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宗和
页数:372页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3081961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体是张宗和先生在抗战时期写给自己妻子的回忆性文章, 表达了作者对深爱的妻子的深切悼念和刻骨铭心的爱情。随书附录了作者与妻子的战时书信、自传体小说等, 比较完整地展现了作者在抗战时期的生活轨迹与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张宗和(1914年4月-1977年5月),安徽合肥人,自小随父生长于苏州,曾祖为晚清重臣、淮军将领张树声。父亲是近代教育家张冀牖,母亲是昆曲研究家陆英。宗和是“张家十姐弟”中的“大弟”,著名的“合肥四姐妹”(元和、允和、兆和、充和)是他的姐姐。中学时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曾短暂就读于中国公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早期与四姐张充和在一起拍曲,成为清华大学谷音社曲友。1936年夏天毕业后,和四姐充和一起去青岛度假,结识妻子孙凤竹,时代的动荡促成了二人的情缘。与凤竹订婚后,两人一起经柳州、贵阳、重庆到昆明,在战乱中结为夫妇。婚后宗和在宣威乡村师范教书,后来又转到昭通国立师范学院、云南大学。1944年7月凤竹病逝后,宗和到立煌古碑冲安徽学院教书。1946年任苏州乐益女中校长。1947年应朋友邀请到贵州大学任教。1953年院系调整时调入贵阳师范学院(现为贵州师范大学)任教,培养了一批历史和昆曲人才。著有《张宗和日记》《秋灯忆语》等,遗有珍贵的昆曲史料。
本书特色
合肥张家大弟张宗和的战时绝恋
一部民国版的《浮生六记》,一段被遗忘的纸质时代的爱情
逃难和战乱中的儿女情长及柴米油盐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人生活的真实记录
除了合肥四姐妹与沈从文、周有光,巴金、萧珊、卞之琳、罗隆基、杨振声、冰心、吴文藻、梅贻琦、杨荫浏等诸多现代文化名人的遗闻轶事散落其间……
目录
甲 编 秋灯忆语(宗和战时回忆录) / 1
给凤竹(代序) / 5
(一)北平→青岛→苏州→南京→合肥→汉口 / 7
(二)汉口→长沙→桃源→广州 / 13
(三)广州→柳州→贵阳→重庆→昆明 / 19
(四)昆明→宣威→呈贡 / 29
(五)呈贡→宣威→昆明→昭通 / 36
(六)昭通→昆明 / 42
(七)昆明→重庆 / 50
(八)重庆→成都→西安→洛阳→界首→六安→张老圩 / 59
(九)张老圩→张新圩→立煌 / 75
后记 / 84
乙 编 战时两地书(宗和凤竹战时书信) / 85
宗和致凤竹 / 87
凤竹致宗和 / 166
丙 编 烽火(宗和自传体小说) / 241
(一)武汉 / 243
(二)广州 / 289
丁 编 月色(宗和战时散文) / 317
别离 / 319
初恋 / 322
感伤 / 324
红叶 / 326
生死 / 328
谈战时男女关系 / 330
湘君 / 335
信件 / 338
眼泪 / 340
音乐趣味 / 342
月色 / 344
生气 / 346
温情 / 349
寂寞 / 351
纳凉 / 354
附录一 关于《秋灯忆语》的通信 / 356
巴金致张兆和(两封) / 356
张充和致刘文思(一封) / 358
张充和致张以靖(两封) / 360
张兆和致刘文思(两封) / 362
附录二 张宗和存诗小辑 / 364
《秋灯忆语》的故事(代后记)…张以? / 367
再版后记…张以? / 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