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河向东
页数:214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585329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我们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哪怕是疲惫不堪,也会有这世间最美的背影。 靠自己奋斗得来的,我们心里更轻松,更自在,也更踏实。 凡事靠自己,连说话都底气十足,靠自己的样子真的很美。
本书特色
当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实践着、记录着各自奋斗故事。无论是追求名利,还是物质享受,在这条路上虽然有人走得顺利,有人走得辛苦,但无论再辛苦再狼狈,我们也只是为了美好的生活和梦想在奋斗,这一切都无可厚非。
我们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那就是世间□美丽的风景,哪怕是一身疲惫、狼狈的背影也是这世间□美的背影。本书通过一例例小故事从不同角度去诠释我们奋斗的样子,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苦有甜,但它是□美的。
有一个骑着三轮车捡垃圾的老人,人们出门很早的时候会看到他,人们加班很晚回来的时候也会遇到他,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大雪纷飞的严冬,他总是骑着那辆破旧的三轮车辗转在各个垃圾箱之间,不厌其烦地寻找着纸箱、矿泉水瓶之类能卖钱的所有东西,因为他有一个孙子还要靠他来养活。
老人是跟着他的儿子一起从外地来打工的,老伴已经去世,儿子夫妻在农贸市场里租了一家烙饼的摊位,起早贪黑。老人在家做饭、照看6岁的孙子,一家四口住在租的房子里,也还算其乐融融。可天有不测风云,儿子在一次修理店内的电线时,不幸触电身亡,这个家一下子就好像天塌了一样。雪上加霜的是,随后儿媳也在某一天不告而别,扔下了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烙饼的摊子是干不下去了,眼看着房租,甚至祖孙的吃饭都成了问题,老人就带着年幼的孙子开始出去捡垃圾卖钱来维持生计,可能是连老天也同情祖孙二人的处境吧,老人后来遇到了一个事业有成的好心人,给他租了一套房子,一传十,十传百,住在周围的人也知道了老人的事情,纷纷伸出援手,有的人捐钱,也有的人在节假日送点米面粮油什么的,周围的人也自发地将家里要扔的东西,主动放到他家的门口,让老人卖了换钱。
目录
你努力奋斗的样子,虽狼狈但很美
无伤大雅的流言,任它去
反观心灵地图,激发无限潜能
别让轻视成为一种阻力
第二章 苦难是弱者的深渊,强者的财富
学会认输,不做没有结果的坚持
失败是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经验
让自己配得上那些所受的苦
越是处于困境越要挺起胸膛
坚持是失败后仍不放弃的努力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第三章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尽快成长,让自己坚强
活在自己心里,而不是别人眼里
自信的你是最美的你
追求但不苛求完美
凡物莫不相异,相信自己的独特性
记住自己的优势
接纳最真实的自己
第四章 学会坦然,计较的人生与快乐无缘
人生太多无奈,学会接受不可改变的一切
何必去比较,人生本就是成就自我的修行
要想活得潇洒,必要放下心结
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过分执着是成功的阴影
放下怨恨,宽恕伤害过你的人
……
第五章 知足者常乐,别陷入欲望的深渊不能自拔
第六章 学会独处,学会享受孤独
第七章 学会珍惜,并去感恩所遇到的一切
第八章 把握机会,幸运不会光顾不善于利用时机的人
第九章 努力而不蛮干,朝着正确的方向走
节选
《你努力赚钱的样子,虽狼狈但很美》: 反观心灵地图,激发无限潜能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放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开始时毛毛虫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爬。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相继死去。 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前曾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在于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这就是令人无奈的“毛毛虫效应”。 你是那只守旧的毛毛虫吗? 首先,用这样一个问题问问自己。你能够跳多远?相信你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一定会先想一想,自己从前的体育测验成绩是多少?现在要在什么样的场合下测试?自己稳扎稳打能够保持的纪录怎么样…… 如果你这样想了,很抱歉,你很可能是一个安于现状、缺乏勇气的人,也就是那只守旧的毛毛虫,最起码,你是一个以过去判断未来的人,是一个缺少创新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总是根据过去的表现来推断未来,那么试问,哪一天你才能够打破现状,实现突破呢?如果你无法预见内心深处的爆发力,只在原有的范围内画圈圈,那么你的人生注定平凡无奇,因为在因循守旧的过程中,你失掉了开发内心潜力的机会。 有时候,并不是习惯让我们丧失了改革的动力,也不是守旧桎梏了我们创新的灵魂,而是我们太过于相信别人告诉我们的,以为那就是真理。一旦这种思维成为定式,那么我们就变成了一只跟屁虫,不会动脑子想想有什么可以突破的。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做过这样的一个试验。他将同样的一张图片分给两组学生,然后告诉其中一组,画上是位妙龄少妇;却告诉另一组,画上是位老妇。20秒过后,他将图片收回,接着再用幻灯片展示图片上的图案给所有学生,让大家描述这位女子。 结果,事先看过少妇像的,几乎一致认定这就是那位少妇;而事先看到老妇像的,也都认为是位老妇。 经过一番争论,双方僵持不下。在一一讨论画中的每个细节后,他们开始接受对方的观点。但基本上,他们所接受的仍是观看卡片时所得到的印象。 20秒钟形成的第一印象足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式就很难改变。试想,人的一生中,家庭、学校、工作环境、亲友同事、宗教以及流行思潮均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这样长期的影响对我们的思维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可以把思维比作地图。地图并不代表一个实际地点,只是告诉我们有关地点的一些信息。思维也是如此,它不是实际的事物,而是对事物的诠释或理论。 人的思维定式是制约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潜力的挖掘,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式,克服自己的习惯思维。我们头脑中存在许多固有观念,影响着我们的言行和人生选择。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味信任自己的固有观念,没有去换一种方式看问题,久而久之,我们的潜力就被限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