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底线——刑事错案防范标准

封面

作者:樊崇义等著

页数:434页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53357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 运用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 对防范刑事错案的底线标准进行归纳和理性思考, 从科学界定刑事错案、先进的司法理念、证据裁判、依法侦查取证、严格批捕起诉标准、强化审判机制、刑事辩护、诉讼监督、救济机制、办案责任制等十个方面展开论述。

作者简介

樊崇义,河南内乡县人,1940年11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现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政府津贴;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会顾问、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公安部特邀执法监督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和执法监督委员、北京市诉讼法学会副会长;并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国家法官学院、国家行政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代表作有:《刑事诉讼法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主编)、《诉讼原理》(主编)、《迈向理性的刑事诉讼法学》(独著)、《论检察》(独著)、《刑事诉讼法哲理思维》(独著)、《侦查讯问程序改革实证研究》(主编)、《证据法学》(主编)、《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合著)、《刑事诉讼法学》(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主编)、《第一审程序论》(合著)、《中国刑事诉讼法》(主编)等三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其中,《刑事诉讼法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刑事诉讼法哲理思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理性思考》分别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与二等奖。其他科研成果有些作为重要文章列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宗典”。

本书特色

本书在2015年版本上进行了修订。其内容是作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运用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对防范刑事错案的底线标准进行归纳和理性思考,从科学界定刑事错案、先进的司法理念、证据裁判、依法侦查取证、严格批捕起诉标准、强化审判机制、刑事辩护、诉讼监督、救济机制、办案责任制等十个方面展开论述。修订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将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进一步融汇到对错案防范这一重要问题的思考中。

