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彦瑢
页数:207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040484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研究西方绘画作品的专著。第一二部分在说明艺术作为“物”在美术史中成为一种知性对象的全过程:早期的艺术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物作为形而上学般的理念对象;17、18世纪物作为客观自然的对象;19世纪物作为主体性表现的对象;到20世纪初现代主义彻底抛弃外部世界、拒绝用绘画再现物,追求绘画自律, 形式独立了,却将绘画却引向平面和材质。全书以分析作品和介绍代表性画家为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
刘彦瑢,1988年出生于内蒙古集宁市,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艺术学博士,现为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硕士生导师,工作生活于杭州、重庆。
目录
绪论
一 、缘起
二 、物的释义
三 、物趣界定
第一部分 物的感知
第一节 自然主义的感知——早期绘画作品中物的寓意
第二节 作为人本位的附属——文艺复兴时期物的表达
第三节 静穆与奢华的变奏——17、18世纪静物画中物的再现
小结
第二部分 存在境域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物自身的回归-19世纪绘画作品中物的认识
第二节 作为主体性的给出——19世纪末绘画作品中物的再认识
第三节 机械时代对于对象性的消解——20世纪初绘画作品中物的意识
第四节 观念性的迸发与转换——20世纪第一次大战后艺术作品中物的衍生
小结
第三部分 世界境域中物与人的关系
一 乔治·莫兰迪作品中物作为时间性的驻足
二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作品中物作为存在的追问
三 罗伯特·劳申伯格作品中物作为外部世界的反观
四 安迪·沃霍尔作品中物作为消费主义的行动
五 安塞姆·基弗作品中物作为历史性的路径
六 吕克·图伊曼斯作品中物作为记忆的索引
小结
第四部分 东方哲思中的物趣
第一节 旷达游弋的原初——东方传统绘画中物的生发
第二节 显与隐双重关系中的哲思——东方传统绘画中的诗性物趣
小结
结论 东西方艺术中对于物趣之思的同一与差异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