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合为一家:十六国北魏时期的民族认同

封面

作者:吴洪琳

页数:260页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01470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课题截取十六国北朝这样一个比较有代表性时期的民族认同研究为课题, 以下两个方面也是主要考虑因素: (1) 两汉以来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以长城为界限的农牧分界线和华戎分界线被打破, 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杂居生活在同样的生活空间里, 政权更替和人员迁徙频繁无序, 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互相之间的那种来自种族认同的不安全感时时威胁着每一个人 ; (2) 佛教作为一种异域文明在东汉时期的传入, 也给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力的冲击, 内迁游牧民族积极主动地信仰此宗教, 以此作为与儒家文化抗衡的一个思想武器。

作者简介

吴洪琳,女,教授。 1989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92年获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 2005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史 专著:《铁弗匈奴与夏国史研究》《合为一家:十六国北魏时期的民族认同》。主要论文:《关于中古时期独孤氏的几个问题》,《唐史研究》第20辑(2015年);《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王、天王、皇帝——十六国政权首领名号研究》,《西北民族论丛》第9辑(2013年);《铁弗匈奴的族源、族称及其流散》,《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等。

本书特色

十六国北魏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也是多元文化激荡的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互动非常频繁,混居杂处、冲突融合得到了充分展示。本书分为“十六国时期的民族认同”“北魏造像中的民族认同”两大部分,通过详细解读汉赵国号的取舍,赫连勃勃的民族心态,吐谷浑的“中国”认同观,云冈、龙门等石窟造像中所表现出来的胡汉服饰、姓氏、供养人形象的相互渗透等内容,勾勒出十六国北魏时期各民族之间相互认同的进程。

目录

绪论/1
文本 十六国时期的民族认同/11
  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13
  国号与国人/30
  铁弗匈奴的自我认同/50
  铁弗匈奴的民族心态——以赫连勃勃为例/66
  吐谷浑的“中国”认同/81
  前秦苻氏的民族认同与史书编纂/93
  中古时期的佛教与民族边界/108
图像 北魏佛教造像中的民族认同/127
  服饰、姓氏与民族认同/129
  官方造像中的民族认同/140
  非官方佛教造像中的民族认同/181
  造像中民族认同的时空特点/234
参考文献/244
后记/259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合为一家:十六国北魏时期的民族认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13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