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更光
页数:205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0876245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文字, 主要是有关民政的时评。这是作者接任《中国民政》杂志主编以来因为工作需要而撰写的。它是在《中国民政》杂志上以“本刊编辑部”名义, 用“卷首语”的形式刊发的, 也有少数几篇是以“本刊评论员”名义发表的, 大体类似报纸的评论。评论在媒体宣传中的功能地位比较特殊、重要, 有人称评论是媒体的旗帜, 是媒体的眼睛。有影响力的媒体通常选取社会生活中一些带有全局性、代表性、倾向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 及时准确地加以剖析、阐释、引导, 既讲明道理, 又发表议论, 解疑释惑, 情真意切, 针砭时弊, 激浊扬清 ; 或者对自家媒体所报道和关注的重点内容加以进一步总结提炼, 力图使思想更加深刻, 说理更加透彻, 观点更加鲜明。这时候的评论便成了点睛之笔, 是锦上添花, 亦是出类拔萃。好的评论令人百读不厌, 启发引导作用明显。
目录
不忘初心不负梦想——2018年新年献词
在新的起点上续写民政新辉煌——2019年新年献词
满怀豪情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新高潮
深刻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三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四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战略安排——五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民生的两会为奋斗增添新动力
两会民生最关情
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民政改革发展征程——论学习贯彻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
新时代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二论学习贯彻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
努力开创新时代民政工作新局面——三论学习贯彻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
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民政工作实践
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民政工作新使命
把决心信心和正气铭刻在奋斗征程上
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创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为民政事业长远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论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把抓落实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二论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三论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着力解决基层民政工作的突出问题——四论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把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推向新高度——五论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造就全面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生动局面——六论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做实做强做优新时代基层民政工作——七论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筑牢新时代民政改革发展的根基
把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努力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
用心用情抓好落实
让宪法为人民利益保驾护航
更加自觉地加快推进民政法治建设
以新时代的标准和要求总结今年筹划来年
把“看得见”的亮点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
让“为民爱民”旗帜更加高扬
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探寻社会智库健康发展之路
大力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坚定履行民政职责
交好脱贫攻坚的历史答卷
以政策机制创新打通民生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确保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送到困难群众手中
筑牢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最后一道防线”
切实履行好民政兜底保障职责
努力把城乡社区建成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履行好民政工作的职责与使命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从供给侧改革发力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让居家和社区养老名归实至
用法治释放中国慈善新动能
坚守初心方能行稳致远
慈善力量在国家战略下发展壮大
为慈善勃兴营造更加健康的政策环境
清明的精神与气质
升华清明的家国情怀
让传统节日焕发新气象
平稳有力地推进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
送给孩子们最好的节日礼物
儿童福利与国家责任
最是担当显情怀
让优良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
在认识新时代民政工作新使命中开启政策理论研究新征程
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
让“孺子牛”精神薪火相传
切实重视和加强民政宣传工作
为民政强基固本而变,阳光灿烂
节选
《民政笔记(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对中华民族而言,意味着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世界社会主义而言,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人类社会而言,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意味着”,表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不仅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回答了在经济、政治、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实现现代化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难题,而且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正是基于这一认知,我们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制定了解决温饱与实现小康的战略规划。时至今日,我国已经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社会需求看,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变化了的需求。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也已经不符合实际了。因此,在发展上,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便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习近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我国发展进行深刻观察作出的科学判断。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判断。新时代的“变”与“不变”,是我们谋划未来发展的基本依据。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一判断,要求我们一方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全面发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深刻认识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所处历史方位、更好谋划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牢把握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更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着眼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坚守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公共服务,努力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