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运昇/董哲/熊庠楠
页数:301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713062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托马斯·杰斐逊 (1743-1826) 曾任美国第三任总统, 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美国开国元勋。除政治生涯外, 杰斐逊也是农学、园艺学、建筑学等方面的专家, 并创办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本书编写者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 用贴近生活的语言, 诠释杰斐逊建筑所饱含的政治思想、社会诉求和文化品位。
作者简介
黄运昇,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 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后赴美学习,1986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康乃尔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任教 ,并长期致力于中美建筑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工作。
董哲,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候选人,关注现当代中国纪念性建筑的历史、理论和实践。
熊庠楠,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现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中心荣誉学会青年会士。
本书特色
1. 美国建筑师劳埃德·赖特曾坦诚自己对杰斐逊的赞誉:“如果托马斯·杰斐逊现在和我们在一起,他应该坐在桌子这一端的首席,就是我现在坐的位置 。”
2. 约翰·肯尼迪,“今晚的白宫聚集了世界上丰盛的知识和天资,但或许仍比不上当年杰斐逊独自在此用餐时的盛景。”
3.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评价杰斐逊 是“文艺复兴的最后一代中的一员”。
4. 历史学家美里奥·D·彼得森(Merrill D. Peterson)曾写道:、”托马斯·杰斐逊是启蒙时代的儿子,脱离了启蒙思想的背景是没法理解他的。”
5. 建筑史家理查德·盖伊·威尔逊对此总结说:“议会大楼是独立战争后建造的第一座主要的公共建筑……在克莱丽西索的帮助下,杰弗逊创立了一种新的公共建筑形式,它在未来的很多年里将成为我们国家的建筑形式,而且直到今天仍是代表了很多人眼中美国民族主义精神的建筑。”
6. 建筑史家小威廉·皮尔森(William H Pierson Jr)总结说:“杰斐逊在美国建筑史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差于他在民主政治里发挥的角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同时从文化象征和实际功能的双重角度来看杰弗逊建筑的社会和政治性,才能理解它的全部内涵。”
7. 建筑史家弗斯克·金波总结道:“他(杰斐逊)习惯于看到眼前事物背后的东西,并从一个理想的自然法则得出行动的准绳。凭借这个品质,他能够打破他所处地区的局限来进行建筑研究……”
8. 弗瑞斯克·金波:“尽管杰斐逊不是一个专业人士,但他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师。”
目录
第一章 杰斐逊时代
第二章 社会性和自由性的交织:杰斐逊的建筑思想
第三章 蒙蒂塞洛:杰斐逊的乐园
第四章 “堂吉诃德式的理想”:杰弗逊的“学术村”
第五章 国务卿先生与首都华盛顿特区的规划
第六章 杰斐逊和中国风的世界
第七章 传承与重塑:从弗吉尼亚大学学术村到清华大礼堂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