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可可,李铭韬等
页数:276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
ISBN:978710602093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全面考察了我国的教育体制基础上,吸纳总结了近年来靠前外剧作教学的经验成果后,经过充分论证,由数名教师集体撰写的。其编写基本思路是,一个电影剧本从构思到完成的整个创作流程中,创作者的情怀是怎样跟着剧本一起向前流动的。全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剧作中各个主要的构成元素,将毎个元素置于剧作整体结构中予以考察分析,并以近年来获奖影片为范例,注重知识更新。本书适合作大学二、三年级影视剧作教材,对广大的电影剧作爱好者也有极大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何可可,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副教授、副系主任。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导演系、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戏剧(影视)美学博士。曾担任影视制片管理专业2001级本科班专业指导教师。主要讲授视听语言、影视剧作、影视导演等课程。业余参与影视剧的编剧、导演、策划等创作,有作品十余部。 李铭韬,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电影电视系,2012年受国家公派赴美国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影视系做访问学者,其间参与该校剧作课教学。作为编剧参与创作有《春光灿烂猪八戒》、《沧桑花楼街》等电视连续剧一百多部(集),执行导演的电视连续剧《网络年代》获“金鹰奖”三等奖、“五个一”工程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美中低成本影片比较研究》(课题编号13CB094),主持中央戏剧学院学术项目《大师研究:艾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KUSTURICA)》。
目录
第一节 三个关于主题的问题
第二节 纪实风格电影剧作的特点,以及与好莱坞剧作模式的区别
第三节 纪实风格电影剧作中一些相同的特点
第二章 剧本首先是写好一个人物
第一节 剧本写作的首要问题是人物
第二节 塑造人物的基本原则:现实中的人
第三节 人物的性格设计
第四节 人物是“有目的的人物”
第三章 电影剧作中的细节处理
第一节 细节在电影剧作中的价值
第二节 什么样的细节是好细节
第三节 如何处理细节
第四章 影视剧作中的空间思维与场景
第一节 场景的诞生
第二节 电影的时空观及空间思维
第三节 场景作为“角色”
第四节 影片基调和场景表意
第五节 对话的环境及场景的活动因素
第六节 情节与情绪的延伸
第五章 电影中的对白
第一节 对白应当精练
第二节 对白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第三节 对白的动作性
第四节 结构性对白
第五节 风格化的电影对白
第六章 如何写好开场
第一节 从电影剧作结构看开场
第二节 关于开场写作的一些方法
第七章 影片的推进、高潮与结局
第八章 类型片剧作策略(1)
——经典好莱坞类型片剧作简论
第九章 类型片剧作策略(2)——试析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韩国类型片剧作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后期韩国类型片
第二节 韩国爱情片结构研究
第三节 黑帮片结构研究
第十章 后现代电影剧作简述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前提
第二节 后现代电影一观
第三节 后现代电影剧作讨论:《大话西游》与《低俗小说》
第四节 经验背后的后现代
……
第十一章 《被太阳灼伤的人们》导学
节选
《电影剧作教程》: 人物的性格在剧本是怎样讲述出来的呢? 美国最畅销的电影编剧著作的作者悉德·菲尔德在他的《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一书中,着重标明一句话“动作就是人物,一个人做些什么说明他是谁,他不必须说些什么”。人物处理一个事件的态度与方法,说明他的性格。所以表现性格,首先是考虑人物的行为方式。原来有一个小册子,谈到好莱坞的塑造人物的基本技巧,举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说在一个西部片中,可以用一个动作来塑造出三个人物的性格,三兄弟面对一匹马的动作,一个兄弟跳上马驰骋西部荒原;一个兄弟根本就不愿意上马,他担心自己被马摔下;一个兄弟拉着马进了马厩,给它喂饲料,一副有爱心的样子。一匹马显示出三个人物形象:一个有野性,有征服欲;一个懦弱、谨慎;一个温和,关心他人。一个物件,三个不同动作的人显示他们三个完全不同的性格。 几乎张艺谋所有的电影,都是通过极端的行为,表现一系列性格有偏执倾向的人物。通俗地说,他的电影中的人物性格的基本方向就是“认死理儿”。《秋菊打官司》是最典型的。整个电影故事,九十分钟都是讲述一个农村少妇秋菊,因为村长踢了丈夫下身一脚,找一个“说法”开始告状的故事。她从乡里告到县里,从县里告到市里.从市里告到省里。秋菊作为一个木讷的农村少妇,几乎没有太多的台词,只是一次次不服输的告状行为,确立一个坚强、偏执的秋菊。这个人物鲜明有力,得益于行动方向的鲜明有力。《一个都不能少》是说一个十五岁的农村小老师,只为村长一句话“你班上一个不能少”,开始她的行为,她全部行为就是为了不能让班上少一个人。班里有个学生去城里打工,她不顾一切地到城里要把他找回来。这个农村姑娘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性格特点。 我们再看看吴宇森早期的香港电影《喋血双雄》。故事一开始,周润发扮演的杀手在教堂里等待一宗生意,他为什么在教堂里等这笔生意?我们暂时不考虑。后来的一个段落非常有效地回应了这个场景。周润发扮演的杀手在海边跟对手展开一场枪战,但打斗中,一个女孩无辜地受了伤,周润发扮演的杀手不顾自己被警察逮捕的危险,把女孩送到了爱心医院,一直看到女孩眼睛好转才离开。这个行为,呼应片头教堂的背景,你突然明白周润发扮演的杀手身上鲜明的“善良的心性”。一个杀手,在他的行为里显示了良心未泯的一面。这样,人物的性格通过他的行为明确起来。 所以确定笔下的人物性格之后,第二步就是按照性格开始设计人物的行为动作。这么说并不是不需要台词,而是台词不应该交代人物性格,而应该塑造人物性格。这样,台词就开始有意思了,它不再是人物说了什么,而变成人物是怎么说的。美国优秀演员斯特里普,有一个特殊的能力,就是她可以随时为人物改变口音,一会儿是英格兰口音,一会儿是纽约口音,一会儿是美国中部小镇的口音。一个人说话的方式,其实也是其行为的一部分。 我们再以《甜蜜蜜》为例。李翘因为是从广州到的香港,因而她会说广东话,这于是就有了戏剧性,她可以跟黎小军撒谎说自己是香港人,她跟黎小军的说话方式完全是一个香港人跟大陆人说话的方式,动不动就说大陆人怎么样,怎么样,说话方式是看不起大陆人的架势。可是一年春节,她拉上黎小军在市场上买邓丽君的录音带,暴露了她其实也是大陆人的事实,因为在香港.只有大陆来的人才听邓丽君的歌,谁也不愿意暴露出自己来自大陆。嘴巴上说的永远不可信,只有行为说明人物愿望的真实。这在剧本台词写作与人物塑造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技巧。美国有部电影充分说明了这个剧作手法,在《非常嫌疑犯》中,一个黑社会小喽罗不断地跟警察描述,黑社会老大凯撒是个什么样的人。小喽罗的说法方式是琐碎的、片段的,说话特点是哕嗦的、窝囊的。在他的讲述中,观众与警察一样无法了解凯撒是个什么样的人?到影片结尾,小喽罗朝一辆豪华房车走去,一直瘸着的左脚变成了正常的步伐。这时大家才明白小喽罗就是凯撒,明白为什么他在前面的讲述中故意以如此琐碎的方式讲述,因为他以这种说话方式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真相大白的时候,才会突然明白一个人物说什么其实是最难说服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