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艺术学界:第二十一辑:Vol.21

封面

作者:王廷信主编

页数:321页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580627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平台。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2017-2018来源集刊
中国人民大学付印报刊资料来源刊

作者简介

王廷信,男,汉族,1962年9月生,山西河津人,文学博士。1986年7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在该校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1989年9月—1990年7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1996年3月—1996年7月,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进修英语。1997年9月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戏曲理论家苏国荣先生,戏曲史家周华斌先生、路应昆先生攻读戏剧博士学位,2000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师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陈美林先生从事戏曲研究,2002年7月出站。2002年8月进入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工作。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完成山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项目《〈锦笺记〉评注》、主持完成国家昆曲艺术抢救和保护工程规划项目《昆曲与民俗文化》,参与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大项目《中华艺术通史》明、清两卷的撰稿工作。已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民族艺术》、《艺术百家》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90余篇,出版独立专著《〈锦笺记〉评注》、《中国戏剧之发生》、《昆曲与民俗文化》等3部,参与出版专著《文学古韵园》、《20世纪的中国·文学艺术卷》、《中国戏曲美学》等3部,编著《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主持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平台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戏曲传播方式研究》、文化部科技专项项目《科技背景下的艺术产业模式研究》等项目。

本书特色

《艺术学界》以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为主要特色,同时兼及艺术学其他一级学科,力求站在学术前沿,集中反映观点新颖、资料性强、较为深入的艺术理论研究成果。《艺术学界》将团结海内外学人,努力塑造富有原创性、前沿性、深入性的学术性格。

目录

学科前沿
顶层设计视角下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探析
中国传统艺术范畴与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刍议
艺史探幽
上古器物叙事的宗教功能及其文化溢出
异同到等同:清代至民国初期马戏演变探微
博爱南道玉皇庙舞楼、戏曲碑刻及舞楼题记考述
流动的盛筵:西方艺术市场的历史进程与当代发展
抗战时期陕西艺术活动年表(三)
艺理思索
陈之佛对图案理论的学术贡献
速写与书写——论黄胄绘画笔墨的历史生成
论宋元楚辞绘画的文学化
乐在其中而不改其乐——论《论语》的孔子乐境
荀子与庄子论乐之本源的初步探讨
2000年以来中国戏剧美学研究路径与走向述论
数字艺术的“去物性”
艺俗寻踪
过渡仪式视域下中国本命年文化习俗探究
三峡民间的土地神、土地灯与土地信仰
艺术教育
地方艺术院校建设第一艺术类学科策略与机制的思考
新时代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人才培养
论香港视觉艺术公共教育场所的特点及启迪
初论改革开放四十年工业设计理论创新与第一重大发展战略的互促关系
中日传统戏剧交流的关键一环——20世纪20年代歌舞伎演员访华活动的多重意义
创意传播
人工智能与中国绘画:重塑绘画介质新生态——以“道子”人工智能绘画系统为例
艺术批评
言不必称希腊——“古希腊艺术”还是“伊奥尼亚艺术”?
追忆与瓦解:论《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中的文化焦虑
诗启意,画具形:《东丹王出行图》悲剧情结的图式解读
形态辨析与价值审思:论非遗语境下艺术批评模式的构设
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评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
艺术设计
“设计形态一学”还是“设计一形态学”?——关于设计形态学学科定位的思考
产品场系适应性设计理论研究
20世纪初期商业广告的图形种类和谱系
晚清民国时期江南地区设计艺术之转型
学人札记
一颗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华语戏剧种子的成长
新著推介
《太行山成汤庙碑刻资料集》序
彩色插页
沈亚丹的国画艺术
勘误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艺术学界:第二十一辑:Vol.21》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80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