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湘西苗族仪式音乐研究

封面

作者:魏育鲲

页数:200页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039681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湘西苗族仪式音乐研究/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丛书》一书是由魏育鲲6年前的博士学位论文《仪式音声表述下的信仰世界——湘西苗族仪式音乐调查研究》改名而来。书中除了将论文中的绪论依据重点拆分成扼要梳理出湘西苗族在民族混居中的历史语境,强调越出单一类型的信仰仪式而从三类执仪人及其执仪活动探讨湘西苗族生活全景中的仪式音声的必要性,以及就前人在信仰仪式与民族音乐学领域对湘西苗族的研究回顾之“导论”,和论述该研究所采用的“制度”与“关系”作为观察湘西苗族信仰世界的介入视角之“第一章”外,其他的内容基本保留了博士学位论文的原貌。

作者简介

  魏育鲲,1979年出生于甘肃民勤。201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人类学专业,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音乐学院讲师。  曾发表《湘西苗族巴岱雄、巴岱扎仪式音声表述下的信仰关系》《“祭神”、“丧葬”仪式音声研究个案述评——以“制度”为视角》《一种“关系”的认识——湘西苗族三类执仪人的“仪式音声”解读》《从主体缺位到主体对话——一次实验性跨媒介展演引发的思考》《国家话语:“文化政策”介入下的传统音乐》等多篇论文。

本书特色

《湘西苗族仪式音乐研究》一书是由魏育鲲6年前的博士学位论文《仪式音声表述下的信仰世界——湘西苗族仪式音乐调查研究》改名而来。书中除了将论文中的绪论依据重点拆分成扼要梳理出湘西苗族在民族混居中的历史语境,强调越出单一类型的信仰仪式而从三类执仪人及其执仪活动探讨湘西苗族生活全景中的仪式音声的必要性,以及就前人在信仰仪式与民族音乐学领域对湘西苗族的研究回顾之“导论”,和论述该研究所采用的“制度”与“关系”作为观察湘西苗族信仰世界的介入视角之“□□章”外,其他的内容基本保留了博士学位论文的原貌。
这几年给学生的著述写序之事渐渐增多,每次提笔都充满了回忆。
首先是选题。同一部分在博士阶段改换硕士研究领域的学生一样,魏育鲲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她在硕士阶段对凉州“贤孝”的研究相距甚远。这个原因一方面与我自己在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的任职有关,另一方面则因为她自硕士毕业后就一直在地处湘西的吉首大学任教有关。2008年,她□□次考博未果,此时,我和上海音乐学院的两位同学在暑假来到吉首,展开湘西苗族和土家族民间信仰的初步调查。魏育鲲作为半个向导,和我们一起走访了吉首、保靖、古丈、龙胜、永顺、花垣几个县,接触了巴岱雄、巴岱扎、“仙娘”三类执仪人及其执仪活动。2009年,她成功申请了“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的课题“湘西苗族信仰体系中【苗一客】巫乐比较研究”。2010年,她在通过上海音乐学院的博士生招生考试后,又与当年的另外半个向导、一起做调查的苗族学者吴华强一块儿,再次得到“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的课题“湘西苗族’跳仙’仪式音乐的调查与研究”的资助,如此选题也是顺理成章。
不过,在是否将“仙娘”纳入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中,魏育鲲在开始时是有纠结的。□重要的原因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我不信这一套”。当年我因为研究广西壮族的“魔婆”(当地学者现在多用音译“乜末”指称)、娅禁等仪式音乐,从而扩展至跨地域的音乐与迷幻(trance),魏育鲲虽然也曾于湘西同行,但她是“冷眼看戏”,兼带怀疑。确实,我所接触的许多读者或听众每每关心的是所谓的“萨满”与“巫”是真是假?更有人或因历史偏见视之为“迷信”,以至相歧。相当一段时间内,在讨论天人鬼神的交通类型上,学者们在学理上或讨论庄子之“气”与“心斋”,或者讨论《易传》与占卜,或者是屈原之“出神”,又或者是礼乐之“天人合一”,却往往视那些在仪式中进入“附体”“出神”“迷幻”的灵媒、乩童、仙姑等为下层末法。然而,这些被视为残缺“小传统”的民间信仰,实际上却与中国民间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对其信仰仪式音乐的研究,一方面可以直指音乐的效应,它不仅仅局限于音乐生理、心理、神经生物、意识变化等学科一直以来的探讨,也可以为人类通过音乐效应认识自我铺设基础,进而探索音乐力量及人类意识现象;另一方面可以触及其仪式音声作为一种结合自然与文化的能量,究竟在天地人神之间有何作用、如何作用,以探索人是如何制造、使用并理解“音乐”的。此外,相应的仪式音乐研究,依然是探讨仪式音声作为信仰的“现声”,如何能够体现社会文化内涵和宇宙观,并赋予仪式音声宗教学的含义。而真假的判断倒是次要并应“悬置”的。
正是在对“跳仙”仪式的调查与研究中,魏育鲲体会到,就湘西苗族信仰世界中三类执仪人及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执仪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恰恰可以展现他们的宇宙观和生活世界耦合而成的共生整体。只是在当时,多数的仪式音乐研究还是偏重于个案的调查,选择一个地区的族群中不同教门或种类的仪式音乐作研究对象,题目会不会太大?好在魏育鲲之前已经分别在两个课题中就三类执仪人及其执仪活动有了一定的调查基础,并在田野中与他/她们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为其论文写作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材料。其时,“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的课题规划中,亦明确提出了“仪式音乐的地域性与跨地域性、传统与变迁的个案与比较”的研究方向。此外,在我自己以壮族“魔仪”为出发点并扩展至北方萨满及境外“巫乐”的研究中,深切地感受到过于专注某种信仰或宗教文化的纯粹定性和区别,如制度的、弥散的,本土的、外来的,中国的、外国的,大传统的、小传统的,难免忽略历史过程中文化之间的互渗互融。因此,谱系的考掘与非同源性的比较研究,将为我们更深入地辨析和理解民间信仰仪式在历史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错并存与演变延续提供资料。

目录

导论 探讨“仪式音声”的民族志
第一章 “制度”与“关系”:观察湘西苗族信仰世界的视角
第二章 湘西苗族人的信仰生活与执仪人
第一节 湘西苗族人日常生活中的信仰仪式
第二节 湘西苗族信仰仪式的承担者——仙娘与巴岱
第三节 巴岱与仙娘在信仰生活中的关系

第三章 承载祖先记忆的巴岱雄
第一节 人与祖先之交——巴岱雄的“喜香”仪式
第二节 “喜香”仪式场域的音声
第三节 献给祖先的音声一一巴岱雄“喜香”唱诵的意义

第四章 “舞刀弄鞭”的巴岱扎
第一节 人与神、鬼之交一一巴岱扎的“还傩愿”仪式
第二节 “还傩愿”仪式场域的音声
第三节 “还傩愿”中的“客”文化

第五章 “骑马走阴”的仙娘
第一节 “幽冥世界”的“旅程”一一仙娘的“跳仙”仪式
第二节 “跳仙”仪式场域的音声
第三节 “无形世界”的显现——仙娘“跳仙”唱诵的意义

第六章 “音声网络”中的差异与制度性
第一节 制度性音声属性
第二节 仪式唱诵的再比较

第七章 “音声”表述下的无形世界
第一节 祖先、“神”、恶鬼之间
第二节 无形世界与有形世界之间
第三节 生活与历史——仪式音声的意义阐释

附录
田野拾遗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湘西苗族仪式音乐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09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