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社会转型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49-1956)

封面

作者:李平贵

页数:309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03516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按照历史、理论、现实的逻辑路径对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做了系统的专题研究。首先,明确建国头七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方位。其次,考察建国头七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进程。再次,分析建国头七年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各阶级、阶层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总结了建国头七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特点、历史经验与历史局限。对建国头七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的历史的考察和研究,给我们当代的启示就是一方面要永葆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地位不能动摇,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化建设以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党的中心工作的导向、服务和保证功能。

作者简介

李平贵( 1967 - ) ,男,湖南邵东人,副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和党的建设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按照历史、理论、现实的逻辑路径对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做了系统的专题研究。首先,明确建国头七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方位。其次,考察建国头七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进程。再次,分析建国头七年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各阶级、阶层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总结了建国头七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特点、历史经验与历史局限。对建国头七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的历史的考察和研究,给我们当代的启示就是一方面要永葆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地位不能动摇,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化建设以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党的中心工作的导向、服务和保证功能。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的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的意义 二 相关概念的厘定 (一)社会转型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 (三)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一)国外研究状况述评 (二)国内研究状况述评 四 方法与结构 (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方位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 (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国际形势 (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国内形势 (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党内形势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一)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增强人们对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的认同感 (二)帮助人们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构建精神家园,塑造社会新人 (三)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恢复国民经济的伟大斗争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 (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条件 (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条件 (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条件 (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进程 一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教育 (二)三大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执政党党风廉政教育 (四)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马、恩、列、斯著作和《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与党的理论教育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 (二)三大改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培养青年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 (四)新中国宪法的制定与法制教育 (五)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步总结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对工人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 工人阶级的政治思想状况及其特点 (一)工人阶级的政治思想状况 (二)工人阶级政治思想的特点 二 党对工人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政治理论教育 (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教育 (三)关于共产主义与共产党知识的教育 (四)工农联盟教育 三 党对工人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实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 (二)开设各种政治学校、训练班、业余夜校等帮助工人群众进行集体学习 (三)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一)农民阶级的政治思想状况 (二)农民阶级政治思想的特点 二 党对农民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教育 (二)爱国主义教育 (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教育 (四)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三 党对农民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开展冬学运动 (二)举办农民业余学校 (三)建立农村教育宣传网络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 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 (一)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状况 (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 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阶级立场转变的教育 (二)工农群众观教育 (三)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思想 三 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组织理论学习 (二)参加社会实践 (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 团结、教育、改造民族资产阶级 (一)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状况 (二)民族资产阶级思想政治的特点 二 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的宣传教育 (二)资本家的守法经营教育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 (四)政治理论教育 三 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典型教育 (二)自我教育 (三)社会实践教育 (四)建立社会主义学院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思想政治教育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党员干部享乐思想的滋长使党内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 (二)党组织的迅猛发展对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问题 (三)党的执政考验使党内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困难 (四)理论教育相对薄弱与滞后使党内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考验 二 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二)以共产党员标准为核心的党的先进性教育 (三)党内团结和政治纪律教育 三 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开展整风整党运动 (二)发挥党校教育的阵地作用第八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特点和经验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二)“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三)“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作用 (一)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国家政权,夯实了党的执政地位 (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三)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促进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型 (四)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保证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及其思想的复杂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的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特别是重大政治运动相结合 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注重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培养社会新人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党的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导向、服务和保证功能 (三)从社会发展和人们政治思想状况的实际出发坚持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四)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满足物质利益需求相结合 (五)重视和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保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领导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社会转型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49-1956)》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14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