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蔡鹤等著
页数:476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102128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刑法典为依托, 以中国固有的理论资源 —— 社会危害性理论为工具, 从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法效果区分必要性入手, 论证了法条竞合的社会危害性包容评价本质论, 并以此为主线, 界定了法条竞合的概念和成立范围, 划分了法条竞合的类型, 确立了法条竞合的处罚原则。
作者简介
蔡鹤,1968年8月生,四川南充人,法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社会科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理论与改革》等刊物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刑法语境下法条竞合论的建构研究》(12BFX056)结题为良好,博士学位论文《犯罪概念制约下的犯罪构成体系研究》获中国刑法学研究会颁发的第二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2014)二等奖,同名专著获四川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法条竞合理论概览
第一节 德国
一、概述
二、法条竞合的基本原理
三、法条竞合的基本类型
四、法条竞合的法律后果
第二节 日本
一、法条竞合的含义
二、罪数论中的法条竞合
三、法条竞合的种类
四、法条竞合的处断方法
第三节 英美法系
一、先例、陪审团与原旨主义
二、对立关系罪名与概括罪名的设置
三、“同时执行”的并罚制度
第四节 中国
一、法条竞合的定位
二、法条竞合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三、法条竞合的判定
四、法条竞合的类型
五、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
第五节 评析
第二章 法条竞合效果论
第一节 法条竞合论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 当前主流理论与实务操作
一、实体法上的法效果
二、程序法上的法效果
第三节 理论与实务谬误探微
一、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界限不清
二、想象竞合明示作用的滥用
三、“大竞合论”之谬误
第四节 中国法条竞合的法效果
一、实体法上的法效果
二、程序法上的法效果
第三章 法条竞合本质论
第一节 法条竞合本质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现有法条竞合本质论述评
一、域外学说
二、中国学说
第三节 中国刑法语境下法条竞合本质论
一、法条竞合本质的确立
二、中国传统刑法理论的创新
三、社会危害性本质论的优势与特色
第四章 法条竞合定位论
第一节 解决方案定位
一、从法理上剖析“互斥论”
二、从逻辑上剖析“互斥论”
三、“竞合论”之规范功能检视
第二节 行为数前提定位
一、学说现状
二、共罚的前后行为之审视
三、模糊法条竞合的行为数前提不可取
四、中国法条竞合的行为数前提
第三节 竞合主体定位
一、法条竞合是刑法规范的竞合
二、条文竞合说检讨
三、罪名竞合说检讨
四、犯罪构成竞合说检讨
五、罪刑规范竞合说之提倡
第四节 理论属性定位
一、理论现状
二、犯罪形态论之定位
第五章 法条竞合本体论
第一节 法条竞合的概念
第二节 “一行为”的界定
一、“一行为”学说诸相
二、“一行为”的内涵厘定
三、“一行为”的判断
第三节 社会危害程度包容评价之判断
一、逻辑关系在法条竞合分析中的地位
二、同一关系
三、全异关系
四、从属关系
五、交叉关系
第六章 法条竞合适用论
第一节 法条竞合适用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原则概要
二、基本原则的展开
第二节 从重处罚原则之质疑
一、从重处罚原则之含义
二、交叉竞合的从重处罚原则
三、特别关系的从重处罚原则
第三节 “刑法指向的明确性”之功用
一、特别法条与普通法条间的想象竞合
二、交叉关系法条竞合类型划分之依据
第四节 劣位法的补充作用
一、补充作用之问题
二、情节未达入罪标准时补充作用之质疑
三、行为不符合优位法行为类型时之补充作用
四、其他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法条竞合理论概览
第一节 德国
一、概述
二、法条竞合的基本原理
三、法条竞合的基本类型
四、法条竞合的法律后果
第二节 日本
一、法条竞合的含义
二、罪数论中的法条竞合
三、法条竞合的种类
四、法条竞合的处断方法
第三节 英美法系
一、先例、陪审团与原旨主义
二、对立关系罪名与概括罪名的设置
三、“同时执行”的并罚制度
第四节 中国
一、法条竞合的定位
二、法条竞合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三、法条竞合的判定
四、法条竞合的类型
五、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
第五节 评析
第二章 法条竞合效果论
第一节 法条竞合论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 当前主流理论与实务操作
一、实体法上的法效果
二、程序法上的法效果
第三节 理论与实务谬误探微
一、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界限不清
二、想象竞合明示作用的滥用
三、“大竞合论”之谬误
第四节 中国法条竞合的法效果
一、实体法上的法效果
二、程序法上的法效果
第三章 法条竞合本质论
第一节 法条竞合本质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现有法条竞合本质论述评
一、域外学说
二、中国学说
第三节 中国刑法语境下法条竞合本质论
一、法条竞合本质的确立
二、中国传统刑法理论的创新
三、社会危害性本质论的优势与特色
第四章 法条竞合定位论
第一节 解决方案定位
一、从法理上剖析“互斥论”
二、从逻辑上剖析“互斥论”
三、“竞合论”之规范功能检视
第二节 行为数前提定位
一、学说现状
二、共罚的前后行为之审视
三、模糊法条竞合的行为数前提不可取
四、中国法条竞合的行为数前提
第三节 竞合主体定位
一、法条竞合是刑法规范的竞合
二、条文竞合说检讨
三、罪名竞合说检讨
四、犯罪构成竞合说检讨
五、罪刑规范竞合说之提倡
第四节 理论属性定位
一、理论现状
二、犯罪形态论之定位
第五章 法条竞合本体论
第一节 法条竞合的概念
第二节 “一行为”的界定
一、“一行为”学说诸相
二、“一行为”的内涵厘定
三、“一行为”的判断
第三节 社会危害程度包容评价之判断
一、逻辑关系在法条竞合分析中的地位
二、同一关系
三、全异关系
四、从属关系
五、交叉关系
第六章 法条竞合适用论
第一节 法条竞合适用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原则概要
二、基本原则的展开
第二节 从重处罚原则之质疑
一、从重处罚原则之含义
二、交叉竞合的从重处罚原则
三、特别关系的从重处罚原则
第三节 “刑法指向的明确性”之功用
一、特别法条与普通法条间的想象竞合
二、交叉关系法条竞合类型划分之依据
第四节 劣位法的补充作用
一、补充作用之问题
二、情节未达入罪标准时补充作用之质疑
三、行为不符合优位法行为类型时之补充作用
四、其他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