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湖与山--明初以来巢湖北岸的聚落与空间

封面

作者:张靖华

页数:233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618657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湖与山:明初以来巢湖北岸的聚落与空间》对元末明初以来巢湖北岸地区的聚落规划形态、建筑空间、文化源流进行研究,同时探讨这一地区聚落空间形成的历史地理原因和数百年时间内的发展更新过程,基于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和聚落更新、更替的有关理论。

作者简介

  张靖华,男,1981年生,工学硕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学博士,师从葛剑雄教授:城市规划师。高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传统聚落与历史建筑保护更新。著有《九龙攒珠:巢湖北岸移民村落的规划与源流》(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目录

上编 聚落地理空间

□□章 绪论

□□节 选题背景

一、课题来源

二、建置沿革

三、地理状况

四、聚落价值

第二节 研究概况

一、西方聚落地理学发展概况

二、我国聚落地理学发展概况

三、巢湖流域聚落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和手段

一、研究内容简述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地理区域与研究进程

一、地理区域范围

二、研究进程

第二章 陷巢州——早期聚落变迁与巢湖北岸地貌形成

□□节 地理概况和秦汉以前的聚落遗址

一、巢湖流域的地理概况

二、巢湖新石器古人类遗址分布

第二节 秦汉之际巢湖地区的聚落变迁

一、居巢县的地理位置及城市特征

二、居巢一巢湖空间关系的两种观点

三、明清以来考古发现对湖口变动观点的印证

四、吴魏军事行为与地质灾害对居巢陷没的影响

第三节 陷巢州、长庐州——区域地理环境的变迁

第三章 军与民——移民聚落的地理分布

□□节 半岛移民聚落区的地理环境

一、山系

二、河湖

三、郯庐断裂带与地方地理观念

第二节 巢湖北岸军籍移民聚落的来源与空间分布

一、“疃”的来源与性质

二、山岭东部片区

三、山岭西部片区

第三节 民籍移民聚落的来源与分布

一、宏观分布特征

二、集聚区的聚落来源与分布特征

第四节 聚落空间的形成与分析

一、军民屯田的统一与分置

二、“插草为标”与聚落网状结构

三、自由与非自由——□初建设者的活动范围

中编 聚落建筑空间

第四章 九龙攒珠——移民聚落形态

□□节 九龙攒珠——军籍聚落的空间规划与形态

一、地理位置——芦溪嘴简析

二、张元一的航行和选址

三、九龙攒珠——张家疃的聚落形态

第二节 其他“疃”的平面

第三节 “九龙攒珠”在北岸半岛的传播和变形

一、“九龙攒珠”的平面变化

二、“九龙攒珠”图示中的国家与社会

三、九龙攒珠与淮河流域联排聚落的融合

第五章 撞击与融合——移民聚落建筑空间

□□节 建筑空间的技术、文化和社会背景

一、建筑结构的技术背景

二、建筑空间流传的文化背景

三、巢湖北岸建筑起源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洪家疃的环境与源流

一、区位和环境

二、空间和发展

三、单体建筑

四、文化意识

第三节 南北移民建筑的对撞和融合

第六章 “九龙攒珠”的源流研究

□□节 “九龙攒珠”起源与皖南移民影响分析

第二节 鄱阳湖东岸聚落研究

第三节 鄱阳湖西岸地区

第四节 在“九龙攒珠”以前

一、“九龙攒珠”与“九箭射东湖”的先后关系

二、大冶和溧水类型

三、坞壁和“九龙攒珠”关系的猜想

下编 聚落体系空间

第七章 聚落空间体系与人地关系变迁

□□节 聚落空间及其体系

第二节 巢湖北岸聚落空间体系的发展和转型

一、从板结户到暴发户——屯田聚落体系的破坏与重建

二、从居民点到聚落群——明中期到清中期

三、人口的发展和资源体系的崩溃

四、太平天国战争与资源、人口的新平衡

第三节 传统体系的转型和动荡

第八章 市镇空间与聚落更新

□□节 市镇的定义和元明以前的发展状况

一、市镇定义

二、元明以前巢湖北岸的市镇发展简况

第二节 明代以来市镇空间发展和克里斯塔勒的三原则

一、军事化市镇阶段——克里斯塔勒的第三原则

二、道路中点的六家畈商业——克里斯塔勒的第二原则

三、遍地开花的集镇分布——克里斯塔勒的□□原则

第三节 晚清市镇建筑空间及其驱动因素

一、商贸式——柘皋镇

二、交通式——石塘镇

三、市镇建筑空间背后的人地关系

第九章 屋要人住——聚落更新论

□□节 聚落更新的相关概念

一、聚落是人类社会的空间化

二、聚落更新的两大要素

三、聚落更新度C值的演变趋势

第二节 聚落更替周期

一、聚落更替周期的定义

二、巢湖北岸的聚落更替周期分析

三、后太平天国的聚落更替期

第三节 结语:谁的美丽乡村?

附图

附文宗谱序言辑要

参考文献

后记

内页

前言

 本书对元末明初以来巢湖北岸地区的聚落规划形态、建筑空间、文化源流进行研究,同时探讨这一地区聚落空间形成的历史地理原因和数百年时间内的发展更新过程,基于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和聚落更新、更替的有关理论。全书分为三编,共九章。

  □□章绪论。论述巢湖流域的基本历史、地理概况及巢湖北岸地区聚落的独特研究价值;对研究的内容、方法、重点和研究区域的准确位置进行划定。

  第二章陷巢州——早期聚落变迁与巢湖北岸地貌形成。从巢湖演化的两种学说入手,探讨三国时期巢湖流域巨大的聚落和环境变迁,对存在争议的秦汉居巢县的准确位置进行了论证,提出“陷巢州、长庐州”一语是汉末至唐代巢湖地区自然地理变化的概括。

  第三章军与民——移民聚落的地理分布。从“山”和“湖”的地理空间特征入手,分析巢湖北岸特殊的对称地理空间格局,分析元末明初地理空间内军籍、民籍移民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其背后原因。

  以上三章合为上编——聚落地理空间。

  第四章九龙攒珠——移民聚落形态。从张家疃“九龙攒珠”的平面形态入手,探讨移民开拓过程中聚落文化流动和发展的过程,初步分析了巢湖半岛交界地区“纵”和“横”两种聚落空间形成的文化和制度原因。

  第五章撞击与融合——移民聚落建筑空间。以洪家疃村、昂集、大兴庄为例,探讨明初以来不同来源的移民者之间建筑文化互相渗透的现象,论证巢湖北岸地区兼容南北特色的建筑空间的形成过程。

  第六章“九龙攒珠”的源流研究。通过对移民者迁移路径的分析,探讨鄱阳湖两岸的建筑文化从语言到空间两个层面去孕育“九龙攒珠”的事实,同时通过溧水和大冶两个聚落样本,探讨了“九龙攒珠”之祖型来自坞壁的可能性。

  以上三章合为中编——聚落建筑空间。

  第七章聚落空间体系与人地关系变迁。对聚落空间体系的概念进行探讨,分析元明以来聚落空间体系的几个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演变。

  第八章市镇空间与聚落更新。对元明以来的市镇空间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分析其中三种市镇空间体系发展的内在原因,列举交通和商品影响下的市镇的建筑空间特点。

  第九章屋要人住——聚落更新论。提出聚落更新和更替理论及相关计算公式,并对现实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建议。

  以上三章合为下编——聚落体系空间。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湖与山--明初以来巢湖北岸的聚落与空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1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