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波
页数:479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93036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七章。各章节所叙述的内容和讨论的问题有深有浅,且不以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所规定的制度为限。第一章为担保法概述,主要内容有担保法的概念与适用范围、担保方式、担保合同、反担保、对外担保、独立担保、无效担保合同。第二章为保证,主要内容有保证合同概述、保证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保证人、保证人的权利与义务、保证方式、保证责任、保证期间、特殊保证。第三章为抵押,主要内容有抵押权的概念和特点、抵押权的设定、抵押权的效力范围、抵押人的权利、抵押权人的权利、抵押权的实现、抵押权的消灭、特殊抵押权。第四章为质押,主要内容有质权概述、动产质权、权利质权。第五章为留置,主要内容有留置权概述、留置权的效力、留置权的消灭。第六章为占有,第七章为定金。 应中国法制出版社罗菜娜编辑邀请,笔者参加由她组织的民商法实务答疑书系中担保法分册亦即本书的撰写工作。一是尽校友之谊,二是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法律同仁分享。但因难以抽出专门的时间静心研究,只是在工作之余能时断时续从事写作,使这本书的进展较为缓慢,有些问题阐述得甚为粗浅。加之作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敬祈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何波,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审判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生。匡家法官学院客座教授。
主要经历1989年9月至今先后在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2002年8月到2003年8月到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交流,任院长助理。2004年7月至2005年1月,赴澳大利亚悉尼地区法院学习。2007年7月,赴澳大利亚参加悉尼大学法学院举办的国际商法交流会议,并用英文发表题目为《中国法官如何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的演讲。
主要获奖文章及裁判文书2000年以(2000)高经终字第376号判决书荣获北京市法院”优秀涉外商事审判裁判文书评选活动”二等奖。2001年以(2001)高经终字第257号判决书荣获全国法院”首届优秀民商事裁判文书评选活动”三等奖。2003年以《论信用证押汇的法律问题》一文获得北京市法院系统一等奖,并在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第十五届论文比赛中荣获论文二等奖。2006年以《试论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欺诈例外》一文荣获北京市经济法协会举办的”十三省市论文研讨会”一等奖。2007年以(2005)高再终字第320号判决书荣获中国法学会裁判文书研究会举办的”全国优秀法律文书法院系统”评选一等奖。
学术成果:主要代表文章:《论信用证交易中的欺诈例外》,发表在《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买卖合同质量异议期和试用买卖的认定及责任承担》,发表在《判解研究》2007年第3辑(总第35辑)。另在《法律与生活》、《人民司法》、《法律适用》、《审判前沿》以及《人民法院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几十篇。专著:《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个案点评丛书一中信实业银行诉北京市京工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保证合同纠纷案》(2005年,中国法制出版社)。
本书特色
“民商法实务答疑书系”——我们以专业与经验取胜专业团队:资深法官、律师、仲裁员具备多年办案经验丰富问题:全面覆盖各类热点、焦点、难点、疑点问题最新解答:结合最新立法和司法解释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担保法焦点·难点·指引》——包括概述、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占有、定金七个部分作者结合二十年审判实践经验和研究心得,通过数百个问题全面详细讨论了担保法实务领域中的焦点和难点。以期能够真正帮助法律从业人员、金融从业人员、担保纠纷案件当事人解疑答惑。如何把握《物权法》、《担保法》、《担保法司法解》法律适用之间的衔接?如何在反担保中适用担保的规则?股票持有人以其股票账户出质与开户券商签订的监管协议是否应认定为有效?如何认定进口押汇中的担保关系?保证期问是否应从主债务的最后一笔还敖期限开始计算?《物权法》关于不动产登记的规定与《担保法》有什么不同?抵押权人未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其权利如何保护?
目录
节选
《担保法焦点·难点·指引》共七章。各章节所叙述的内容和讨论的问题有深有浅,且不以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所规定的制度为限。第一章为担保法概述,主要内容有担保法的概念与适用范围、担保方式、担保合同、反担保、对外担保、独立担保、无效担保合同。第二章为保证,主要内容有保证合同概述、保证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保证人、保证人的权利与义务、保证方式、保证责任、保证期间、特殊保证。第三章为抵押,主要内容有抵押权的概念和特点、抵押权的设定、抵押权的效力范围、抵押人的权利、抵押权人的权利、抵押权的实现、抵押权的消灭、特殊抵押权。第四章为质押,主要内容有质权概述、动产质权、权利质权。第五章为留置,主要内容有留置权概述、留置权的效力、留置权的消灭。第六章为占有,第七章为定金。应中国法制出版社罗菜娜编辑邀请,笔者参加由她组织的民商法实务答疑书系中担保法分册亦即《担保法焦点·难点·指引》的撰写工作。一是尽校友之谊,二是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法律同仁分享。但因难以抽出专门的时间静心研究,只是在工作之余能时断时续从事写作,使这《担保法焦点·难点·指引》的进展较为缓慢,有些问题阐述得甚为粗浅。加之作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敬祈读者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