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格雷戈里8226;森著
页数:27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3032475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名人类学家格雷戈里•森的代表作,也是人类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森被认可为20世纪拥有有创造性和靠前意识的传奇人物,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视觉人类学、符号学、控制论。本书整合了森有关其对于生命体彼此之间联结,以及生命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展示了探索和发现生命整体性的路径。森的学术思想在近期是教育界、心理学界的热点和关注点,在众多学术著作中被广泛引用。相信本书的引进和出版,对于帮助我国学者了解森的思想和观点,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格雷戈里•贝特森(1904年5月9日 — 1980年7月4日),英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被誉为“20世纪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 他早期接受人类学训练,在新几内亚和巴厘岛从事模式和沟通研究,后转向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研究,以及海豚研究。他对于早期控制论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并将系统论和沟通/传播理论引介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晚年则致力于发展一种认识论的“元科学”。贝特森对于当代认识论、学习、精神病学、文化人类学和生态系统领域都有独特的和先锋性的思想贡献。其代表作包括《心灵与自然》《心灵生态学导论》《天使的恐惧》《纳文》等。
相关资料
“我曾在美国各类不同学校和教学医院,教授过各个流派的行为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学生中包括大一新生和精神科的住院医生。我发现这些学生存在一个非常奇怪的思维差异,这种差异源于某种思维工具的缺失。在所有层级的教育中,无论是男生、女生,还是文科学生、理科学生,都相当普遍地存在这一缺失。更明确地说,这一缺失表现为学生们不仅对科学中的预设,而且对日常生活中的预设都缺乏基本的认识。”(贝特森《心灵与自然》,第二章)
提供这种思维工具,探索科学和日常生活中的预设,正是这本经典跨学科思想著作所致力于的。贝特森的《心灵与自然》影响了生物学、管理学、创造力研究、家庭治疗、传播学、系统论和认识论等不同学科的学者。
——塞尔焦•曼吉(Sergio Manghi),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穿过贝特森》和《有翅膀的猫》作者
格雷戈里•贝特森的思想因其跨学科性而富有创造力。贝特森从彼此相距甚远的源头汲取营养,使水流汇集成河,并在这一汇流中发展出了一些能够帮助我们面对未来的关键思想。
——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 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地球祖国》作者
《心灵与自然》是最珍贵的文学瑰宝之一:越是当我们继续陷入与自然脱节的关系的阴影中时,它所传达的信息就越来越强烈。贝特森为恢复生命的完整性指明了一条道路。
——布赖恩•古德温(Brian Goodwin)英国舒马赫学院,《豹如何改变斑点:复杂性的进化》作者
一个远远超前于他的时代的思想家是多么叫人震惊。“然而我们合了又分,分了又合/逝者在生者的口唇间重逢。”这是格雷戈里最喜欢的诗之一。这用来描述他的影响是多么贴切啊!
——查尔斯•汉普登蔡啬桑–harles Hampden Turner) 英国剑桥大学,《绘制企业思维》作者
这本经典之作整合了贝特森对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结的模式的思考。其中的警世之语,如今都已成为事实:人类企图主宰自然,却引发“生态危机”;企图改变行为,却缺乏“系统的智慧”。长久以来,这本书就如同我的道德指南针,告诉我哪儿才是真正的北方。
——林恩•霍夫曼(Lynn Hoffman) 美国圣约瑟夫学院,《家庭治疗基础》作者
《心灵与自然》是我们哲学根源与生物信息学(包括进化心理学)之间的桥梁。贝特森非常重视认识论。这是一本重要的书,现在出版很及时,因为作者远远超前于他的时代。
——哈罗德•莫罗维茨(Harold Morowitz)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熵与魔笛》作者
这是一本应当先慢慢读一遍,然后再读一遍的书。只有当我读了第二遍之后,我才觉得我理解了。在阅读的中间阶段,我发现自己被它弄糊涂了,有时甚至会感到不安。我现在认为这是一本重要的著作,所有学习生物学和社会进化的学生都应该读一读。
