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喜钢孙洁马国强
页数:11,256页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122427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小城镇规划发展理论, 并总结了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 并根据总结的我国的小城镇不同发展模式, 提出了相关转型升级的规划理念和措施。该书共分十章, 内容包括: 我国小城镇的角色、价值及使命等。
本书特色
最部分:导论; 最章 小城镇的角色、价值及使命 第二章 中国小城镇发展的历程回顾 第二部分:理论研究; 第三章 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历程与经验 第四章小城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五章 小城镇的空间形态研究 第六章 小城镇的功能类型研究 第七章 小城镇的动力机制研究 第三部分:规划引导下小城镇转型与升级 第八章 空间创新引领下的苏南小城镇转型:常州礼嘉镇 第九章 品质空间引领下的增长动力重塑:上饶市沙溪镇 第十章 行政区划调整作用下的小城镇跃迁 第十一章 精准扶贫政策引领下的小城镇跨越: 福清市一都镇 第十二章 总结
目录
第一章 我国小城镇的角色、价值及使命
第一节 小城镇的角色
一、城之尾、乡之首
二、城镇化的“蓄水池”
三、城乡结构的夹层
第二节 小城镇的困境
一、小城镇未能融入城市
二、小城镇无法脱离乡村
三、小城镇加速分化
四、小城镇被边缘化
第三节 小城镇的价值
一、“小的是美好的”
二、“特色的是美好的”
三、“有机集中是美好的”
第四节 小城镇的使命
一、助力新型城镇化
二、助推乡村振兴
第五节 本章结论
第二章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地域模式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我国小城镇发展历程
一、迅速发展阶段(1978~2000年)
二、分化发展阶段(2000~2011年)
三、转型提升阶段(2012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典型地域模式
一、苏南模式
二、温州模式
三、珠江(东莞)模式
四、三种模式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三章 发达国家小城镇的典型模式
第一节 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的历程
一、新镇运动下的英国小城镇
二、郊区化背景下的美国小城镇
三、都市圈导向下的日本小城镇
四、新村运动下的韩国小城镇
五、均质化理念下的德国小城镇
六、从衰落到重生的澳洲小城镇
第二节 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与管理经验
一、强调政策指导
二、强调分类管理
三、强调公共参与
四、强调特色发展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小城镇的空间形态模式
第一节 小城镇形态的构成
一、用地形态
二、小城镇形态研究方法
第二节 小城镇用地演变形态的分类
一、类型一:圈层粘连
二、类型二:逐渐破碎与逐渐块状
三、类型三:块状拼贴
四、类型四:珠状串联
第三节 小城镇各类用地形态的演变
一、工业用地:点、线、面
二、商业用地:点、轴、多中心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小城镇的功能模式
第一节 小城镇功能的现状与问题
一、小城镇普遍面临的功能问题
二、小城镇功能困境的原因剖析
第二节 小城镇功能的重新定义
一、小城镇功能的导向
二、小城镇功能的基本分类
第三节 小城镇功能的内涵特征
一、居住聚落型
二、农业产业型
三、工矿集聚型
四、旅游休闲型
五、商贸商业型
六、交通枢纽型
七、生态保护型
八、复合型城镇
第四节 小城镇功能的转型与提升
一、路径一:由单一走向综合
二、路径二:由传统走向创新
三、路径三:“标配”+“自定义”
第五节 本章结论
第六章 小城镇的机制模式
