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公关:社交与礼仪

封面

作者:杨健全,李红霞主编

页数:383页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04322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公关、社交与礼仪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职能与原则、公关对象、组织机构、工作程序、企业与政府公关、公关传播与宣传、公关营销、交际与沟通艺术、谈判艺术、公关准则、人员素质、个人礼仪、文书与通讯礼仪、社交礼仪、公务与商务礼仪、涉外礼仪与中外习俗、日常业务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公共关系总论
第二节 现代公共关系的界定
第三节 公共关系学的特征与类型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产生
第二节 当代公共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原则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职能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及其分析
第一节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特定对象
第二节 公众心理分析
第三节 基本的目标公众分析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第二节 公共关系主体的类型
第三节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设置

第六章 公共关系工作的程序
第一节 调查研究分析现状
第二节 确立目标策划方案
第三节 策动传播实施方案
第四节 评估分析检测效果

第七章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与素质要求
第一节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第二节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则
第三节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群体组合
第四节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培养与考评

第八章 企业(事业)公共关系
第一节 企业(事业)内部公共关系
第二节 企业(事业)外部公共关系
第三节 主要部门公共关系

第九章 政府公共关系
第一节 政府公共关系概述
第二节 政府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政府公共关系实务

第十章 涉外经贸公共关系
第一节 涉外经贸公共关系
第二节 涉外经贸公共关系的环境调查
第三节 涉外经贸公共关系技巧

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与宣传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传播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宣传
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与宣传实务

第十二章 公共关系营销
第一节 公关营销概念与运用
第二节 公关与企业产品
第三节 公关与销售渠道
第四节 公关与促销

第十三章 交际艺术
第一节 交际的概念、特征与构成要素
第二节 交际的原则、功能与类型
第三节 交际的艺术与技巧

第十四章 沟通艺术
第一节 沟通的含义与功能
第二节 沟通的内容、渠道和方式
第三节 沟通的障碍与技巧

第十五章 谈判艺术
第一节 谈判的概念、程序和作用
第二节 谈判礼仪
第三节 谈判的艺术与技巧
第四节 谈判应注意的问题
……
第十六章 领导艺术
第十七章 公关社交礼仪概述
第十八章 个人基本礼仪
第十九章 社交礼仪
第二十章 公务与商务礼仪
第二十一章 文书礼仪
第二十二章 涉外商务礼仪与中外习俗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第二节公共关系主体的类型  一、公共关系主体的一般类型  作为公共关系主体的社会组织,是关系较为复杂的较大的社会群体,由于标准不同,社会组织的划分方式也就比较复杂了。  按照组织的功能与目标来划分,可分为生产组织、服务组织和政治组织。  按照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社会交换学派的理论家彼得·布劳则根据人们在社会交换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将社会组织划分为四类:互益性组织、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目前,这种划分方法较为常用,也是公共关系主体的一般类型。  (1)互益性组织。它是指对所有组织成员都会带来一定益处或福利的组织。这类组织比较重视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和共同目标。  (2)营利性组织。它是指以谋取利润为目的的组织。这类组织以其所有者、经营者的利益为目标,如一般的企业组织、商业服务等。  (3)服务性组织。它是指为服务对象谋求利益的组织。这类组织以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需要为目标。  (4)公益性组织。它是指为社会和一般公众谋利益的组织。这类组织以国家和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如慈善机构、政府机关等。  二、我国公共关系主体的基本类型  (一)经济实体  1.经济实体的类型  经济实体,是指在经济领域中从事生产、流通、交换和分配等社会职能的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按经济实体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基本职能划分,可分为生产性经济实体、流通性经济实体、劳务性经济实体、服务性经济实体和金融保险性经济实体等。  生产性经济实体是指从事物质资料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经济实体;流通性经济实体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经济实体;劳务性经济实体是指利用自己的物资设备、技术、场地和服务,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各种劳务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服务性经济实体是指为社会生产提供各种服务营业活动的经济实体;金融保险性经济实体是指以银行为中心的专门从事货币、信用、保险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按经济实体的经济性质划分,可分为全民所有制经济实体、中外合资经营经济实体、中外合作经营经济实体、外资经济实体等。  除上述标准外,按经济实体规模划分,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按生产力要素比重划分,可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经济实体等。  2.经济实体是一种最充分的公共关系主体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经济实体已由过去生产单一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由过去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过去行政强制的管理方式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方式转变。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我国经济实体日益成为数量最大的公共关系的运用者,是一种最主要的公共关系主体。这是由于:第一,我国的经济实体迫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地开拓和巩固经济实体的市场和销路。第二,我国的经济实体迫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沟通内部公众的信息联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改善组织内部人员的关系,提高经济实体的效益。第三,我国的经济实体迫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沟通同外部公众如原材料供应者、代销代售者及政府主管部门等的关系,取得全社会的合作与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是指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门,主要是行使行政、立法、司法、国防、外交等各项职权的政权机构。它主要包括各级政府、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在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运用者是国家行政机关。因此,在论述政府机构的公共关系时,我们只讨论行政机关的公共关系。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构,它对国家各方面事务行使指导、管理、服务、协调、监督、保卫等基本职能。  我国行政机关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行政机关职权行使的区域范围,可分成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等。  根据行政机关管理的业务性质,可分成一般行政机关、特殊行政机关。  根据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主要环节上职能的不同,可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关、咨询机关、信息机关、监督机关等。  根据行政机关设置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常设性行政机关与临时性行政机关。  (三)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主要是指依靠国家预算或其他组织提供资金,从事非经济、非营利性活动的社会组织。这类组织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公益事业。  事业单位主要有学校、科研单位、医院等。学校是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不同水平的各种人才的社会组织;科研单位是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生产操作方法和技能活动的社会组织;医院主要是从事医疗和保健活动的单位。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公关:社交与礼仪》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0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