目录

第一章刑事错案一错案的概念界定(一)理论意义上的刑事错案(二)相关法律界定的刑事错案二中国式错案的实践样态 (一)涉及的案件多为故意杀人、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二)几乎所有错案均有刑讯逼供 (三)被错判者多数属于社会底层,并且多与被害人有某种社会关系 (四)错案的纠正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并且一般需较长时间(五)辩护律师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 三刑事错案生成原因的机制和体制性分析 (一)公安司法人员人权保障意识淡薄 (二)刑事司法体制存在缺陷(三)公安司法机关不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四)侦查阶段的刑讯逼供和片面取证,裁判者对证据任意取舍 (五)逮捕标准的人为降低以及审查起诉把关不严(六)侦查监督不力(七)辩护律师难以发挥作用 (八)证据制度不完善,审判人员运用证据的能力与水平不高 (九)民意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十)紧缺的司法资源四刑事错案的防范 (一)科学的司法理念:防范刑事错案的先导 (二)证据裁判原则:防范刑事错案的基石(三)依法侦查取证:防范刑事错案的前沿阵地(四)严格批捕起诉标准:防范刑事错案的屏障(五)强化审判机制:防范刑事错案的最后防线 (六)刑事辩护:防范刑事错案不可忽视的力量(七)诉讼监督:防范刑事错案的保障机制 第二章科学的司法理念:防范刑事错案的先导五尊重和保障人权 (一)人权是历史的产物 (二)人权入宪 (三)人权的涵义 (四)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建构和内容 六正当程序(一)刑事错案的反思与启示(二)法律正当程序七独立司法(一)刑事错案与独立司法 (二)独立司法的概念辨析与内涵(三)司法独立的普适价值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独立 (四)独立司法理念的实现和建构 (五)实行独立和单列的国家财政制度,保障司法权独立 第三章证据裁判原则:防范刑事错案的基石八坚持证据裁判原则(一)认定案件事实只能以证据为依据 (二)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具备证据资格 (三)裁判所依据之证据必须经过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九杜绝“口供中心主义” (一)口供中心主义及其表现(二)口供中心主义是导致刑事错案的重要原因(三)破除口供中心主义的措施十非法证据排除 (一)刑事错案与非法证据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三)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举措 十一证人出庭 (一)虚假证人证言是导致刑事错案的原因之一 (二)依法保障证人出庭的措施 十二理性对待鉴定意见 (一)鉴定意见与刑事错案 (二)构建科学的鉴定意见审查规则 十三严守证明标准 (一)审查证据的确实性 (二)审查证据的充分性 (三)审查证据的合法性第四章依法侦查取证:防范刑事错案的前沿阵地十四全程录音录像(一)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全程录音录像制度对防范刑事错案的意义 (三)全程录音录像制度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四)完善全程录音录像制度、切实防范刑事错案 十五严禁刑讯逼供(一)刑讯逼供的含义界定 (二)刑讯逼供是导致一切刑事错案的主要祸根 (三)遏制刑讯逼供、切实防范刑事错案 十六侦查讯问程序正当化 (一)侦查讯问程序正当化的含义及最低标准 (二)我国侦查讯问程序面临的新形势 (三)侦查讯问程序正当化构建的基本原则 (四)侦查讯问程序正当化的构建十七严格刑事涉案财物的搜查、查封、扣押和冻结程序 (一)刑事涉案财物的界定 (二)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新规定 (三)刑事涉案财物搜查、查封、扣押、冻结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四)刑事涉案财物搜查、查封、扣押、冻结程序的完善 十八听取辩护律师意见 (一)侦查阶段充分听取律师辩护意见之必要性 (二)侦查程序律师辩护制度面临的新形势 (三)切实保障侦查阶段律师辩护权的实现 十九特殊侦查措施的使用 (一)特殊侦查措施的含义 (二)特殊侦查措施与刑事错案的关系 (三)特殊侦查措施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规范特殊侦查措施、防范刑事错案 第五章严格把握批捕起诉标准:防范刑事错案的屏障二十检察官应践行客观义务 (一)检察官客观义务的内涵界定与外延分析 (二)客观义务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 (三)我国检察官客观义务失守的原因分析 (四)检察官践行客观义务的路径与保障机制 二十一严格把握新的逮捕条件 (一)2012年《刑事诉讼法》关于逮捕条件的规定 (二)逮捕条件的把握与实施情况 (三)严格把握逮捕条件,降低逮捕率的举措 二十二严把证据关 (一)证据的合法性是重要的审查内容 (二)确立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三)合理把握公诉的证据标准 二十三正确运用起诉与不起诉 (一)2012年《刑事诉讼法》关于不起诉的规定 (二)对不起诉的程序制约 (三) 检察机关起诉与不起诉运作的实践样态 (四)检察机关不起诉低位运行的原因分析 (五)正确运用起诉和不起诉 二十四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合理运用 (一)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法律规定 (二)羁押必要性审查运作的实践样态 (三)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完善 第六章强化审判机制:防范刑事错案的最后防线二十五以审判为中心 (一)“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 (二)当前制约“以审判为中心”的制度因素 (三)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二十六直接言词原则 (一)直接言词原则的内涵及价值 (二)当前我国庭审活动严格贯彻直接言词原则的困境(三)落实直接言词原则的制度展望 二十七印证规则 (一)印证规则的内涵和价值 (二)被告人供述与客观性证据之印证 (三)被告人供述与其他主观性证据之印证 二十八疑罪从无 (一)“疑罪从无”的内涵及意义(二)刑事审判活动中落实“疑罪从无”理念面临的困境 (三)坚持证据裁判和疑罪从无原则 二十九处理好合议庭与院庭长、审判委员会的关系 (一)合议庭、院庭长及审判委员会关系概述(二)合议庭、院庭长及审判委员会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处理好合议庭与院庭长、审判委员会关系的具体举措 第七章刑事辩护:防范刑事错案不可忽视的力量三十保障侦查阶段辩护律师的介入 (一)明确辩护律师侦查阶段的调查取证(二)保障侦查阶段律师充分有效发表意见(三)确立侦查讯问时律师在场权 三十一保障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实现(一)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法律规定 (二)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完善路径 三十二解决辩护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新三难”问题(一)辩护律师申请调取证据难 (二)辩护律师法庭质证难(三)辩护律师意见听取和采纳难 三十三确保辩护律师意见的听取和采纳 (一)2012年《刑事诉讼法》关于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规定 (二)听取和采纳辩护律师意见的实践状况 (三)听取和采纳辩护律师意见的保障机制(四)审判阶段保障律师发表辩护意见、质证等权利,增强判决书的说理性 (五)死刑复核阶段应保障辩护律师享有完整的辩护权(六)对于律师提出的非法证据排除申请,应进行积极调查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七)辩护律师应提高执业水平和遵守职业道德 三十四加强刑事法律援助 (一)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基本状况 (二)刑事法律援助的完善路径 三十五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的实现 三十六确立程序性救济和程序性制裁 第八章诉讼监督:防范刑事错案的保障机制三十七侦查监督 (一)侦查监督的概念 (二)域外侦查监督的比较法考察 (三)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现状 (四)我国侦查监督制度在防范刑事错案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三十八刑事审判监督 (一)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实施监督的主要内容 (二)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实施监督的主要特点 (三)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实施监督的处理 三十九刑罚执行监督 (一)刑罚执行监督的主要内容 (二)刑罚执行监督在防范刑事错案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规范刑罚执行监督,防范刑事错案 四十监督的效力(一)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诉讼程序中的监督作用 (三)发挥当事人刑事申诉的重要作用 (四)正确处理传媒网络监督与司法的关系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底线——刑事错案防范标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1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