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贾康著
页数:30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001763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由财政专家、连续三个五年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贾康所著,既有学理的深入剖析,也有“经世济民”的建设性诉求。
作者简介
贾康,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任院长、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顾问。北京市、上海市等地人民政府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次参加农用车经济政策制定的研究工作,多次受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主持国内外多项课题,已出版多部专著,发表数百篇论文,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近年致力于推动创立中国新供给经济学,主张从供给侧发力加快制度创新,优化要素供给,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书特色
中国当前正处在以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愿景“梦想成真”的前夜,未来10年至30年,将是历史性的考验期。面对挑战,迎接考验,中国最决策层已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核心理念,并在战略方针层面,确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为推进“现代国家治理”,就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打造、培育、发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并把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为与之配套的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形成重要支柱。作为“莫干山丛书”的一种,本书围绕供给侧改革的主线,秉持经济学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经世济民”之建设性诉求,讨论中国供给侧改革主线上的未来财税。
目录
第一章 现代第一治理需要现代财税制度
一、“治理”是高于“调控管理”的新境界
二、第一治理的现代化取向
三、第一治理现代化在资源配置制度建设层面的诉求: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四、以现代财政制度匹配现代第一治理
(一)财政是第一治理的基础
(二)财政是第一治理现代化所必需的全面改革的重要支撑
(三)财政政策是实现第一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工具
五、构建“财政全域第一治理”理论框架,服务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一)财政基础理论层面需要以“财政全域第一治理”为基本框架,实行与时俱进的创新
(二)支持建立现代预算制度
(三)支持建立现代税收制度
(四)支持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
(五)支持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第一带动示范效应
(六)支持提高财政管理能力,强化现代财政制度执行能力和提升其绩效水平
(七)“全域”战略思维的指向
第二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的系统工程
一、供给侧改革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创新
(一)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二)“三破”:破偏颇、破脱节、破滞后
(三)“四立”:立框架、立原理、立融合、立体系
(四)基于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创新服务全局
二、供给侧改革是问题导向下第一新常态、激活要素潜力的动力体系再造创新
(一)中国经济运行中需要认识、适应和第一“新常态”
(二)需求侧总量调控不可以“包打天下”
(三)结构性动力体系的作用空间需在“供给侧”构建
(四)要素层面要破解“供给约束”与“供给抑制”
三、供给侧改革是通盘规划的系统工程式全局长远创新
(一)框架:实现法治框架下的规划先行
(二)制度:打开制度结节,开展以多规合一为取向而先行、动态优化的多轮顶层规划
(三)分类融合:要素分类视角对“多规合一”的把握
(四)动态优化:锁定不同发展阶段每轮顶层规划的主要矛盾
四、供给侧改革是以改革为核心、现代化为主轴的制度供给创新
(一)现代政治文明:全面改革联结“全面法治化”
(二)现代发展理念: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改革为“关键一招”的守正出奇
五、供给侧改革中,财税改革是形成有效制度供给体系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和全面改革的支撑
第三章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后财税改革重要进展与现存问题分析
一、财政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
(一)1980年以前对财政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二)1980年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
(三)1985年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
(四)1988年实行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
二、“分灶吃饭”包干体制的主要问题
(一)仍然束缚企业活力的发挥
(二)强化地方封锁、地区分割的“诸侯经济”倾向,客观上助长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投资膨胀
(三)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仍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
(四)第一财力分散,“两个比重”过低;地方缺少必要的设税权和稳定财源,中央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主动权
三、1994年之后的攻坚克难
(一)分税制改革开启经济性分权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