第一节 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小城镇发展的基本表现
二、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的内涵
三、小城镇动力机制的已有研究
第二节 小城镇发展的外部动力机制
一、“承上”与“启下”动力机制
二、“区域一体化”的动力机制
三、城乡体系重构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小城镇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一、基于要素积累的动力机制
二、基于“类增长联盟”的动力机制
三、基于空间视角的动力机制分析
第四节 小城镇动力机制的实证——以江苏为例
一、经济发达型小城镇——苏州市盛泽镇
二、快速发展型小城镇——南通市九华镇
三、发展滞后型城镇——连云港市城头镇
第五节 小城镇发展动力的衰退与重振
一、小城镇衰退的潜在危机
二、小城镇发展动力的重振
三、衰竭型小城镇走向精明收缩
第六节 本章结论
第七章 实施性规划引领精准扶贫:福清市一都镇跨越发展模式研究
第一节 一都跨越发展的现实和困境
一、一都镇的发展现状
二、一都镇发展面临的困境
第二节 一都镇跨越发展的机遇和支撑
一、外部机遇
二、内在优势
第三节 “旅游精准扶贫”:一都镇跨越发展的规划路径
一、“旅游精准扶贫”的理念和思路
二、一都镇跨越发展的目标
三、一都镇跨越发展的战略路径
四、一都镇跨越发展的重点策略
第四节 规划实施与成效
一、引擎项目开始启动
二、重点项目逐步展开
三、支撑项目全面铺展
第八章 精致规划引领产业转型:常州市礼嘉镇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第一节 困惑:曾经的工业强镇“风光不再”
一、区位交通的“两面性”博弈
二、产业发展的“后劲”堪忧
三、城镇建设的“中低端锁定”
第二节 思考:礼嘉转型发展的时代机遇
一、新区划:战略地位宜凸显
二、新常态:城镇用地巧收敛
三、新型城镇化:功能价值当提升
四、新规划改革:实施方法应定制
五、资源新价值:转型发展有支撑
第三节 转型重塑:不止于“制造业”的新礼嘉
一、理念重塑:都市化,特色化,精致化
二、定位聚焦:活力制造,精致家园
三、战略前瞻:市场思维,品质导向
四、成果转化:统筹城乡,全域蓝图
五、项目落实:积极策划,悉心雕琢
第四节 总结:工业小城镇转型的规划理念与工具
一、从“中心镇区规划”转向“镇域城乡全覆盖”
二、从“政府控制”转向“市场主导,增长联盟”
三、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
四、从“100%蓝图”转向“行动规划”
五、从“部门规划”转向“多规合一”
第九章 品质规划引领动力重塑:上饶市沙溪镇特色发展模式研究
第一节 矛盾:亮点与桎梏并存的中部小城镇
一、逐渐失去魅力的传统中心地
二、被遗忘的“准品质”空间
三、粗放模式“失灵”的村镇产业
四、“编织”新希望的千年夏布
第二节 机遇:面对“两化”,如何重返聚光灯下?
一、新型城镇化:承转移,纳回流
二、都市化:借扩容东风,逆边缘之境
第三节 重生:从“传统中心地”到“都市精致后花园”
一、华丽转身:都市化格局下高品质新城区
二、特色定位:全国综合名镇和活力宜居新城
三、战略施展:增长动力重塑,特色空间引领
四、空间描绘:从宏观到微观,促共融享共荣
五、纷呈亮点:挖掘核心魅力,重塑增长动力
第四节 真知:中部潜力镇转型的实践范本
一、提出了沙溪镇转型发展的新模式
二、构建了沙溪镇区域协调的三级体系
三、建立了覆盖沙溪城乡的规划成果体系
第十章 统筹规划引领城镇跃迁:马鞍山市博望镇统筹发展模式研究
第一节 现状与背景:苏皖边界小镇的“双重瓶颈”
一、区位——苏皖边界的门户
二、产业发展——结构亟须优化
三、城镇化——低品质低效益
第二节 机遇与形势:区域一体化的城镇发展新动力
一、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战略
二、区划调整推动博望城镇化
第三节 策略与方案:多元统筹牵引下博望镇的跃迁升级
一、目标定位
二、策略路径
三、空间规划
四、实效评估
第四节 总结与回顾:城乡统筹规划的过程反思
一、时效性:全过程的规划干预
二、参与性: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
三、动态性:动态的协商式规划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