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学斌,等
页数:525
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397498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盛邀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李东华担当主编,主要收录的是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精品力作。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同矛盾奖、鲁迅文学奖一样,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具有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全国优秀儿童文学获奖作家精品书系》秉承“公正、公平、宁缺毋滥、开放包容”等高尚的原则,将沈石溪、薛涛、葛冰、李东华、谢倩霓、王一梅等获奖作家的代表作品都囊括进其中。 该系列图书体裁多样、语言生动、题材广泛,涉及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等诸多方面,无疑是有助于中国青少年茁壮成长的优良读物。这套书希望通过这种比较全面的集结式出版来更好地展示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国特质和中国气象,同时也希望通过这套书打造出我们中国堪与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比肩的奖项。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第5辑)(套装全3册)》包括《多味毕业班》、《天使没长大》、《七个人的军团》共3册。 《多味毕业班》: 全书写作风格大致相近的数篇小说组成,全是挑选作者近年来的代表之作。这些作品主题各异,或追忆童年生活,或抒写少男少女的成长经历,或体味青春年华的流逝,文笔流畅自然,风格清新隽永,具有很强的文学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的审美和阅读。 《天使没长大》: 此书或许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版的“爱的教育”。通过小不点儿女孩与摄影家爸爸及其所营造的“魔力屋”的种种有趣故事,描绘了发生在当今小个儿童身边的一连串逗笑好玩的事情。故事逗趣好玩,诙谐幽默,既立足于现实的校园与家庭生活,又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 《七个人的军团》: 这是一个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中央红军决定战略转移,留下两万多老弱病残佯装红军主力和敌人拼杀。为了不暴露红军主力转移的行踪。上级给了由七个少年组成的“执行队”一项特殊而又奇怪的任务:要他们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继续出版《红星极》。七个不识字的少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人性的力量队及英勇顽强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迷惑和牵制了敌人。为红军主力转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作者简介
高洪波,中国作协副主席兼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喊泉的秘密》《我喜欢你,狐狸》《种葡萄的狐狸》《少女和泡泡糖》《飞龙与神鸽》和散文集《悄悄话》等。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重要奖项。 李东华,主要从事儿童诗、儿童小说创作和儿童文学研究。曾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少年月刊》《东方少年》《绿风》等刊物发表诗歌、儿童小说、童话作品数百篇。出版有长篇小说《征程》《薇拉的天空》《男生向左女生向右》《远方的矢车菊》《左岸精灵》。获得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重要奖项。 谢倩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喜欢不是罪》《不说再见好吗》《青春潘多拉》《晚霞中的红蜻蜓》《家有谢天谢地》《忆棠的夏天》《风走过树林》《野百合也有春天》等。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大奖和优秀作品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奖项。