容诸如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意见等材料则应略写,不可喧宾夺主;如果旨在反映情况,即应以情况为主,情况详写,其他略写。 (三)要根据主旨的要求决定材料的表现形式。材料表现形式要有利于公文作用的发挥。法规体公文,其发挥作用的范围一般较广,因而其材料往往以概括形式表现出来,要选用经过概括的材料;而报告体公文要汇报有关公务活动情况,因而就离不开具体的事实材料。 (四)要注意所用材料的系统性。公文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必须具有系统性,力戒杂乱无序。只有如此,才能全面、辩证地反映公务活动,不致犯主观片面的错误。所谓系统材料,是指在公文中所运用的材料,既要有正面的,也要有反面的;既有现实的,也有历史的;既有点上的,也有面上的,做到正反并举,前后相应,点面结合,从而构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形成材料系统。正反对举,它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正面材料,指反映公务活动的成绩、经验等的材料,反面材料是指反映公务活动的缺点、问题的材料。例如工作总结,既要讲取得的成绩、经验,也要讲存在的问题;既要报喜,又要报忧,但不能平均用墨。二是对同一问题从不同方面提要求、做规定。其中“正”表明相同的材料,“反”表明相异的材料。用“反”面材料说明、补充“正”面材料,以强调、深化主旨。在法规体公文中,这种正反对举的写法最为突出,它具体表现为层次或段落之间的正反对比。如《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一文的第二大部分“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一节中,先用五个段落论述集体领导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继而用两个段落交代“坚持集体领导,并不是降低和否定个人的作用”,从反面加以论述。无疑,这样具有辩证意蕴的材料,对实际工作必然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