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严群著
页数:41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0017279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原为专著《亚里士多德》,主要介绍亚里士多德其人,包括亚里士多德的生平、著作和主要思想概况。其中介绍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方法和他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第二部分原为专著《亚里士多德之伦理思想》,是从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
作者简介
严群(1907-1985),1931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1934 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35 年赴美国留学。1939 年回国。曾任燕京大学副教授,中国大学、浙江大学教授。1952年后,历任浙江师范学院教授,杭州大学教授、古希腊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哲学会副会长。译有柏拉图《泰阿泰德· 智术之师》、《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著有《亚里士多德之伦理思想》。
目录
第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
第一章生平…………………………………………………..(3)
第一节幼年时期(公元前384—前367 年)……………………….(3)
第二节求学时期(公元前367—前348 年)……………………….(4)
第三节出游时期(公元前348—前335 年)……………………….(5)
第四节讲学时期(公元前335—前323 年)……………………….(8)
第五节外表与性格………………………………..(11)
第二章著述…………………………………….. …….(13)
第一节泛论……………………………………………(13)
第二节真伪问题……………………………………………(16)
第三节次序问题…………………………………………..(21)
第三章学说背景、渊源、性质、方法和分类………………………..(24)
第一节背景……………………………………………….(24)
第二节渊源……………………………………………….(25)
第三节性质………………………………………………….(26)
第四节方法……………………………………………(28)
第五节分类…………………………………………………..(29)
第四章学说导言…………………………………………..(33)
第一节他的哲学认识…………………………………… ….(33)
第二节他的哲学的出发点………………………………… …….(37)
第三节他的哲学的归宿点………………………………………….(39)
第四节他的哲学的特征………………………………………. ……(41)
第五章名学……………………………………………………..(47)
第一节绪论…………………………………………………(47)
第二节认识的历程…………………………………………… .(52)
第三节知识的对象……………………………………………. .(60)
第四节概念……………………………………………………..(67)
第五节词……………………………………………………..(71)
第六节演绎法—连珠推论………………………………… …………(74)
第七节归纳法………………………………………………..(80)
第八节论证……………………………………………………(83)
第九节界说……………………………………………………(88)
第十节第一原理………………………………………………….(93)
第六章形上学………………………………………………….(97)
第一节绪言………………………………………………..(97)
第二节第一原理……………………………………………… ..(115)
第三节实质…………………………………………………….(121)
第四节四因………………………………………………….(139)
第五节形式质料…………………………………………….(148)
第六节现实潜能………………………………………………(168)
第七节动与动源………………………………………………(176)
第八节上帝………………………………………………..(183)
第二部分 亚里士多德之伦理思想
张君劢原序………………………………………………….(203)
张东荪原序………………………………………………….(206)
例言……………………………………………………….(208)
第一章绪论:伦理学之区域与性质……………………………….(210)
第一章纲要………………………………………………..(212)
第二章人生之最高目的………………………………………….(213)
第一节幸福——至善——之根本观念……………………………….(213)
第二节幸福之性质………………………………………..(220)
第二章纲要………………………………………….(225)
第三章道德与中庸…………………………………………(227)
第一节道德……………………………………………..(227)
第二节中庸……………………………………………….(237)
第三章纲要……………………………………………..(244)
第四章理智………………………………………………..(246)
第一节导言…………………………………………………(246)
第二节根本之理智……………………………………………..(249)
第三节旁辅之理智………………………………………………(259)
第四章纲要…………………………………………………….(266)
第五章自被动行为与德志…………………………………. ..(270)
第一节自被动行为………………………………………….(270)
第二节德志………………………………………………….(273)
第三节德志与自被动行为之关系…………………….. …………(280)
第五章纲要……………………………………………………..(283)
第六章论诸德……………………………………………………….(285)
第一节勇敢(courage)…………………………………………… .(285)
第二节节制(temperance)……………………………………… ….(288)
第三节乐施(liberality)……………………………………………(290)
第四节慷慨(magnif icence)………………………………………..(292)
第五节豪侠(high-mindedness)………………………………………..(294)
第六节温厚(gentleness)……………………………………….. …(297)
第七节真率(friendliness)………………………………………….(298)
第八节诚实(fruthfulness)……………………………………. …(299)
第九节机敏(wittiness)……………………………………….. .(300)
第六章纲要………………………………………………………..(302)
第七章公道………………………………………………………(305)
第一节公道之意义…………………………………………………….(305)
第二节公道之种类…………………………………………………….(307)
第三节公道与道德………………………………………………(311)
第四节公道与自被动行为……………………………………………..(313)
第五节公道与中庸……………………………………………………(315)
第六节公道之人与公道之行…………………………………………….(317)
第七节公道与酬报……………………………………………………(318)
第八节公道与正义……………………………………………………(322)
第七章纲要………………………………………………………….(326)
第八章友爱………………………………………………………….(330)
