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说不尽的长征故事(儿童故事)

封面

作者:苏若群 编著

页数:119

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365961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心声。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就是新的长征。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都可以从长征中汲取营养,向革命先烈学习,学习他们在苦难中历练出的长征精神。

作者简介

苏若群,法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著有《第一次国共合作始末》《亲历建党》《解密档案中的张国焘》(第二作者)等,发表文章20余篇。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反映红军长征的故事书。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长征。 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说不尽的长征故事》共由10个小故事组成。书中不仅有反映最、周恩来、朱德的故事,如“领袖情怀”;也有反映与敌人进行战斗的故事,如“雄关漫道”;还有反映我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故事,如“军民情深”;同时有反映长征中女战士的故事,如“巾帼英豪”。

目录

 开篇的话…………1

    领袖情怀

  人民是咱们的“观世音”…………4

  “你们不能在这里宿营”…………16

  草地“真可以大有作为呢”…………26

    雄关漫道

  突破四道封锁线…………40

  闯过西征第一关…………50

  夺取险关腊子口…………63

    军民情深

  彝海结盟…………80

  宝贵的盐…………88

    巾帼英豪

  剃光头的女战士…………100

  一支特殊的队伍…………110

   后 记

永不磨灭的长征精神…………118

节选

1935年9月到10月间,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在翻过雪山、走出草地后,进入甘肃境内。

10月的陇东,万木凋零,秋风瑟瑟。秋风卷着黄沙,吹打着行进中的红军队伍,红军官兵一个个变成了裹着黄沙的人。

队伍中走着一位身材高大的人,他就是毛泽东。红军长征初期,由于毛泽东已经离开了红军的领导岗位,所以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红军屡遭挫折,濒临绝境。为了挽救中国共产党和红军,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此,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一步步走向胜利。

此时,毛泽东的心情非常好,他对身边的警卫员陈昌奉说:“别看秋风无情,可我们再往前走,就到陕北了,那可是我们朝思暮想的‘家’啊!”

陈昌奉笑着对毛主席说:“主席,我们已经走了十多个省了,也该到‘家’了。”

毛泽东的情绪感染了身边的战士,他们一个个精神倍增,迎着秋风,顶着黄沙,大踏步向前行进着。

这天中午,红军到达了通渭县。

饲养员老余找到陈昌奉和林英才,对他们说:“刚接到通知,要在通渭准备10天的干粮,为通过西兰公路做准备。咱们快上街去看看,买点儿东西带上。”

他们一行三人在城里转悠。这里的房子大都用黄土垒成,墙上的黄土被风一吹,直往下掉。乍一看,这是个相当破败的县城。但令他们感到高兴的是,街上卖肉和卖面粉的店铺却不少,隔不多远,就能见着一家。

这三个人真是喜出望外,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自从长征以来,每天跋山涉水,主席的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他们看了又着急又心痛,但沿途不是穷乡僻壤,就是荒无人烟,别说是做点儿好吃的给毛主席吃,能让毛主席不饿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他们看到这么多卖肉和卖粮的店铺,商量着多买点儿东西,给主席做点儿好吃的补补身子。

他们在一家家店铺走进走出,不一会儿,就把随身带的钱全花光了。他们背着、扛着许多采购来的好东西,兴高采烈地返回了驻地。

回到驻地,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毛泽东开会还没回来。

他们三人一合计,决定趁毛主席还没回来,把干粮准备好。陈昌奉说:“咱们把肉切碎,用面和了,炸点儿饼,带在路上吃,这不是挺好嘛!”

“好主意!”

于是,他们切肉的切肉,生火的生火,热热闹闹地忙活起来了。

“好家伙,你们搞什么,这么香?”随着话音,毛主席从外边走了进来。

陈昌奉顺手拿出一个刚炸出来、还冒着热气的面饼走到毛主席跟前,说:“主席,您尝尝我们准备的干粮,味道行不行?”

毛泽东接过去闻了闻,说:“不错嘛,香得很。”说罢,他就有滋有味地吃起来。他边吃边问:“战士们也有这么好的东西吃吗?”

“有!”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你们早点儿休息吧!”毛主席关心地说着,走了出去。

快到深夜了,陈昌奉他们才把所有的面饼炸完。由于炸的面饼过多,平时装干粮的袋子盛不下,怎么办呢?大家急得抓耳挠腮。

“啊,有了!”陈昌奉摸着围在腰间的被单,有了主意。他把被单从腰间解下来,又取出了针线,一针一线地缝起来。不一会儿,被单就变成了一只大口袋。

“嚯!真有你的!”老余和小林笑着,急忙往口袋里装炸好的干粮。

第二天一早,红军就出发了。

毛泽东照例走在队伍的前面。陈昌奉把平时用的东西集中了一下,交给老余和林英才带着,他自己专门背着那个装干粮的大口袋。

这天,骄阳当空,走了一会儿,陈昌奉就感到很热。到中午休息的时候,他放下口袋,去给毛主席送饭。

当他转身离开的时候,毛泽东好奇地看了看他的脊背,问道:“陈昌奉,你的背上怎么啦?”

陈昌奉一时间摸不着头脑,便回答:“没怎么呀!”

一旁的老余听见了他们的对话,笑着说:“东西没炸多少,倒把自己油透了。”

陈昌奉急忙往背后一摸,啊呀!原来是背上的干粮经太阳一晒,油化了,浸透了口袋又弄了他一脊背。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准备脱掉衣服。

毛泽东一见,忙说:“油了就油了吧,别脱掉,不要感冒了!”

又开始行军了,陈昌奉高兴地背起大口袋,一路走着,嘴里还哼着小曲儿。

天黑下来了,部队来到一个村子里休息。

前面就要经过回族地区了,毛泽东考虑到回族群众的生活习惯,要求部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凡是用猪肉、猪皮做的东西,一律不准带,所有这些东西必须在明天出发前处理完。

命令一下来,战士们就把用猪肉和猪皮做的东西拿出来,准备送给当地的汉族老乡。

陈昌奉一听这个命令,心里就犯了嘀咕——他真不愿意送掉这口袋东西。没了它们,毛主席就没有好吃的了。他想了想,决定与老余和林英才商量商量怎么办。三个人最后决定,等毛主席回来后再说。

不一会儿,毛泽东回来了。他一进屋就问陈昌奉:“陈昌奉,准备得怎么样了?”

陈昌奉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毛泽东,问道:“主席,咱们吃的东西也不能带吗?”

毛泽东看了他一眼,和蔼地笑了笑,说:“凡是用猪肉、猪皮做的东西都不能带。”

陈昌奉看了看那个大口袋,有点儿不高兴。毛泽东看出了陈昌奉的心思,便笑着问他:“你从江西出来带了多少粮食?”

陈昌奉指了指身旁的两个小口袋,说:“就只有那么点儿。”

毛泽东又笑着说:“你这两个口袋可是宝贝呀!”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说不尽的长征故事(儿童故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89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