其作品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书目,并多次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等大型文学丛书。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1-14岁★荣获国务院新闻办走出去项目,丛书的英文版输出到美洲 ★堪称“中国安徒生奖”的获奖作家之经典作品,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是一流作家的摇篮,当代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几乎都获得过这个奖项。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被称为“中国安徒生奖”。 ★该系列图书出自不同作家,体裁多样、语言生动、题材广泛,涉及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等诸多方面,是有助于中国青少年茁壮成长的优良读物。 《多味毕业班》:最难忘的成长记忆,最忧伤的青春泪痕,最动人的奋斗赞歌,最生动的多味毕业班! 《天使没长大》:最全都的成长烦恼,最神秘的新任同桌,最神奇的魔术幻想,更好玩的天使没长大。 《七个人的军团》:一个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七个男孩抵一个军团,与敌人智慧周旋。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顶天立地的少年英雄。
目录
幕布拉开之前
第一章 传说中的新老师
第二章 第一次见面
第三章 媒油灯下的誓言
第四章 麻鸭子换来的小说书
第五章 奇怪的山里人
第六章 打赌
第七章 这样一个农忙假
第八章 掉落的绸辫带
第九章 可怕的消息
第十章 “想心事”的滋味
第十一章 实地侦察
第十二章 闹腾的寒假
第十三章 山外飞来的喜讯
第十四章 林萍老师的决心
第十五章 夜半风波
第十六章 危险的游戏
第十七章 苦战三个月
第十八章 山村里的夜自习
第十九章 十年后见高低
第二十章 他们从这里出发
幕布开启以后
闪着星光的日子(代后记一)
在丢失中长大(代后记二)
让笑声挟着岁月奔流——谢倩霓印象
《天使没长大》
《七个人的军团》
节选
赵秋禾和贺兰站在林萍老师的办公桌前,像小鸡啄米一样拼命点头。林萍老师这样为他们操心,他们难道还有什么理由不听话吗? 农村已进入冬闲时光,地里基本上空着,或者种一些无关紧要的杂物。土地和耕作的主人们一起休养生息,等待来年的再次大劳作。 赵秋禾他们本来是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以看书的,可是,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简直搞得人心神不宁。想想,一年就这么一次,每家都忙得要命,人人都兴高采烈的样子。大人们忙着炒红薯片、炒苞谷粒、炒蚕豆、炒芝麻、炒花生,香味一阵一阵在村子里飘来飘去,谁还耐得住坐在那里看书!早跳到灶台边去了,什么东西炒好了,趁娘背过身去,伸手拈了就往嘴里扔,舌头烫得痛死了也不管,娘看见了赶过来要抽耳光,说这么烫就吃要闹肚子的要烂嘴角的要上火的也不管!还有一种更要命的、一闻到就要流口水的香味,那就是熏肉的香味。若是一家人在熏肉了,村子里老远的地方都闻得到,把人馋都馋死了! 今天赵秋禾家就在熏肉。 一大早,赵秋禾的爹就把早就留好的一大堆米糠堆到院子的一角(还可以用谷壳啦、木屑啦等等代替米糠来熏肉),在上面架一个木架子,将早已用盐腌过的一块块猪肉整整齐齐堆在木架子上,再用撕下来的旧年画将肉全部盖起来,用茅柴将半干的米糠引燃了,米糠冒出一股一股的浓烟,熏肉就是靠这些浓烟来完成的。 熏肉的时候,人是一步也不能离开的,既要保证米糠不断地有浓烟冒出,又要小心不让它着明火,因为一旦着火了,就极易引燃已经被不断冒出的猪油浸得油乎乎的木架子和旧年画,肉烧成了黑炭不算,弄不好还会发生火灾呢。所以熏肉的时候不能心急,得慢慢来,还要不断地给肉块翻身。往往得耗费整整一天的时间,才有可能大功告成,熏出焦黄焦黄、滴着油、香得要命的腊肉来。 赵秋禾平时没有耐性,坐不住,不过每到熏肉的时候,总是变得耐性极好,他往往是熏肉时的最佳守护人,坐在一张小板凳上,睁大眼睛,一动也不动。 这一次,他略有一些变化,手里多了一本语文书。可是,他眼睛盯着肉的时间,明显地比盯着书本的时间多多了。赵秋禾心想很可惜,如果副官在这儿多好!他一定会很高兴地陪着自己,闻着越来越浓烈的香味,看着肉块慢慢地变得焦黄焦黄的! 肉是自家养的猪宰杀了留下来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肉当然都卖掉了,卖给镇上不养猪、买起肉来却吓死人的人家。家里虽然长期养着猪,一般也只有到过年才宰杀,才有肉吃呢。做熏肉更是一年仅此一次,谁不心急呢! 当天晚上,赵秋禾终于吃到香喷喷的、油而不腻的熏肉了,不过只是切得很小的肉丁,与干咸菜一起蒸的。要想放开肚皮吃到大块大块的熏肉,没有别的办法,再闹也没有用,得熬到年三十的晚上才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