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蒋百里著
页数:136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348694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国防论》被誉为近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理论体系”的高峰。在这本书中,蒋百里的主要论点是:第一,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他的结论是:抗日必须以国民为本,打持久战。作为中国国防、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全书共分为6章,从国防经济、世界国防理论、中国传统国防思想、现代文化等角度,对民国时期的中国国防做出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阐释,把民国时期国防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
作者简介
蒋百里,名方震,1882年生。1901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蔡锷、张孝准并称“中国三杰”。1912年出任保定军校校长。1938年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著有《世界军事之新趋势》《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抗战基本观念》等。所作《国防论》成为指导国民党军队确立“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抗战方针的重要文献。
本书特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著名将领蒋百里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致力于国防理论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并在杭州中央航空学校、庐山军官训练团作讲演。1937年夏,他将有关文章、讲演稿以及早年著作中的部分内容重新整理编排成书,命名《国防论》,先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印行,后由上海大公报社出版,轰动一时。
我们的战争观:不好战!不畏战!决战必胜!
目录
导言第一种… ……………………………………………………… 1
导言第二种… ……………………………………………………… 5
导言第三种… ……………………………………………………… 9
第二篇 最近世界之国防趋势……………………………………………………… 14
第一章 世界军事之新趋势… ………………………………… 14
第二章 兵学革命与纪律进化… ……………………………… 21
第三章 介绍贝当元帅序杜黑制空论之战理… ……………… 29
第四章 张译鲁屯道夫全民族战争论序… …………………… 35
第三篇 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 ………………………… 40
第一章 从中国历史上解释… ………………………………… 40
第二章 从欧洲历史上解释… ………………………………… 44
第四篇 二十年前之国防论…………………………………………………………… 50
第一章 政略与战略(敌与兵)论战志之确定… …………… 50
第二章 国力与武力与兵力… ………………………………… 53
第三章 义务征兵制说明… …………………………………… 57
第四章 军事教育之要旨… …………………………………… 64
第五篇 十五年前之国防论…………………………………………………………… 72
第一章 裁兵与国防… ………………………………………… 72
第二章 军国主义之衰亡与中国… …………………………… 83
第三章 义务民兵制草案释义… ……………………………… 89
第六篇 中国国防论之始祖…………………………………………………………… 96
缘 起… ………………………………………………………… 96
计 篇… ………………………………………………………… 97
第七篇 现代文化之由来与新人生观之成立… …………………………… 118
第一章 古迹与新迹… ………………………………………… 118
第二章 美术与宗教… ………………………………………… 123
第三章 个人与群众… ………………………………………… 129
节选
故事先从普法战争说起:第一件,是师丹这一仗,拿破仑第三以皇帝名号,竟投降到威廉一世之下做俘虏。他投降的时候,说一句话:“我以为我的炮兵是最好的,哪知道实在是远不及普鲁士,所以打败了。”拿破仑倒了,法国军人可是镂心刻骨记得这句话,于是竭忠尽智的十几年工夫,就发明了新的管退炮。这种快炮,在十九世纪末,震动了欧洲的军事技术家,德国也自愧不如,所以改良了管退炮之外,还创造了野战重炮,来压倒他。但是俗语说得好:“皇天不负苦心人。”法国军人以眼泪和心血发明的东西到底有一天扬眉吐气,时为马仑战役之前,德国第一军、第二军从北方向南,第三军从东北向西,用螃蟹阵的形式,想把法国左翼的第五军夹住了,整个的解决他。法国左翼知道危险,向南退却,德国却拼命地追。在这个危期中,法国第五军右翼的后卫,有一旅炮兵乘德国野战重炮兵不能赶到之前,运用的轻灵敏捷的真本领,将全旅炮火摧毁了德国一师之众。横绝的追击不成功,害得今天鲁屯道夫老将军,还在那里叹气说:“谁知道法国拼命后退,包围政策不能成功。”(见《全体性战争》)而贝当将军,因此一役,却造成了他将来总司令之基础。我们要记得有人问日本甲午战胜的原因,日本人说:“用日本全国来打李鸿章的北洋一隅所以胜了!”所以拿破仑败战的是“故”,管退炮的发明是“新”,由管退炮而发展到野战重炮,是由“新”而后“故”。而法人善于运用野炮,收意外的奇功,则又是“故”而翻“新”。普法战争的时候,铁道在欧洲已经有三十几年的历史了!老毛奇领会了拿破仑一世之用兵原理,便十二分注意到铁路的应用,将动员与集中(战略展开)两件事,划分得清清楚楚。于是大军集中没有半点阻害。但法国当时也有铁路,也知道铁道运输迅速,却将他来做政治宣传材料(法国当时想从速进兵来因,使南德听他指挥),不曾把他组织的运用、动员与集中,混在一起。预备兵拿不到枪,就开到前线,拿了枪又到后方来取军装,闹得一塌糊涂,所以宣战在德国之先,而备战却在德国之后。法国的主力军,不到两个月就被德军解决。这是法国军人的奇耻大辱,所以战后就添设动员局,参谋部也拼命研究铁道运输法,结果不仅追上了德国,而且超过他。发明一件东西,名曰调节车站制。这调节车站的作用是怎样呢?譬如郑州是陇海、京汉铁路的交叉点,这郑州就是天然的调节车站。这个站上,有总司令派的一位将官,名曰调节站司令官,底下有许多部下,必要时还有军队(为保护用)。部下幕僚多的时候,可以上千。他所管辖的路线,有一定区域,在他桌上有一张图,凡区域内的车辆(此外军需品等不用说)时时刻刻的位置,一看就可明白,所以总司令部调动军队的命令,不直接给军长、师长,而直接下于调节站司令官,站司令官接了总司令的命令,立刻就编成了军队输送计划。这张计划,只有站司令部知道,他一面告诉军长,第一师某团应于某日某时在某站集合;一面就命令车站编成了列车在站上等候军队:这种办法,不仅是简捷便利,而且能保守秘密,这是欧洲大战前法国极秘密的一件鸿实(可是曾经被一位日本皇族硬要来看过)。果然到了马仑一役,发挥了大的作用。福煦将军之第九军,就是从南部战线上抽调回来而编成的,要是没有这调节站的组织,南部战线抽出来的军队,赶不上救巴黎,战败之数就难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