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七里茶坊

封面

作者:汪曾祺

页数:251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39274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在张家口时的作品。?1958年,作者来到张家口,在这里生活了四年,创作了小说《七里茶坊》《羊舍一夕》《王全》《看水》《塞下人物记》《黄油烙饼》《寂寞和温暖 》《护秋》 等都堪称生动描写张家口的名篇佳作,文字看似平淡,读来却有一种幽远意境,随处透露着一种传统和谐的“文人”情调。因沽源的经历,作者还创作了散文《沽源》《坝上》《随遇而安》等,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张家口的无限眷恋之情。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本书特色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著名文学家沈从文

豆腐是人类美食艺术的,那叫大味至淡,同样,在文学里,也有一种类似豆腐的美学,那就是汪曾祺的文字。

——梁文道

他是洞察秋毫便装了糊涂,风云激荡过后恢复了平静,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王安忆

汪曾祺先生的淳朴、自在、温润、通透、快乐,从文字的“不着急”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的。

——张嘉伟

目录

小说篇
羊舍一夕
王全
看水
塞下人物记
黄油烙饼
寂寞和温暖
七里茶坊
荷兰奶牛肉
护秋
尴尬

散文篇
读廉价书
马铃薯
沽源
沙岭子
随遇而安
大地,雹子
果园的收获
坝上
果园杂记

节选

《七里茶坊/汪曾祺写张家口》:  羊舍一夕  一、夜晚  火车过来了。  “216!往北京的上行车,”老九说。  于是他们放下手里的工作,一起听火车。老九和小吕都好像看见:先是一个雪亮的大灯,亮得叫人眼睛发胀。大灯好像在拼命地往外冒光,而且冒着气,嗤嗤地响。乌黑的铁,锃黄的铜。然后是绿色的车身,排山倒海地冲过来。车窗蜜黄色的灯光连续地映在果园东边的树墙子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每回看到灯光那样猛烈地从树墙子上刮过去,你总觉得会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可是火车一过,还是那样:树墙子显得格外的安详,格外的绿,真怪。  这些,老九和小吕都太熟悉了。夏天,他们睡得晚,老是到路口去看火车。可现在是冬天了。那么,现在是什么样子呢?小吕想象,灯光一定会从树墙子的枝叶空隙处漏进来,落到果园的地面上来吧。可能!他想象着那灯光映在大梨树地问作的葱畦里,照着一地的大葱蓬松的,干的,发白的叶子……车轮的声音逐渐模糊成为一片,像刮过一阵大风一样,过去“十点四十七,”老九说。老九在附近的山头上放了好几年羊了,他知道每一趟火车的时刻。  留孩说:“贵甲哥怎么还不回来?”  老九说:“他又排戏去了,一定回来得晚。”  小吕说:“这是什么奶哥!奶弟来了也不陪着,昨天是找羊,今天又去排戏!”  留孩说:“没关系,以后我们就常在一起了。”  老九说:“咱们烧山药吃,一边说话,一边等他。小吕,不是还有一包高山顶吗?坐上!外屋缸里还有没有水?”“有!”  于是三个人一起动手:小吕拿砂锅舀了多半锅水,抓起一把高山顶来撮在里面。这是老九放羊时摘来的。老九从麻袋里掏山药——他们在山坡上自己种的。留孩把炉子通了通,又加了点煤。  屋里一顺排了五张木床,联成一个大炕。一张是张士林的,他到狼山给场里买果树苗子去了。隔壁还有一问小屋,锅灶俱全,是老羊倌住的。老羊倌请了假,看他的孙子去了。今天这里只剩下四个孩子:他们三个,和那个正在排戏的。  屋里有一盏自造的煤油灯——老九用墨水瓶子改造的,一个炉子。外边还有一间空屋,是个农具仓库,放着硫铵、石灰、DDT、铁桶、木叉、喷雾器……外屋门插着。门外,右边是羊圈,里边卧着四百只羊;前边是果园,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一点葱,还有一堆没有窖好的蔓菁。现在什么也看不见,外边是无边的昏黑。方圆左近,就只有这个半山坡上有一点点亮光。夜,正在深浓起来。  二、小吕  小吕是果园的小工。这孩子长得清清秀秀的。原在本堡念小学。念到六年级了,忽然跟他爹说不想念了,要到农场做活去。他爹想:农场里能学技术,也能学文化,就同意了。后来才知道,他还有个心思。他有个哥哥,在念高中,还有个妹妹,也在上学。他爹在一个医院里当炊事员。他见他爹张罗着给他们交费,买书,有时要去跟工会借钱,他就决定了:我去做活,这样就是两个人养活五个人,我哥能够念多高就让他念多高。  这样,他就到农场里来做活了。他用一个牙刷把子,截断了,一头磨平,刻了一个小手章:吕志国。每回领了工资,除了伙食、零用(买个学习本,配两节电池……),全部交给他爹。有一次,不知怎么弄的(其实是因为他从场里给家里买了不少东西:菜,果子),拿回去的只有一块五毛钱。他爹接过来,笑笑说:  “这就是两个人养活五个人吗?”  吕志国的脸红了。他知道他偶然跟同志们说过的话传到他爹那里去了。他爹并不是责怪他,这句嘲笑的话里含着疼爱。他爹想:困难是有一点的,哪里就过不去啊?这孩子!究竟走怎样一条路好:继续上学?还是让他在这个农场里长大起来?  小吕已经在农场里长大起来了。在菜园干了半年,后来调到果园,也都半年了。  在菜园里,他干得不坏,组长说他学得很快,就是有点贪玩。调他来果园时,征求过他本人的意见,他像一个成年的大工一样,很爽快地说:“行!在哪里干活还不是一样。”乍一到果园时,他什么都不摸头,不大插得上手,有点别扭。但没过多久,他就发现,原来果园对他说来是个更合适的地方。果园里有许多活,大工来做有点窝工,一般女工又做不了,正需要一个伶俐的小工。登上高凳,爬上树项,绑老架的葡萄条,果树摘心,套纸袋,捉金龟子,用一个小铁丝钩疏虫果,接了长长的竿子喷射天蓝色的波尔多液……在明丽的阳光和葱茏的绿叶当中做这些事,既是严肃的工作,又是轻松的游戏,既“起了作用”,又很好玩,实在叫人快乐。这样的话,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不论在身体上、情绪上,都非常相投。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七里茶坊》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1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