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资本论及其手稿对资本颠倒性的批判:基于经济哲学视域解读

封面

作者:赵吕生著

页数:23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102131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颠倒”是一个反复多次出现的词语。在马克思的语境里,“颠倒”是一个哲学概念,“颠倒”特性是资本整个运动过程中衍生的本质属性。本质层面与表象事实逐步多重的“颠倒”性,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再生产过程始终。这种“颠倒”性决不仅仅存在于资本生产结构中,它合乎逻辑地延展至资本日常生活的表象场域,并且,继续布展于其理论化的领域。马克思对资本有机生命体过程的“颠倒”及其特性,进行了历史性剖析与深刻批判。首先,马克思剥离出资本在本质层面的事实存在的“颠倒”性假象。在此基础上,这种“颠倒”性的社会结构依据其自身逻辑运演,这种“颠倒”性假象一定会推移到资本日常生活中,一系列的外在表象形式中去。马克思继续分析考察这些被资本逻辑,进一步“颠倒”的现实假象,并且,揭示与阐明其中“颠倒”过程的内在运行机制。很后,马克思揭露资本在观念领域的“颠倒”性假象,也就是说,揭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这种思想维度的“颠倒”性。总而言之,马克思通过层层剥离与揭露资本,所具有的“颠倒”特性及其深层本质,逐步展开对资本这种事实层面与观念领域“颠倒”性的揭穿与批驳。从而,马克思完成对资本与形而上学的双重批判,建构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科学根基。

作者简介

赵吕生(1970.09— ),男,山东曹县人,2015年6月在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现任职于西华师范大学(更名前叫四川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长期在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在《现代哲学》、《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理论月刊》等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年度规划课题2项,主持完成厅级以上社会科学规划课题5项。参与编写教材、著作2部。

本书特色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颠倒”是一个反复多次出现的词语。在马克思的语境里,“颠倒”是一个哲学概念,“颠倒”特性是资本整个运动过程中衍生的本质属性。本质层面与表象事实逐步多重的“颠倒”性,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再生产过程始终。这种“颠倒”性决不仅仅存在于资本生产结构中,它合乎逻辑地延展至资本日常生活的表象场域,并且,继续布展于其理论化的领域。马克思对资本有机生命体过程的“颠倒”及其特性,进行了历史性剖析与深刻批判。首先,马克思剥离出资本在本质层面的事实存在的“颠倒”性假象。在此基础上,这种“颠倒”性的社会结构依据其自身逻辑运演,这种“颠倒”性假象一定会推移到资本日常生活中,一系列的外在表象形式中去。马克思继续分析考察这些被资本逻辑,进一步“颠倒”的现实假象,并且,揭示与阐明其中“颠倒”过程的内在运行机制。最后,马克思揭露资本在观念领域的“颠倒”性假象,也就是说,揭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这种思想维度的“颠倒”性。总而言之,马克思通过层层剥离与揭露资本,所具有的“颠倒”特性及其深层本质,逐步展开对资本这种事实层面与观念领域“颠倒”性的揭穿与批驳。从而,马克思完成对资本与形而上学的双重批判,建构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科学根基。

目录

导论第一章 简单商品经济的“颠倒”特性 第一节 商品与“颠倒”性 第二节 商品生产过程的“颠倒”特性 第三节 商品流通过程的“颠倒”特性第二章 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的“颠倒”特性及其批判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颠倒”特性及其批判 第二节 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颠倒”特性及其批判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工资的“颠倒”特性及其批判第三章 资本主义流通过程中的“颠倒”特性及其批判 第一节 资本循环过程中的“颠倒”特性及其批判 第二节 资本周转过程中的“颠倒”特性及其批判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颠倒”特性及其批判 第一节 利润到平均利润形成过程中生发的“颠倒”性假象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息资本的“颠倒”特性及其批判 第三节 资本主义地租的“颠倒”特性及其批判第五章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颠倒”特性及其批判 第一节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颠倒”性 第二节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颠倒”性 第三节 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颠倒”性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资本论及其手稿对资本颠倒性的批判:基于经济哲学视域解读》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95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