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邓佩玲著
页数:25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325933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自来新学问起,大抵由于新发现。大量新出青铜器铭文的发现大大推动了金文等学问的研究。新学问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从材料中寻找理论的构建。本书主要的新意自在于此。作者邓佩玲也为青年学者的翘楚,相信本书推出以后,定能推动相关研究的进步。
作者简介
邓佩玲,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助理教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多年来主要从事古文字学、古汉语语法及中国文献学的相关研究,已出版专著《天命、鬼神与祝祷:东周金文嘏辞探论》及《〈雅〉〈颂〉与出土文献新证》,另正式出版论文约四十篇,影响颇大。
本书特色
《新出两周金文及文例研究》一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考释新见铭文。除了部分是考古出土的新发现之外,亦有私人收藏家的资料,本书希望能将这些散失已久的珍贵材料公诸于世,以期供专家学者及同好研究讨论。下编着重探讨金文文例。从两周金文丰富多变的语言形式中,细审其遣词造句,总结变化中存在的规律。通过这些规律,即掌握常用词的语义,以及短语、句子在结构上的格式规律,便能有利金文材料的通读,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疑难字词的释读问题。目录详附后。
目录
總序 001
自序 001
上編 新出青銅器銘文研究
第一章 壽 尊銘文所見“ ” 007
第一節 “ ”的隸定問題 008
第二節 傳世文獻所見“馼”與“駇” 011
第三節 先秦時期的用馬制度:“毛馬而頒之”與“物馬而頒之” 016
第二章 爯器銘文考釋 022
第一節 爯簋丁銘文考釋 025
第二節 爯器銘文所反映的人物關係 037
第三章 吕簋銘文討論 043
第一節 “ ”字考釋 045
第二節 簋銘“奠師氏”與《周禮》所見“甸師氏” 047
第三節 賞賜物“旂”與“ ”的分析 054
第四章 頌父鋪銘文與杜國古史 064
第一節 頌父鋪所見人名 066
第二節 杜國古史考 070
第五章 晉公盤銘文韻讀及其文字問題 075
第一節 晉公盆與晉公盤銘文韻讀 079
第二節 晉公盤文字分析 083
附録一晉公盤與晉公盆銘文對照表
附録二晉公盤與晉公盆字形對照舉隅
下編 金文文例探討
第六章 冊命銘文文例“取△若干鋝” 127
第一節 △字字形分析及其與“鋝”之關係 128
第二節 金文及楚簡材料中與“徵”相關的字形 135
第三節 楚簡“ ”之字形分析 141
第四節 古文字“徵”所从之“ ”、“幺”、“ ”及“ ” 144
第五節 “取△若干鋝”的釋讀 148
第七章 從文例角度談“ ”與“ ”的釋讀 151
第一節 “ ”並非《說文》“宁”字 152
第二節 “ ”與《說文》“ ”的關係 157
第八章 春秋黄器銘文文例“永某某”考釋 162
第一節 “永某某”文例的字形分析 163
第二節 郳公 父鎛“ ”與古文字材料所見相關字形 166
第三節 郳公 父鎛“永 是保”與黄器銘文文例“永某某” 180
第九章 銅器自名前修飾語“ ” 188
第一節 “ ”字的字形分析 188
第二節 “ ”與《說文》“ ” 192
第一節 “ ”與“延”的關係 194
第一節 “延鐘”“前鐘”與“反鐘” 196
第十章 銅器自名前修飾語“廌” 199
第一節 金文所見“薦”字文例及其用法 199
第二節 “廌”字形的演變 201
第三節 金文中幾個舊釋爲“廌”的字 209
第四節 “廌”“薦”二字的上古歸部問題 212
第十一章 銅器自名文例“盂” 220
第一節 金文所見“盂”字形分析 220
第二節 傳世古書所載盂的用途 232
第三節 青銅彝銘所見之“盂” 235
第四節 銅器自名的影響因素──同出器物與器型發展 245
附表:兩周自名爲“盂”之銅器的器型發展 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