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近代传媒的职业建构与文化嬗变

封面

作者:齐辉

页数:22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03516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新闻教育、报人道德、新闻学术与报业技术等,以大量详实史料为基础,力求还原中国近代新闻业从技术到观念,从思想到实践,新闻侵略与反侵略的种种抗争,揭示近代中国传媒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厄与抗争。本书以近代中国历史中的报纸、报人、通讯社及新闻教育、新闻学术为考察对象,探讨在“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近代社会中,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报人与报业,报纸与通讯社如何因应时代的复杂变局,克服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和技术上诸多困厄处境,进而谋求自身业务的发展与技术的突破,在内外交困的近代社会中成为启迪民众与救亡图存利器。

作者简介

齐辉,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百人学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史专业博士毕业,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新闻传播史、中国近代传媒与社会、抗战新闻史等方向。中国新闻教育史学会理事、地方新闻史研究委员会理事。2007-2014年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9年入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2015年入复旦大学中外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学习班(第11期)学习,2016年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多项。

本书特色

本书着眼于新闻教育、报人道德、新闻学术与报业技术等,以大量详实史料为基础,力求还原中国近代新闻业从技术到观念,从思想到实践,新闻侵略与反侵略的种种抗争,揭示近代中国传媒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厄与抗争。本书以近代中国历史中的报纸、报人、通讯社及新闻教育、新闻学术为考察对象,探讨在“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近代社会中,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报人与报业,报纸与通讯社如何因应时代的复杂变局,克服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和技术上诸多困厄处境,进而谋求自身业务的发展与技术的突破,在内外交困的近代社会中成为启迪民众与救亡图存利器。

目录

第一章 戈公振与近代中国报人对世界报业的思考与认知
第二章 报纸展览会与中国近代新闻业的成长——以复旦大学世界报纸展览会为中心讨论
第三章 抗战时期中国新闻界对日本新闻业的考察与认知
第四章 民国时期中国新闻界对苏联新闻事业的考察与态度
第五章 燕京大学新闻系与“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的本土化
第六章 中国近代国际宣传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以战时“重庆新闻学院”为例
第七章 中国近代新闻史视野下的黎昔非与《独立评论》周刊——兼论学人论政期刊的经营特色
第八章 中国早期新闻学术期刊的出版境遇与学术探索——以民初《新闻学刊》为中心考察
第九章 范长江与战时中国新闻记者的救亡努力
第十章 抗战时期中国报业新闻纸荒与报界救亡
第十一章 中央通讯社与近代中国新闻事业格局的转换
第十二章 “九一”记者节与近代中国记者职业形象的建构
第十三章 中国近代报业的纸张问题及其应对
第十四章 百年中国新闻学期刊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学术探索(1919-1949)
第十五章 民国时期中国国际广播与世界听众的互动和交流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近代传媒的职业建构与文化嬗变》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9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