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舒芜
页数:193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2001350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家学杂忆》是舒芜回忆亲人、怀念家乡、回顾成长与工作经历文章的结集。书中讲述了舒芜来自外祖父桐城派殿军马其昶,祖父诗人、书法家方守敬,姑姑新月派诗人方令孺,父亲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方孝岳,表兄文史学家马茂元,大哥新月派诗人方玮德等人的家学熏陶、润泽积累。舒芜在精神摇篮中的成长路径,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工作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所见所闻。传统文化的底色和时代激变的碰撞如何组成一个人的命运。这是舒芜摭拾于精神成长史的“朝花夕拾”。
作者简介
舒芜(1922―2009),安徽桐城人。本名方管,学名方硅德,字重禹。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1938年向《广西日报》副刊《南方》投稿时始用“舒芜”的笔名。1937年考入高中时适逢抗战爆发,即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为《桐报》主编副刊《十月》。1940年辍学,在湖北、四川等地农村任小学、中学教师。1944―1949年,历任国立女子和师范学院、江苏学院、南宁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进行文学、哲学的教学与研究。1945年初在胡风主编的《七月》上发表《论主观》一文,成为一场长达5年之久的文艺论争的主要焦点之一。这时期还创作了不少杂文,结为《挂剑集》。1949年后任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部部长、南宁市文联副主席、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南宁中学校长。1952年到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编辑室副主任、编审。1979年开始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
本书特色
舒芜摭拾于精神成长史的“朝花夕拾”舒芜追忆来自桐城方家、马家润泽积累的家学熏陶、新派旧派的双重涵养:桐城派殿军马其昶,诗人、书法家方守敬,文史学家方孝岳、马茂元,新月派诗人方令孺、方玮德。在新文学的激越和传统文化的熏染下,在私塾家馆和新书新刊之间,践行融合古今中西的文化圆融之路。时代更迭中知识分子如何抉择自我教育的历史记忆。
桐城文化大家族的言传身教、家学熏陶。舒芜摭拾于精神成长史的“朝花夕拾”
目录
我非方苞之后
家学杂忆
大家庭杂忆——《家学杂忆》的补充
先祖凌寒公和他的《吟稿》
先父方孝岳教授与其《大陆近代法律思想小史》
方孝岳著《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和《中国散文概论》
母亲,一个平凡女性的尊严
白色的飘飏——大哥方玮德
苏州·钱仲联·马茂元
岭海传薪正有人
勺园花木
小书柜——我的精神摇篮
私塾里的背诵
家馆滋味忆吾师
敬悼王组人师
发表欲、出版梦
立说与著书
也曾“坐拥书城”
初宴
乡场教育家们
忆武库街
“歌于斯,哭于斯”的北京
我对读经呼声的警惕
我怎么写起关于周作人的文章
吴孟复作《唐宋八大家简述》序
五十年代人文社散记
大寿薄礼——祝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五十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