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且行 且歌

封面

作者:陈艳敏

页数:257页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309823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且行且歌/漫漫经典情丛书·文学卷》以文学为主题和主线,通过对沈从文、汪曾祺、陈建功、王安忆、冯骥才、张炜、陈丹燕、赵园、木心、罗曼·罗兰、劳伦斯、尼采、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等中外知名作家、学者散文经典的感知与感悟,沉浸于文学的纯美境界。

作者简介

  陈艳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书文化”系列丛书《书与人:随遇而读,自在欢喜》、《书与城:家的记忆,生命的河》、《书与生活:锦上添花,生活很美》、《书与艺术:为美而生,与美同在》,“笺边琐记”系列丛书《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时光》,专访集《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面对面》和《与21位跨国企业销售总监面对面》。

目录

第一辑 且行,且歌
路漫漫其修远兮——读李山译注《楚辞》
扎根泥土,贴近自然——读深圳一石《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读王秀梅译注《诗经》
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读余冠英选注《乐府诗选》
妙造自然,伊谁与裁?——读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天育万物,皆有至妙——读陆羽《茶经》
世代传唱,悠悠古歌——读周良沛搜集、整理《古歌》
欢乐唯美,四季欢歌——读《梅葛》
沥血的歌唱——读张敬民《凡音之起》
我说禅诗,禅诗说我——读邱华栋《碰到茶喝茶遇到饭吃饭》
诗歌相伴,青春永恒——读邱华栋主编、周瑟瑟选编《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
你,将在诗中隽永——读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永恒中,闪耀着天才无尽的诗意——读阿尔蒂尔·兰波《兰波作品全集》

第二辑 藉着精神的灯火
由其文而愈见其人——读陈建功《默默且当歌》
于荒凉的世上温暖地活着——读赵园《散文季节》
以大爱作底——读钱理群《活着的理由》
藉着精神的灯火——读王安忆《今夜星光灿烂》
沪上的光影流连——读王安忆《王安忆的上海》
低到了尘埃的姿态——读冯骥才《冯骥才的天津》
美好,并未离去——读冯骥才《感伤故事》
烟雨江南苏州慢——读车前子《苏州慢》
南人北地话泉城——读刘书龙编《民国济南风情》
一线更为广阔的天空——读沈从文《中国人的病》
见字如面——读汪曾祺《汪曾祺书信集》
在乌镇,邂逅木心——读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平淡虚无,人生若梦——读木心《素履之往》
散文之大,充实而有光辉——读穆涛《散文观察》
激情澎湃,热烈温煦——读张炜《从热烈到温煦》

第三辑 站在更高远处
站在更高远处——读罗曼·罗兰《死与变:罗曼·罗兰读书随笔》
生命的流动和内在的狂欢——读劳伦斯《劳伦斯散文》
诗人的尼采和哲学家的尼采——读弗里德里希·尼采《尼采随笔:谁是谁的太阳》
虚无中的透彻,透彻中的虚无——读费尔南多·佩索阿《惶然录》
思想的锐度——读胡适《容忍与自由》
咖啡馆里的人生况味——读陈丹燕《咖啡苦不苦》
穿越心灵的爱尔兰文化之旅——读陈丹燕《我要游过大海》
在伦敦,他动了真情——读杨小洲《伦敦的书店》
爱,恒久穿越的力量——读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闲笔消磨话大英——读陈平原《大英博物馆日记(外二种)》
历史文明与当代遭遇——读冯骥才《西欧思想游记》
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读冯骥才《天涯手记》
那缕文明的曙光——读林达《带一本书去巴黎》
现世的平民巴黎——读扫舍《灰屋顶的巴黎》
批判现实的写作——读大江健三郎《定义集》
不同的视角——读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读柳亚刀《琴瑟在御》
巴黎沉湎——读郑振铎《欧行日记》

节选

  《且行且歌/漫漫经典情丛书·文学卷》:  路漫漫其修远兮——读李山译注《楚辞》  要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诗经》之外,必读《楚辞》。《楚辞》以充沛的情感、婉转的曲调、宏大的篇幅、浪漫的气息,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全新的诗歌样式,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亦让身为读者的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学之美。  《离骚》作为楚辞的代表作,连同其作者屈原一起,被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中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人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驿骑而后可,斯即屈子其人也。”“变《三百篇》之体而为长句,变短什而为长篇,于是感情之发表,更为婉转矣。此皆北方文学之所未有,而其端自屈子开之。然所以驱使想象而成此大文学者,实由其北方之肫挚的性格。此庄周等之所以仅为哲学家,而周、秦间大诗人,不能不独数屈子也。”  以上评价是中肯的。然而展读《离骚》,乃至《九歌》《天问》《九章》,扑面而来的却是满目的愁苦凄清,抑郁徘徊,百转千回不得舒展:“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也。”“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显然是胸中难以遏制又无以释放的真情感、真情怀刹那间突破了语言的模式与束缚,以词句的反复堆叠和情感连绵不绝的爆发,开创了楚辞的全新样式。其中《天问》的情绪更是喷薄而出,一连铺排了170多个问句,制造出气象恢宏的惊人效果。其神话色彩和浪漫气息更渲染出出其不意的艺术美感,字里行间无不寄托了作者自己的美好追求和高尚品格。“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彼时的他自言自语、自述自听,全然不会想到创新、突破,更不会想到这些情之所至、吟咏而出的篇章语句能够流传百世。诗歌于他,楚辞于他,只不过是其唯一可以抓住的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然而诗歌最终还是未能保全和留住他的生命,诗中“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以及“宁逝死而流亡兮,不忍为此之常愁”这样的词句预示了他既定的命运,悲情、悲壮。  世道浑浊之下,一筹莫展、游移彷徨的他也曾问卦占卜,卦告:“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郁闷至极,他也曾动念远游,想要一走了之:“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然而故乡故土,始终被他记挂在心里,当神游途中忽然瞥见云下的故乡,瞬间又引起了他无限的眷恋与感伤:“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正如其郁郁的心结始终不得解开。  “忘儇媚以背众兮,待明君其知之。”“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这些诗句表达了他的终身愿望,受到君主的信任、赏识是他毕生的追求,受君主冷落是他最不能忍受的事,以至于为此放弃了生命。在他的身上折射着忠于君主、修身治国的儒家思想,而《渔父》一文的对话却道出了儒道两家不同的思想脉络和道路选择,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却劝他:“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且行 且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1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