第一节友爱之要义……………………………………………………(331)
第二节友爱之种……………………………………………………..(344)
第三节友爱之余义……………………………………………………(359)
第八章纲要………………………………………………………….(369)
第九章快乐………………………………………………………….(373)
第一节一般人之论快乐及亚氏之批评……………………… ……………(373)
第二节亚氏之论快乐…………………………………………………(383)
第九章纲要…………………………………………………………(394)
第十章结论…………………………………………………………(396)
严群年表…………………………………………………………(398)
《严群文集》后序………………………………………………….(404)
第一章生平…………………………………………………..(3)
第一节幼年时期(公元前384—前367 年)……………………….(3)
第二节求学时期(公元前367—前348 年)……………………….(4)
第三节出游时期(公元前348—前335 年)……………………….(5)
第四节讲学时期(公元前335—前323 年)……………………….(8)
第五节外表与性格………………………………..(11)
第二章著述…………………………………….. …….(13)
第一节泛论……………………………………………(13)
第二节真伪问题……………………………………………(16)
第三节次序问题…………………………………………..(21)
第三章学说背景、渊源、性质、方法和分类………………………..(24)
第一节背景……………………………………………….(24)
第二节渊源……………………………………………….(25)
第三节性质………………………………………………….(26)
第四节方法……………………………………………(28)
第五节分类…………………………………………………..(29)
第四章学说导言…………………………………………..(33)
第一节他的哲学认识…………………………………… ….(33)
第二节他的哲学的出发点………………………………… …….(37)
第三节他的哲学的归宿点………………………………………….(39)
第四节他的哲学的特征………………………………………. ……(41)
第五章名学……………………………………………………..(47)
第一节绪论…………………………………………………(47)
第二节认识的历程…………………………………………… .(52)
第三节知识的对象……………………………………………. .(60)
第四节概念……………………………………………………..(67)
第五节词……………………………………………………..(71)
第六节演绎法—连珠推论………………………………… …………(74)
第七节归纳法………………………………………………..(80)
第八节论证……………………………………………………(83)
第九节界说……………………………………………………(88)
第十节第一原理………………………………………………….(93)
第六章形上学………………………………………………….(97)
第一节绪言………………………………………………..(97)
第二节第一原理……………………………………………… ..(115)
第三节实质…………………………………………………….(121)
第四节四因………………………………………………….(139)
第五节形式质料…………………………………………….(148)
第六节现实潜能………………………………………………(168)
第七节动与动源………………………………………………(176)
第八节上帝………………………………………………..(183)
第二部分 亚里士多德之伦理思想
张君劢原序………………………………………………….(203)
张东荪原序………………………………………………….(206)
例言……………………………………………………….(208)
第一章绪论:伦理学之区域与性质……………………………….(210)
第一章纲要………………………………………………..(212)
第二章人生之最高目的………………………………………….(213)
第一节幸福——至善——之根本观念……………………………….(213)
第二节幸福之性质………………………………………..(220)
第二章纲要………………………………………….(225)
第三章道德与中庸…………………………………………(227)
第一节道德……………………………………………..(227)
第二节中庸……………………………………………….(237)
第三章纲要……………………………………………..(244)
第四章理智………………………………………………..(246)
第一节导言…………………………………………………(246)
第二节根本之理智……………………………………………..(249)
第三节旁辅之理智………………………………………………(259)
第四章纲要…………………………………………………….(266)
第五章自被动行为与德志…………………………………. ..(270)
第一节自被动行为………………………………………….(270)
第二节德志………………………………………………….(273)
第三节德志与自被动行为之关系…………………….. …………(280)
第五章纲要……………………………………………………..(283)
第六章论诸德……………………………………………………….(285)
第一节勇敢(courage)…………………………………………… .(285)
第二节节制(temperance)……………………………………… ….(288)
第三节乐施(liberality)……………………………………………(290)
第四节慷慨(magnif icence)………………………………………..(292)
第五节豪侠(high-mindedness)………………………………………..(294)
第六节温厚(gentleness)……………………………………….. …(297)
第七节真率(friendliness)………………………………………….(298)
第八节诚实(fruthfulness)……………………………………. …(299)
第九节机敏(wittiness)……………………………………….. .(300)
第六章纲要………………………………………………………..(302)
第七章公道………………………………………………………(305)
第一节公道之意义…………………………………………………….(305)
第二节公道之种类…………………………………………………….(307)
第三节公道与道德………………………………………………(311)
第四节公道与自被动行为……………………………………………..(313)
第五节公道与中庸……………………………………………………(315)
第六节公道之人与公道之行…………………………………………….(317)
第七节公道与酬报……………………………………………………(318)
第八节公道与正义……………………………………………………(322)
第七章纲要………………………………………………………….(326)
第八章友爱………………………………………………………….(330)
第一节友爱之要义……………………………………………………(331)
第二节友爱之种……………………………………………………..(344)
第三节友爱之余义……………………………………………………(359)
第八章纲要………………………………………………………….(369)
第九章快乐………………………………………………………….(373)
第一节一般人之论快乐及亚氏之批评……………………… ……………(373)
第二节亚氏之论快乐…………………………………………………(383)
第九章纲要…………………………………………………………(394)
第十章结论…………………………………………………………(396)
严群年表…………………………………………………………(398)
《严群文集》后序………………………………………………….(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