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岳川著
页数:441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616683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后现代后殖民文化理论研究中,关于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问题、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与阐释焦虑、文化殖民与语言殖民、
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等问题,都与后殖民语境中的“主体文化身份认同”和“主体地位与处境”紧密相关。如今,不少第三世界文化
学家和美学家、批评家,以一种深厚的民族精神和对人类文化远景的思考,介入这场深入持久的国际性“后主义”问题和前景的讨论中,
去弄清“非边缘化”和“重建中心”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寻找自我的文化身份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当代位置。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论室主任,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等十所大学双聘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出版著作50余部,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著作有:《中国文艺美学研究》《后东方主义与中国文化复兴》《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等。学术上主张“发现东方,文化输出,会通中西,中国身份”,理论上提倡强调“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
本书特色
本书集中展示20世纪后半叶西方美学研究中影响深远的六个主要流派,旨在为深入了解当代西方美学主潮提供一个独到的视域。本书力求以中国美学研究者的眼光重新审理20世纪西方美学中重要的理论现象,分析其优劣,发现其内在的美学精神,为创立中国当代美学流派做一些基础清理性的工作。
目录
第三编 后现代主义美学第九章 后现代美学与文化消解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景观 第二节 重振现代性与谬误推理/2lO 第三节 后现代文化美学逻辑第十章 后现代审美与诗学特征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透视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诗学理论 第三节 后现代大众传媒理论/23 l 第四节 话语膨胀与表征危机/234 第五节 语言游戏与文学转型 第六节 写作困境与意义误读
第四编 后殖民主义美学第十一章 后殖民主义语境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的发展 第二节 葛兰西的理论 第三节 法农的思想第十二章 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美学 第一节 东方主义的政治镜像 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第十三章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 第一节 “臣属”的文化身份 第二节 妇女话语与女性命名第十四章 霍米·巴巴与莫汉蒂的文化视界 第一节 文化定位与文化殖民 第二节 女权主义与后殖民话语/28 l第十五章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第一节 文明冲突的实质是宗教冲突 第二节 西方与非西方对立 第三节 本土化与全球化第十六章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第三世界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文化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研究 第三节 后现代文化逻辑 第四节 后殖民与第三世界文似第十七章 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 第一节 文化帝国主义 第二节 现代文化命运
第五编 文化研究与美学第十八章 文化研究与边缘美学 第一节 “文化研究”的命名和理论向度 第二节 布迪厄文化研究的当代拓展 第三节 场域理论与文化习性 第四节 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 第五节 身体视域与诗性精神 第六节 文化颓败与文化重建第十九章 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话语 第一节 现代性问题与“完美的罪行 第二节 消费社会中的日常生活精神颓败 第三节 商品拜物教中的人文审美生态危机 第四节 白色社会中的大众传媒镜像 第五节 博德里亚文化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第六编 生态文学与生态美学第二十章 生态文化的发端及其现实针对彬 第一节 现代性文化断根和消费主义症候 第二节 人类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 第三节 生态理论的发生与发展第二十一章 生态文学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第一节 打破人类中心主义话语 第二节 梭罗和华兹华斯的生态学探索 第三节 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的发展 第四节 生态批评几个美学特征第二十二章 深生态学的理论张力与价值 第一节 深生态学的发展 第二节 深生态学的现实语境 第三节 生态批评对当代美学的意义 第四节 生态文化的启示与精神价值整体创新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