——劳伦斯•斯洛博金(Lawrence Slobodkin)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走向生态学的公民指南》作者
《心灵与自然》是一本重要的著作,它对心理学、生物学和心灵生态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弗兰克•巴伦(Frank Barron)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世上没有无根之花》作者
经历岁月洗礼,贝特森的思想、隐喻、对话和故事,开始展现出一张清晰生动之网。现在,是时候阅读并重温他的著作了。
——布拉德福德•基尼(Bradford Keeney) 加州整合学院,《变的美学》作者
《心灵与自然》是两种相互辉映、生生不息的重言式,它们的内在机制——进化与学习——是一个浩瀚生态系统的异质同构的组成部分。正如贝特森在本书绪论中所说:“心灵对我来说就变成了外在于思考者的自然世界中万事万物的一种映射。”
——朱塞佩•隆哥(Giuseppe O盠ongo)的里雅斯特大学,《技术人》作者
格雷戈里•贝特森的著作远远领先于他的时代。直到现在,我们才意识到他惊人的智慧和深刻的洞察力。他的“联结的模式”在当时还只是作为一个隐喻,但今天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数字时代的现实。他的“心灵生态学”为我们反思人类更大的环境责任提供了一个框架。《心灵与自然》要求我们必须批判性地审视我们该如何参与到对自然的改写之中。
——克劳斯•克里彭多夫(Klaus Krippendorff) “格雷戈里•贝特森讲座教授”(控制论、语言和文化)
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嫩伯格传播学院,《内容分析》作者
《心灵与自然》是格雷戈里•贝特森渊博思想的最结晶,这种思想的重要性在21世纪还将继续增长。我之所以一直关注贝特森的思想,原因之一是它总是能以新面目展现在我面前,使我饱尝难以言表的甘甜之美。
——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全球商业网,《万年钟传奇》作者
对我来说,格雷戈里•贝特森是20世纪真正的智者之一;虽然他有时不那么直截了当,但总是鼓舞人心。
——恩斯特•冯•格拉塞斯费尔德(Ernst von Glasersfeld)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激进建构主义》作者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学者格雷戈里•贝特森的经典之代表作。 贝特森从跨学科的路径整合了其对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联结模式的探索,力图构建一幅有关世界是如何在心灵层面上联结在一起的图景,其整合了贝特森对于生命体彼此之间联结,以及生命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展示了其探索和发现生命整体性的路径。
在此书的理论体系中,贝特森将心灵置于自然历史、生命发展的核心。贝特森鼓励我们放弃封闭的、割裂的、单一的认识方式,邀请我们以更加广阔的、多元的、联结的、创新的视角对“心灵”这一基本概念进行重新审思。
目录
第二章 每个小学生都知道
1.科学从未证明过什么
2.地图非疆域,名称非所名之物
3.没有所谓的客观经验
4.表象形成过程是无意识的
5.将感知到的世界分割为部分和整体是出于便利,也可能是必要的,但并无必要确定分割的具体方式
6.趋异序列是不可预测的
7.趋同序列是可预知的
8.“一无所有只能换来一无所有”
9.数不同于量
10.量决定不了模式
11.生物学中没有单调“值”
12.有时,小才是美
13.逻辑是因果关系的不良模型
14.因果关系不能逆行
15.语言通常只能强调任何交互作用的一个方面
16.“稳定性”与“变化”只描述了我们叙述的一部分
第三章 世界的多重描述
1.差异的案例
2.双目视觉的案例
3.冥王星的案例
4.突触总和的案例
5.幻觉第一的案例
6.同义语言的案例
7.两种性别的案例
8.节奏与摩尔纹现象的案例
9.“描述”“重言式”“解释”的案例
第四章 心灵过程的标准
标准1:心灵是相互作用的部分或组件的集合
标准2:心灵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由差异触发的
标准3:心灵过程需要并行的能量
标准4:心灵过程需要循环性(或最复杂的)决定链
标准5:在心灵过程中,差异的结果应被视为先前差异的转化(即编码的形态)
标准6:对转化过程的描述和分类揭示出内在于现象的逻辑类型之层级结构
第五章 关系的多重描述
1.“认识你自己”
2.图腾崇拜
3.溯因推理
第六章 伟大的随机过程
1.拉马克的错误
2.用进与废退
3.遗传同化
4.躯体改变的遗传控制
5.渐成论中的“无不能生有”
6.同源性
7.适应与成瘾
8.随机、趋异与趋同过程
9.两个随机系统的比较与结合
第七章 从分类到过程
第八章 那又怎样?
附录 与时间脱节的时代
术语解释表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