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道的诗性观照

封面

作者:李永建著

页数:345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1020484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所说的“道”, 特指哲学意义上的“道”。作者通过天、人、神、圣、诗、政、学等七个方面多维多点索解道的真谛和玄奥, 以道为纲, 从人伦日常入手, 涉及做人、为政、做事、作文等与道合一的理念。在借鉴前贤同仁的基础上, 选取独到的角度, 并以全新的理念对道进行深度透视、阐释。在研究思路、观照方式和学术风格上, 以诗悟道、解道, 将诗意、诗语与哲思、哲理相融合, 用诗的想象、灵动、跳跃、优美来言说道的神秘、玄奥、精微, 追求诗美与哲思的融合统一。

作者简介

李永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本科毕业,1996—199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科研项目《新时期小说的人学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还原研究》2项,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研究》;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流浪和归家——文化视野中人的困境和出路》《人的回归、发现和重塑——新时期小说的人学研究》《文学与人》《人论:迷误与救赎》等学术专著。

本书特色

本书所说的“道”,特指哲学意义上的“道”。作者通过天、人、神、圣、诗、政、学等七个方面多维多点索解道的真谛和玄奥,以道为纲,从人伦日常入手,涉及做人、为政、做事、作文等与道合一的理念。在借鉴前贤同仁的基础上,选取独到的角度,并以全新的理念对道进行深度透视、阐释。在研究思路、观照方式和学术风格上,以诗悟道、解道,将诗意、诗语与哲思、哲理相融合,用诗的想象、灵动、跳跃、优美来言说道的神秘、玄奥、精微,追求诗美与哲思的融合统一。

目录


第一章 道与天
第一节 道之体
一、“名可名,非常名”:名实之辨
二、“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心物之别
三、“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器之分
四、“天地之间,有气有理”:理气之和
五、“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时空之维
第二节 道之用
一、“天地之大德日生”:道生万物
二、“万物以成,命之日道”:道成万物
三、“日新之谓盛德”:道新万物
第三节 道之性
一、“天行有常”:不易之常
二、“生生之谓易”:变易之变
三、“大道至简”:简易之简
四、“唇亡则齿寒”:万物相与
第二章 道与人
第一节 人之生
一、“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人法自然
二、“为腹不为目”:为天之食
三、“性即美”:男女大欲
四、“凡是自然存在的东西都是好的”:天人合一(人类与自然的合一)
第二节 人之性
一、“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理欲之和
二、“无善无恶心之体”:为善去恶
三、“沧浪之水清兮”:扬清排浊
四、“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若智若愚
五、“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利义兼容
第三节 人之立
一、“人要独立生活,学习有用的技艺”:立于技
二、“立人之道日仁与义”:立于德
三、“精神的实质是自由”:立于心
第四节 人之群
一、“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礼法兼为
二、“仁者,爱人”:爱人如己
三、“站在同一地平线上”:生而平等
四、“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公民意识
第五节 人之梦
一、“梦是一种不自觉的诗的艺术”:美梦如诗
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诗酒风流
三、“语言是存在的家”:符号家园
四、“生活在别处”:理想世界
第三章 道与神
第一节 神的产生——对道的神话式体认
一、“阴精阳气,聚而成物,神之伸也”:万物有灵观对道的原始探索
二、“神创造天地”:人格神对道的接近与游离
第二节 神的死亡——现代文明对神的质疑和颠覆
一、“天上没有玉皇”:科学视镜中神的光环黯然失色
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神在道德伦理上的沦陷
三、“隐晦的神学却给无神论资助了武器”:神自毁于神学理论的破绽
四、“道成肉身”:神的人化和人的神化让神声名狼藉
第三节 神的复活——道对神的扬弃
一、“苍天在上”:自然的神性崇拜
二、“我心即佛”:神性就在理想自我的塑造和追寻中
三、“我的主、天主,我向你倾泻胸臆”:至善如道的神性
第四章 道与圣
第一节 成圣之路
一、“学为圣贤”:成圣的禀赋
二、“穷独达兼”:成圣的阶梯
三、“即凡即圣”:由圣入凡
四、“人有利钝,故名顿渐”:渐修与顿悟
第二节 天人合一之道圣合一
一、“天何言哉”:“天”为何天
二、“惟大人为能尽其道”:“人”者何人
三、“诚者,人之道”:天即道与人即圣何以合一
第三节 圣人气象
一、“仁者爱人”:仁爱之心
二、“圣人,尽伦者也”:尽善尽美
三、“心普万物而无心”:超然物外
四、“富润屋,德润身”:道咸肉身
第四节 圣人的使命
一、“先觉觉后觉”:自觉觉人
二、“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度度人
三、“达则兼善天下”:圣王合一
第五章 道与诗
第一节 诗意地栖息
一、“慢慢走,欣赏啊”:走进诗意的世界
二、“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游戏人生
三、“结庐在人境”:凡俗即美
第二节 天人合一之道性自然与诗人的合一
一、“斯人何人”:诗化的主体
二、“一切景语皆情语”:诗化的对象
三、“相看两不厌”:诗性空间的情景交融
第三节 诗之道和道之诗
一、“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之道
二、“万紫千红总是春”:道之诗
第六章 道与政
第一节 道的虚影:社会理想的想象、勾画和幻灭
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理想
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梦
三、“水月镜花空好看”:乌托之邦
四、“惆怅桃源路,惟教梦寐知”:空想社会的美梦和噩梦
第二节 对违道之政的反省
一、“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道逝而人亡
二、“中国人陷入更深的瞒和骗的大泽中”:谎言对道的覆盖
三、“二十四史不过是’相斫书’”:暴政对道的背离
第三节 为政之道的探索
一、“政者,正也”:为政的伦理、理念和境界
二、“举直错诸枉,则枉直”:为政的方略和举措
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为政的策略和智慧
第四节 循道之政的求索与践行
一、“礼失求诸野”:民间社会的互助互惠、平等自由对失道政体的矫正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民主、法制等理念、体制的东移和营建
第七章 道与学
第一节 学做人之道
一、“古之学者为己”:学道自立
二、“为道日损”:澡雪精神
三、“学而时习之”:知行合
第二节 学做事之道
一、“知识就是力量”:谋生之道
二、“达则兼善天下”:济世之道
三、“人须在事上磨”:成人之道
第三节 学作文之道
一、“更上一层楼”:作文的层阶
二、“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丑陋的真实和美丽的谎言之间的游走
三、“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从爱人如己到仁爱万物
四、“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生命在审美的形态中创造着无限的自由和可能
参考文献
后 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道的诗性观照》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1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