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泉州文库整理委员会
页数:19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001772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被誉为“闽南诗坛祭酒”的林骚的诗集。林骚是近代活跃于闽南诗坛且蜚声海内外的诗人,有“闽南诗坛祭酒”之誉。其诗和楹联,多有被镌刻在家乡和东南亚各地的寺宇、学校、古迹和民居,至今仍存。《半邨诗集》收录的诗,作于1913年至1953年,跨时近41年,大部分时间正是中华民族饱受“兵灾寇祸,狐啸鱼頳”的艰难岁月。林骚以诗人敏鋭的观察力,将所见所闻、所经所感付之于诗,在国难、家愁中表达他的愤慨、忧愁和无奈。
此外,本书经李梦生(原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全文审读。
作者简介
林骚(1875-1953),字醒我,又名叔潜,晚年号半邨老人,福建泉州人。泉州近代著名诗人、教育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秀才,三十年(1904)中进士,授镇江知县,因无意仕途,告假归里,致力吟咏,成为一代诗人。民国元年(1912),任明新小学校长,为明新中学、昭味国学(现泉州一中)创始人兼校长、讲师。曾创办泉州温陵弢社。倡导新学,为泉州最早新学新武学堂、明新学堂的创始人之一,被尊为泉州励社、晋江初社、崇武松社、厦门筼筜吟社的社长,被誉为闽南诗坛祭酒。曾任晋江县副县长、县长顾问、泉州公路局局长等职。1949年后,被选为泉州市人民政府委员、泉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与弘一法师、吴鲁多有交往。著有《半邨诗集》。
丛书简介:2005年3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决定将地方文献丛书出版工作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着手对分散庋藏于全国各大图书馆及民间的古籍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库备考书目》267家614种,以后又陆续检索出遗漏书目近100家180余种。经过省内外专家学者多次论证,最后筛选出150部250余种著作,组成一套有一定规模、自成体系、比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风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发展脉络的地方文献丛书,取名《泉州文库》。林骚(1875-1953),字醒我,又名叔潜,晚年号半邨老人,福建泉州人。泉州近代著名诗人、教育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秀才,三十年(1904)中进士,授镇江知县,因无意仕途,告假归里,致力吟咏,成为一代诗人。民国元年(1912),任明新小学校长,为明新中学、昭味国学(现泉州一中)创始人兼校长、讲师。曾创办泉州温陵弢社。倡导新学,为泉州最早新学新武学堂、明新学堂的创始人之一,被尊为泉州励社、晋江初社、崇武松社、厦门筼筜吟社的社长,被誉为闽南诗坛祭酒。曾任晋江县副县长、县长顾问、泉州公路局局长等职。1949年后,被选为泉州市人民政府委员、泉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与弘一法师、吴鲁多有交往。著有《半邨诗集》。
丛书简介:2005年3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决定将地方文献丛书出版工作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着手对分散庋藏于全国各大图书馆及民间的古籍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库备考书目》267家614种,以后又陆续检索出遗漏书目近100家180余种。经过省内外专家学者多次论证,最后筛选出150部250余种著作,组成一套有一定规模、自成体系、比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风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发展脉络的地方文献丛书,取名《泉州文库》。
《泉州文库》始唐迄清,原著点校,收录标准着眼于学术性、科学性、文学性、地域性、原创性、权威性,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和著名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优先。所录著作涵盖泉州各县(市、区),包括金门县及历史上泉州府属同安县,曾在泉州任职、寄寓、活动过的非泉籍人氏的作品,则取其内容与泉州密切相关的专门著作。文库采用繁体字横排印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军事、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其中不乏孤稀珍罕旧椠秘籍,堪称温陵文献之帜志。
另外,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特为本丛书题签。
本书特色
《半邨诗集》四卷,附录一卷,泉州近代著名诗人、教育家林骚著。林骚是晚清进士,无意于仕途,擅长吟咏。平生所作的诗有4000多首,本书选录了950首,附録楹联58副。其诗多为反映现实生活中民众内心的喜怒哀乐,多有同情百姓,为百姓胸膛愁苦倾吐不平之气。诗风极为严谨,认为文字贵在“实事求是,褒贬得宜”。林骚的诗在东南亚华人圈有着较大的影响,东南亚各大报刊杂志曾发表其作品,海外文人墨客与社会人士曾多次通过信函向其求教。他的作品曾在海外获得五四诗词征文魁首,从而更被广泛传播,成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重要体现。
目录
半邨手稿一
半邨手稿二
半邨手稿三
半邨诗集自序
半邨诗集卷一
夏日偶成
不寐
晚归遏浮桥
七夕三绝
中秋
送友人重上丰山
除夕
春日南安道中
清明上坟有感
哭亡侄冬阳
余痛未已,再成二绝
视冬阳墓
虞美人
观海
暮抵乌屿
宿洛阳中亭
宿中亭
夜过桥北归途即景
马嵬坡
秋夜偕施韵珊泛舟笋江,因至新桥
越早返棹
述怀
冬夜
元旦试笔
饮寿山家。是日地适大震,书此以广其意
偶至冬阳墓二绝
愁
泪
漫兴
晚步
哀清明
与立峰重游崇福寺,路经丛冢,得句归咸
晚春寄兴
先慈忌辰
散闷
入夜
夕阳
游清源至南台四律
小立
宵起
……
半邨诗集卷二
半邨诗集卷三
半邨诗集卷四
附录一:集外诗
附录二:联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