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庄桂成
页数:22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03506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过程中发生的照搬、误读、纠偏、阐发等现象进行准确辨析,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并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得失进行论证,认为中国对俄国文论的接受既促进了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也助长了中国文论中工具论的增长,从而为当前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本书还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完成了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年表工作。
作者简介
庄桂成(1974- ),男,文学博士,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文化)计划”。
本书特色
本书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过程中发生的照搬、误读、纠偏、阐发等现象进行准确辨析,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并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得失进行论证,认为中国对俄国文论的接受既促进了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也助长了中国文论中工具论的增长,从而为当前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本书还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完成了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年表工作。
目录
引言第一节 20世纪中国对俄国文论的接受研究述评一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对俄国文论的接受二 中国对俄国文论的接受研究已有哪些成果三 中国对俄文论关系的接受研究还存在哪些不足第二节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历史进程一 五四前后二 左联时期三 延安时期四 五六十年代五 70年代末以来
第一章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中的“移植”现象研究第一节 中国早期革命文论对“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接受——以对波格丹诺夫的接受为例一 “无产阶级文化派”及其在20年代中国的传播二 中国早期革命文论对“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接受三 中国接受“无产阶级文化派”的历史原因及其教训第二节 苏联文学决议与中国50年代初的文论一 苏联文学决议及其在50年代初中国的传播二 苏联文学决议对中国50年代初文论的影响三 苏联文学决议影响中国文论的原因及效应第三节 “苏联模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论教材的编写一 苏联文论教材及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译介二 苏联模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论教材编写的影响三 中国文论教材照搬苏联模式的利弊
第二章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中的“误读”现象研究第一节 中国对列宁文论的“误读”——以《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为例一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二 中国接受《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时的误读三 中国误读《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的原因和结果第二节 中国“两结合”对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误读一 “两结合”的提出及其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关系二 “两结合”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误读的具体表现三 “两结合”误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因和结果第三章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中的“纠偏”现象研究第一节 别、车、杜与中国20世纪文论一 别、车、杜的文论在中国的译介二 别、车、杜在中国20世纪境遇起伏的原因三 别、车、杜对中国20世纪文论的贡献第二节 胡风与苏联文论在中国传播中的缺失一 苏联模式文论的缺陷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二 胡风对苏联文论缺失的补正三 胡风文论对苏联文论缺失补正的意义第四章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中的“阐发”现象研究第一节 周扬对俄国文论的接受一 周扬对俄国文论的译、介、研二 周扬对俄国文论观点的接受三 周扬对俄国文论模式的接受四 周扬接受俄国文论之反思第二节 钱谷融接受高尔基文论之反思——以《论“文学是人学”》为例一 钱谷融接受高尔基文论的原因二 钱谷融接受高尔基文论的角度三 钱谷融接受高尔基文论的方法
第五章 20世纪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得失论衡第一节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日本渠道评析一 通过将日文译本转译成中文来接受俄国文论二 通过翻译日本的研究论著来接受俄国文论三 中国通过日本接受俄国文论之反思第二节 俄国文论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一 俄国文论输入中的“科学理性”因素二 俄国文论输入中的“审美-人学”因素三 “异质性”与中国现代文论的转型第三节 俄国文论与20世纪中国文论的工具论一 文学与革命:20世纪中国文论工具论的初始二 文学与政治:20世纪中国文论工具论的延续三 20世纪中国文论的工具论倾向之反思余论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论一 反对教条主义二 坚持共存和对话三 立足当代现实附录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年表参考文献后记
第一章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中的“移植”现象研究第一节 中国早期革命文论对“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接受——以对波格丹诺夫的接受为例一 “无产阶级文化派”及其在20年代中国的传播二 中国早期革命文论对“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接受三 中国接受“无产阶级文化派”的历史原因及其教训第二节 苏联文学决议与中国50年代初的文论一 苏联文学决议及其在50年代初中国的传播二 苏联文学决议对中国50年代初文论的影响三 苏联文学决议影响中国文论的原因及效应第三节 “苏联模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论教材的编写一 苏联文论教材及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译介二 苏联模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论教材编写的影响三 中国文论教材照搬苏联模式的利弊
第二章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中的“误读”现象研究第一节 中国对列宁文论的“误读”——以《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为例一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二 中国接受《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时的误读三 中国误读《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的原因和结果第二节 中国“两结合”对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误读一 “两结合”的提出及其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关系二 “两结合”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误读的具体表现三 “两结合”误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因和结果第三章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中的“纠偏”现象研究第一节 别、车、杜与中国20世纪文论一 别、车、杜的文论在中国的译介二 别、车、杜在中国20世纪境遇起伏的原因三 别、车、杜对中国20世纪文论的贡献第二节 胡风与苏联文论在中国传播中的缺失一 苏联模式文论的缺陷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二 胡风对苏联文论缺失的补正三 胡风文论对苏联文论缺失补正的意义第四章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中的“阐发”现象研究第一节 周扬对俄国文论的接受一 周扬对俄国文论的译、介、研二 周扬对俄国文论观点的接受三 周扬对俄国文论模式的接受四 周扬接受俄国文论之反思第二节 钱谷融接受高尔基文论之反思——以《论“文学是人学”》为例一 钱谷融接受高尔基文论的原因二 钱谷融接受高尔基文论的角度三 钱谷融接受高尔基文论的方法
第五章 20世纪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得失论衡第一节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日本渠道评析一 通过将日文译本转译成中文来接受俄国文论二 通过翻译日本的研究论著来接受俄国文论三 中国通过日本接受俄国文论之反思第二节 俄国文论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一 俄国文论输入中的“科学理性”因素二 俄国文论输入中的“审美-人学”因素三 “异质性”与中国现代文论的转型第三节 俄国文论与20世纪中国文论的工具论一 文学与革命:20世纪中国文论工具论的初始二 文学与政治:20世纪中国文论工具论的延续三 20世纪中国文论的工具论倾向之反思余论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论一 反对教条主义二 坚持共存和对话三 立足当代现实附录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年表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