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彭芳梅著
页数:242页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096677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国家港澳政策、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工作,是以经济、社会纽带融合港澳的重要抓手,对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本书作者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与空间结构,探讨了大湾区城市群金融发展、贸易开放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同时构建了理论模型,结合该区的实际发展实践,提出了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彭芳梅,博士,副教授,现就职于深圳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增长、城市经济发展。先后主持国家行政学院、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委党校、深圳市社科联、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重大课题、深圳创新思想库课题10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深圳市各级部门课题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本书特色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国家港澳政策、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工作,是以经济、社会纽带融合港澳的重要抓手,对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本书作者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与空间结构,探讨了大湾区城市群金融发展、贸易开放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同时构建了理论模型,结合该区的实际发展实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目录
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适配理论渊源
(一)增长极理论
(二)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理论
(三)外部性理论
(四)全球产业链网络理论
二、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概论
(一)改革开放以前
(二)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
(三)2000年到现在
三、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及影响力
(一)与全国其他重点湾区比较分析
(二)与国际知名湾区横向比较
四、粤港澳大湾区地理经济制度三大特征
(一)地理空间——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已具雏形
(二)经济空间——大湾区呈显著的“中心一外围”结构
(三)制度空间——“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特殊的制度结构
第二章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功能演变与融合发展趋势
一、以经济融合为纽带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功能转向
(一)湾区经济功能由“前店后厂”格局转向高质量开放格局
(二)湾区创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三)经济融合成为推动“一国两制”新发展的关键纽带
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功能设想与定位
(一)港深莞惠大都市区:科技创新引领+智能制造
(二)广佛大都市区:商贸文化科教中心+高端制造
(三)珠澳中大都市群:旅游休闲+交通枢纽+特色制造
三、粤港澳大湾区全要素生产率与城市产业分工分析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三)大湾区11城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分析
(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与产业分工关联分析
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融合发展趋势
(一)机遇叠加推动创新开放融合发展
(二)大湾区内部各地积极谋划和协调推进
(三)以要素自由流动增强融合发展的可持续张力
……
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地区空间结构与实证研究
第四章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禀赋与融合发展
第五章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集聚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第六章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路径与政策创新
第七章 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理论探索
第八章 深圳空间布局与优化
第九章 深圳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和路径分析
第十章 深圳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
第十一章 深港合作推进湾区经济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