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投文
页数:326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92540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百年新诗经典导读》是一部中国新诗鉴赏的专门教材,以中国新诗发展(1917—2017)的历史为背景,选择不同阶段的代表性诗人如胡适、鲁迅、郭沫若、冰心、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戴望舒、卞之琳、艾青、臧克家、田间、冯至、穆旦、北岛、舒婷、顾城、海子等的诗歌代表作为鉴赏对象,重在对作品本身的细读和分析,既注重诗的艺术品质,也注重诗的文学史价值,力求把真正的新诗精品呈现给读者,解读深入浅出,文字生动流畅。本书对新诗经典的选择秉持兼容并包的眼光,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大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方便教学使用,既可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公共选修课教材,也适合社会上一般新诗爱好者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吴投文,1968年生,湖南郴州人。文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新诗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有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沈从文的生命诗学》等。另外发表诗歌数百首,出版诗集《土地的家谱》《看不见雪的阴影》等,有诗歌入选上百个重要选本。兼职有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等。
本书特色
《百年新诗经典导读》是一部中国新诗鉴赏的专门教材,以中国新诗发展(1917—2017)的历史为背景,选择不同阶段的代表性诗人如胡适、鲁迅、郭沫若、冰心、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戴望舒、卞之琳、艾青、臧克家、田间、冯至、穆旦、北岛、舒婷、顾城、海子等的诗歌代表作为鉴赏对象,重在对作品本身的细读和分析,既注重诗的艺术品质,也注重诗的文学史价值,力求把真正的新诗精品呈现给读者,解读深入浅出,文字生动流畅。本书对新诗经典的选择秉持兼容并包的眼光,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大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方便教学使用,既可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公共选修课教材,也适合社会上一般新诗爱好者阅读使用。
目录
乌鸦背后的文化忧郁——胡适《老鸦》解读
拒最黑暗又渴望另一种黑暗——鲁迅《梦》解读
在规整中凝聚诗意的形式感——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解读
袒露在高处微弱的光亮中——郭沫若《夜步十里松原》解读
强力诗人的生动面孔——郭沫若《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解读及相关问题
玉壶冰心的诗性折现——冰心《纸船》解读
预备给未来的一座花园——徐玉诺《将来之花园》解读
生命在神意的救赎中得到升华——梁宗岱《晚祷》解读
被抛离生活常轨的幽昧之影——李金发《弃妇》解读
异国情调下的爱情传奇——王独清《玫瑰花》解读
异乡者的悲伤怀抱——穆木天《苍白的钟声》解读
在曲折的句子里露出一个眼神——冯乃超《红纱灯》解读
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应修人《妹妹你是水》解读
青春的爱之歌吟——汪静之《伊底眼》解读
血脉难舍之情的动人抒写——潘漠华《离家》解读
孤独生命的幽暗之光——冯雪峰《孤独》解读
为欢乐塑形的忧郁之美——何其芳《欢乐》解读
领受人生第一的幻光——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解读及相关问题
在荒诞与庄重的对照中凸显现实真相——闻一多《死水》解读
神往这采莲的人间佳境——朱湘《采莲曲》解读
留住这份“过往的热情”——林徽因《别丢掉》解读
一季候病的诗性抒写——邵洵美《季候》解读
身体与爱欲合欢的洁净之歌——沈从文《颂》解读
诗人的体温和时间淤积的辙痕——戴望舒《我的记忆》解读
拒最世界的固定关系——卞之琳《距离的组织》解读
把一个梦安顿在现实中——废名《掐花》解读
大地赤子的深情抒唱——艾青《我爱这土地》解读
在峭拔之中达到诗意的圆融饱满——艾青《手推车》解读
在抵抗中靠近一种纯净的修辞——臧克家《春鸟》解读
一首充满力之美的诗——田间《义勇军》解读
“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阿垅《无题》解读
铺排在形式感的恰当处理上——彭燕郊《爱》解读
沉重的写作抵制一个时代的轻浮——辛笛《风景》解读
人生的苦痛折射在诗意的曲面上——唐祈《严肃的时辰》解读
不妥协于人生价值的第一虚无——杜运燮《盲人》解读
虚与实相互激活和幻化的诗性境界——郑敏《金黄的稻柬》解读
复活在一面旗舒展的光芒中——穆旦《旗》解读
在生命的限制中对自由的张望——穆旦《春》解读及相关问题
聚焦于存在之思——杭约赫《启示》解读
动的精灵游弋在一幅静美的画卷中——朱英诞《落花》解读
似乎历史永远冰结在此——罗寄一《在中国的冬夜里》解读
在透明中有一层隔着薄暮的暗雾——痖弦《如歌的行板》解读
停留在一幅布满迷雾的画幅中——洛夫《边界望乡》解读
“人类对伟大已感到茫然”——罗门《麦坚利堡》解读
在历史的静音中打开历史——陈黎《二月》解读
“要哽住一个可憎时代的Ⅱ因喉”——黄翔《野兽》解读
渗透着看待历史的虚无体认——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解读
一个徘徊在歧路的逃亡者的命运之书——根子《三月与末日》解读
时代共振与诗人自我内心的混响——北岛《回答》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