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姜宗瑞著
页数:332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77333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经方概说”、“经方研究”、“经方与临床”三章阐述对中医经方的理解与实践。章详解经方之名义、渊源,兼论经方与医经、经方与时方的关系。第二章从方法论和取舍观入手讨论,简洁明快,时出新意,为全书重点。第三章以法分类、以方统案,以医案证医理,讨论中将临证时的思考如实道来,让人启悟良多。
目录
第一章 经方概说
一、经方名义
二、经方的渊源
三、经方与医经
四、经方与时方
第二章 经方研究
一、方法论
(一)以经解经
(二)以注解经
(三)以新解经
1.小柴胡汤证应是西医的伤寒或副伤寒
2.小柴胡汤去滓再煎的新释
3.大陷胸汤证是急性腹膜炎
4.白虎汤中粳米的作用
5.《金匮要略》风引汤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
6.《金匮要略》四饮正名
7.“核起而赤”为细菌感染
8.关于“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的理解
9.半夏厚朴汤为何列于妇人杂病中
10.黑疸大便黑的原因
11.心肺复苏的最早记载
12.入井冢用鸡毛试验的原理
13.阴阳毒或许为白血病
14.《伤寒论》厥阴病多见于恶性肿瘤
15.乌梅丸的应用经验(新增)
(四)以心解经
1.伤寒卒病论正名
2.经方“必”字解
3.“振振欲擗地”解
4.鼻鸣解
5.往来寒热解
6.潮热解
7.热入血室解
8.腹痛先建中后柴胡的临床意义
9.论中风
10.论薏苡附子散当为胃痈方
11.麦门冬汤的“大逆上气”不应改为“火逆上气”
12.桂枝茯苓丸的应用偏差
13.葛根黄芩黄连汤的条文解析
14.论小柴胡汤应为太阳病发汗方
15.略谈小柴胡汤(新增)
16.经方用量考辨
17.再谈经方用量——继《经方用量
考辨》后(新增)
18.略谈《神农本草经》(新增)
19.经方药辨
20.经方药物最制方法初探
二、取舍观
(一)依经不依论
1.名中风、名伤寒的意义不可错会
一、经方名义
二、经方的渊源
三、经方与医经
四、经方与时方
第二章 经方研究
一、方法论
(一)以经解经
(二)以注解经
(三)以新解经
1.小柴胡汤证应是西医的伤寒或副伤寒
2.小柴胡汤去滓再煎的新释
3.大陷胸汤证是急性腹膜炎
4.白虎汤中粳米的作用
5.《金匮要略》风引汤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
6.《金匮要略》四饮正名
7.“核起而赤”为细菌感染
8.关于“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的理解
9.半夏厚朴汤为何列于妇人杂病中
10.黑疸大便黑的原因
11.心肺复苏的最早记载
12.入井冢用鸡毛试验的原理
13.阴阳毒或许为白血病
14.《伤寒论》厥阴病多见于恶性肿瘤
15.乌梅丸的应用经验(新增)
(四)以心解经
1.伤寒卒病论正名
2.经方“必”字解
3.“振振欲擗地”解
4.鼻鸣解
5.往来寒热解
6.潮热解
7.热入血室解
8.腹痛先建中后柴胡的临床意义
9.论中风
10.论薏苡附子散当为胃痈方
11.麦门冬汤的“大逆上气”不应改为“火逆上气”
12.桂枝茯苓丸的应用偏差
13.葛根黄芩黄连汤的条文解析
14.论小柴胡汤应为太阳病发汗方
15.略谈小柴胡汤(新增)
16.经方用量考辨
17.再谈经方用量——继《经方用量
考辨》后(新增)
18.略谈《神农本草经》(新增)
19.经方药辨
20.经方药物最制方法初探
二、取舍观
(一)依经不依论
1.名中风、名伤寒的意义不可错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