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学元
页数:192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396672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圆舞曲(法文Valse,德文Walzer)的前身是奥地利民间“兰德勒”(Landler)舞曲,该词意为“舞蹈转圈圈儿”,是当时流行的日常音乐舞曲之一,通常为鼍拍,速度欢快。兰德勒这种民间舞曲据说由德国南部的旋转舞发展而成:男男女女面对面相拥而舞,呈圆圈状旋转。兰德勒舞曲通常由两个段落组成,每段各8小节。这种朴素的民间舞蹈以舞步自由为其特点,与贵族式的小步舞曲等宫廷舞蹈形成鲜明的对照。当时,盛行于欧洲的小步舞在社交上极占优势。但在跳小步舞的时候男女双方要保持一定距离,而圆舞曲则可以相互拥抱旋转起舞。
学术界一般认为,18世纪末在德国南部和奥地利一些地区将农民舞曲兰德勒认作是圆舞曲的原型,从19世纪初开始流行于这些国家的所有阶层,并逐步得到欧洲其他国家的职业音乐圈的认可。早期圆舞曲的形式由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确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曾作有大量兰德勒舞曲。之后舒伯特率先赋予圆舞曲以抒情诗意的形象,舒曼、布拉姆斯、韦伯、胡梅尔、肖邦、李斯特、格林卡、西贝柳斯、圣一桑等也相继创作不少大型圆舞曲作品。而圆舞曲有了较大的发展是在约翰·施特劳斯以及他的孩子的创作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圆舞曲还渗透至许多其他体裁,如交响曲中(柏辽兹、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歌剧中(威尔第、普契尼的作品)、舞剧中(德里布、柴科夫斯基的作品)等。
作为一本以体裁为线索收集的曲集,《指尖的芭蕾:30首中级钢琴圆舞曲选集》笔者此次特意从众多优秀的舞曲作品中,精选了横跨18至20三个世纪,涉及十多位作曲家的共30首作品。其初衷一方面是想拓宽这个体裁在当今教学和演奏人士中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想以此吸引更多学习者和爱好者。这些作品仅仅是钢琴文献中的冰山一角,不能说是集中的代表之作,但是也可管中窥豹了。
作者简介
陈学元,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研究生毕业,现任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多次在音乐类杂志上发表乐评,并先后校订、编辑(特邀)出版多本钢琴及小提琴乐谱。在我社推出三本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集和《灵巧的手指——初级钢琴练习曲选集》(上、下)。
目录
作曲家简介
G大调圆舞曲,作品38之8,穆齐奥·克莱门蒂
bE大调圆舞曲,W0085,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a小调圆舞曲,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b小调圆舞曲,身后作品69之2,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bD大调“一分钟圆舞曲”,作品64之1,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bA大调圆舞曲,贝德里赫·斯美塔那
C小调圆舞曲,贝德里希·斯美塔那
E大调怠惰圆舞曲,作品120,夏尔·卡米尔·圣-桑
D大调即兴圆舞曲,米利·巴拉基列夫
花之圆舞曲,选自舞剧《胡桃夹子》,作品71a,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圆舞曲,选自舞剧《天鹅湖》,作品20,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A大调谐谑圆舞曲,作品7,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f小调感伤的圆舞曲,作品51之6,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圆舞曲,选自《儿童曲集》作品39,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娜塔莉圆舞曲,作品51之4,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D大调诙谐圆舞曲,艾曼纽尔·夏布里埃
A大调雅致圆舞曲,作品54之1,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
a小调圆舞曲,作品54之2,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
g小调圆舞曲,作品54之5,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
a小调圆舞曲,作品12之2,爱德华·格里格
e小调圆舞曲,作品38之7,爱德华·格里格
e小调即兴圆舞曲,作品47之1,爱德华·格里格
bD大调随想圆舞曲,作品59,加布里埃尔·福列
bA大调随想圆舞曲,作品62,加布里埃尔·福列
E大调圆舞曲,作品34之1,莫里兹·莫什科夫斯基
圆舞曲,作品9之1,阿纳托利·里亚多夫
八音盒圆舞曲,作品32,阿纳托利·里亚多夫
洋娃娃圆舞曲,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
bE大调祖母圆舞曲,作品109之7,亚历山大·格列恰尼诺夫
圆舞曲,选自《儿童曲集》作品65,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