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小瑛
页数:15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03514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宏观比较、微观实证,到个案剖析的逻辑展开,对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现状、比较优势,以及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打造国际科创中心的政策建议。本书通过国内外的横向比较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氛围浓厚,基础环境优越,文化的多元性、年轻的人口结构以及深厚的产业基础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基石。但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缺乏第一科研人员与科研装置,跨境要素流动仍存在一定障碍,这不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的建设。本书进一步通过微观层面的案例分析,总结了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创新和平台创新的重要经验,并对科技创新活动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益探讨。
作者简介
李小瑛,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企业创新等领域的研究。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国外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高端智库项目等。刘夕洲,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李晋灵,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研究生,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管培生。蒋秋祎,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陈嘉玲,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本书特色
本书按照宏观比较、微观实证,到个案剖析的逻辑展开,对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现状、比较优势,以及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打造国际科创中心的政策建议。本书通过国内外的横向比较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氛围浓厚,基础环境优越,文化的多元性、年轻的人口结构以及深厚的产业基础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基石。但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缺乏最科研人员与科研装置,跨境要素流动仍存在一定障碍,这不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的建设。本书进一步通过微观层面的案例分析,总结了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创新和平台创新的重要经验,并对科技创新活动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益探讨。
目录
证据()
一专利()
二教育与基础研究()
三产业基础()
四私募和独角兽()
五开放程度和营商环境()
第二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优势与劣势:基于
我国三大科创中心的比较()
一引言()
二比较指标体系构建()
三科创中心创新现状的比较与分析()
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中心的优势及短板总结()
五政策建议: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
合作机制()
第三章公司层面创新影响因素的分析:来自中国
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二中国上市公司创新现状()
三中国上市公司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四小结()
第四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行业科技创新:以华大
基因为例()
一引言()
二基因测序行业的发展()
三华大基因发展()
四华大基因的产学研模式()
五深圳是华大基因等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沃土()
六政府在推动创新过程中的角色()
第五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器械行业科技创新:
以迈瑞为例()
一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二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医疗器械企业案例分析——以迈瑞为例()
四深圳创新驱动:政府的角色()
第六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创中心:深港跨境产学研合作
——基于深圳虚拟大学园的案例分析()
一引言()
二深港跨境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
三深港跨境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分析()
四深港跨境产学研合作的障碍分析()
五总结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主要研究发现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发现()
二政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