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琦
页数:17,506页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146173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既不完全是版画史论专著, 也不单纯是水印木刻技法书, 而是兼具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实用性的, 类似中国水印木刻百科全书似的著作。本书共九章, 前四章由水印木刻概论到古、现代中国水印版画史, 从学理上对中国的水印木刻进行界定与梳理, 有别于其他业已出版的水印版画技法书。本书的特色还体现在知识讲授、技法演示的章节, 融入了自己长期实验探索的成果。全书配有清晰的图片, 使得本书不仅对水印木刻的初学者具有指导作用, 对同行艺术家亦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陈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参展艺术家。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并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四川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宁夏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台湾国父纪念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青岛美术馆、中国版画博物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牛津阿什莫纳博物馆、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纽约国立图书馆、日本福岗美术馆、奥地利维也纳青年美术馆、欧洲木版画基金会等艺术机构收藏。出版作品有《版画技法》、《陈琦画集》、《陈琦木版画集》、《1963》、《时间简谱——陈琦艺术作品集1983—2013》、《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20世纪前中西版画形态比较研究》、《陈琦格致·一个展示与理解的实验》、《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等。
相关资料
尽管已有一些学者对中国水印木刻艺术的历史脉络、地域特征和工艺特点做过论述,但是从观念与技术层面谈论水印木刻的前世今生,陈琦先生的这本著作则有着填补空白的意义。作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实践家和研究者,他不是仅就观念谈观念,就技术谈技术,而是在抒议观念的同时,对水印木刻发生的缘由和发展的历史研精钩深,尤其是从印制技术的特征切入,展开对水印木刻美学特色的论述。
——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水印木刻作为印制技术,历经千年的发展,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由于艺术家的普遍介入,水印木刻无论从技术、材料还是思想观念的表达与呈现都有着长足的进展,其传播不仅在中国,甚至影响到日本和欧美。然而作为最能体现东方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趣味的语言方式和方法,它的发展历程却少有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一书的出版,无疑是填补空白之举。
——苏新平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本书既不完全是版画史论专著,也不单纯是水印木刻技法书,而是兼具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实用性,类似中国水印木刻百科全书。其学术性不仅体现于对版画的发生、版画观念的演化、版画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古代至当代版画优秀作品的评析上,也体现于对版画基本概念、特征的再认识。与理论家不同的是,作为版画家,陈琦教授对版画印痕与复数性形而上的思考,一是缘于自己艺术实践中形而下的探索,一是出于对当代版画艺术范式与价值核心的建构目标。
——齐凤阁 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原副主任,《中国版画》杂志主编
观念和技术,居于人类知识的上下两端。陈琦教授合艺术家与学者角色于一身,故能执两用中,鱼掌兼得。这部书也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一部最可信赖的中国水印木刻的历史性文献。
——郑岩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水印木刻把印刷术、造纸术和水墨画这几种中国文明中最雅致的精髓融合在一起,是高度精确的理性控制和高度敏锐的感性分寸的微妙结合。陈琦先生的创作是当代中国水印木刻的最成就代表,他的新书虽名为“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但我相信这本书远不只是关于观念和技术,他的书不可能不同时涉及艺术与意境的点化。技术与造化争功而成其美,观念因洞彻幽微而见其美,这部书是一座宝山,你将满载而归。
——邱志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这本书,是中国千年水印的恢弘图卷,是一部水印版画的百科全书;是中国水印版画从幼芽到大树的记录,更是中国水印版画家们步履蹒跚的足迹;是目前能看到的关于中国水印版画最、最全和最深入的研究成果,亦是中国水印版画研究的宝典。
——方利民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
本书特色
《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是兼具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实用性原创性和创新性的版画史论专著及水印木刻技法书,堪称中国水印木刻的百科全书。
全书共九章。前四章“水印木刻概论”“印刷术发明前的图像复制技术”“绚烂静绝的传统水印木刻”“续断再生的现代水印木刻”由水印木刻概论到古、现代中国水印版画史,从学理上对中国的水印木刻进行界定与梳理。后五章“工具与材料”“制作流程与技术要领”“名家示范与案例详解”“工作室的空间与环境”“作品保存与展示”,强调技法演示、实操演练,极具实用性。详尽的说明文字及近千张清晰图片,不仅对水印木刻的初学者具有指导作用,对同行艺术家亦有借鉴意义。
目录
序二(齐凤阁)
第一章 水印木刻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水印木刻
第二节 水印木刻发展的两种功能与形态历史阶段
第三节 水印木刻的物性特征与文化属性.
第二章 印刷术发明前的图像复制技术
第一节 印章与拓片
第二节 纸与墨
第三节 雕版印刷的产生第四节 印刷的社会需求
第三章 绚烂静绝的传统水印木刻
第一节 形制与功能
第二节 印刷图像与绘画
第三节 雕版印刷技术的沿革
第四节 隐藏在书页中的图像世界
第四章 续断再生的现代水印木刻
第一节 文脉再续
第二节 20 世纪30 至50 年代的水印木刻
第三节 20 世纪50 至60 年代的水印木刻
第四节 20 世纪80 至90 年代的水印木刻
第五节 21 世纪当代水印木刻观念与技术
第五章 工具与材料
第一节 工具
第二节 材料
第六章 制作流程与技术要领
第一节 制作流程简介
第二节 分版设计
第三节 水印木刻印刷三要素
第四节 画面的控制与调整
第七章 名家示范与案例详解
第一节 传统木版水印的技术与创作——张晓锋
第二节 传统水印木刻的当代表现——方利民
第三节 现代水印木刻综合版——应天齐
第四节 现代水印木刻减版法——万子亮
第五节 引入数字技术的现代水印木刻——陈琦
第八章 工作室的空间与环境
第一节 工作室空间分区与环境
第二节 工作室使用与安全事项
第九章 作品保存与展示
第一节 水印木刻的装裱方式
第二节 保存与展示
后记 水印木刻创作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附录一 名词解释
附录二 艺术家名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