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凯
页数:204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21980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程主要以中国哲学目前各哲学流派兴起和繁荣的时间先后为序,系统介绍了先秦儒家哲学、墨家思想、先秦道家哲学、法家思想、两汉哲学、魏晋玄学、中国佛教哲学、道教哲学以及宋明理学。本书由西南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李凯主编,是主编在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而编写的一部内容精炼、论述清晰的哲学史教程。书稿内容简洁扼要,语言通俗易懂,教程中所涉及的人物及哲学均为中国哲学史中的重要人物及哲学,教程中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所引文言文后均附有白话译文或解释,适合欠缺哲学及文言基础的高校学生和社会读者学习使用。
目录
第一节 孔子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 孟子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荀子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墨家思想
第一节 “兼爱”等政治主张
第二节 “天志”等宗教观念
第三节 “三表”的认知方法
第三章 先秦道家哲学
第一节 老子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 庄子的哲学思想
第四章 法家思想
第一节 法家的治国理论
第二节 韩非的人性论
第三节 韩非的历史观与天道观
第四节 “参验”之说与“矛盾”之辨
第五节 法家的是非功过
第五章 两汉哲学
第一节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 王充的哲学思想
第六章 魏晋玄学
第一节 王弼的“贵无论”
第二节 阮籍、嵇康等人的“竹林玄学”
第三节 裴頠的“崇有论”
第四节 郭象的“独化论”
第七章 中国佛教哲学
第一节 佛教的兴起及其基本教义
第二节 佛教的传入和盛行
第三节 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体系
第四节 僧肇的佛教哲学思想体系
第五节 玄奘与唯识宗
第六节 法藏与华严宗
第七节 慧能与禅宗
第八章 道教哲学
第一节 道教的源头与早期经典
第二节 葛洪、陶弘景和寇谦之的道教哲学
第三节 初唐时期的重玄学
第四节 盛唐时期的性命双修之学和内丹学
第九章 宋明理学
第一节 周敦颐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 张载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二程的哲学思想
第四节 朱熹的哲学思想
第五节 陆九渊的哲学思想
第六节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简明中国哲学教程》: 本章重点: 1.墨子的“兼爱”学说与儒家的“仁爱”思想的区别 2.墨子所谓“三表”的具体内容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早在汉代,墨子的生平事迹就已经无法被确切地了解了。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我们只能大概知道如下一些情况。 墨子出身于手工业者,做过木匠。据说,墨子的木匠技艺非常高超,与当时的著名工匠鲁班(公输般)齐名,他们都曾经用木头做成一种飞鸟,这种鸟可以在天上连续飞三天(《淮南子·齐俗训》)。《淮南子·要略训》中说,墨子在早年间曾经“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就是说,墨子曾是儒家门徒,他对《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非常熟悉。但是后来,墨子却成了儒家学派的叛逆者,原因在于,墨子认为,儒家的礼节过于烦琐,花费巨资厚葬亲人的办法浪费财富。墨子还认为,为父母守孝三年浪费时间,耽误生产劳动。从儒家独立出来以后,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训》),创立了自己的学说,他写了《非儒》《非命》《非乐》等文章,对儒学进行激烈的批判。所以,墨家学派一经形成,就以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学术立场与儒家相对立。墨子同孔子一样,也四处游历,宣传自己的主张,并且还做过宋国的大夫。到了晚年,墨子不再亲自参加政治活动,而是教授弟子、传授学问,并且利用自己的声望向各国统治者推荐他的弟子担任官职。在墨子的努力之下,墨家学说终于同儒学平分天下,成为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之一。 墨子和他的弟子组成了一个组织性、纪律性极强的团体,这个团体的成员称“墨者”,首领称“巨(钜)子”,墨子就是墨家的首任巨子。巨子不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而是由前任巨子指定。墨家学派的成员大多生活艰苦,彼此间负有相互照顾的义务。墨者们都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切实地遵守所谓“墨者之法”。《淮南子·泰族训》中说,墨者们能够为实现巨子的主张而“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因此,墨家集团具有极强的战斗力。比如,在楚国将要攻打宋国的时刻,墨子派他的首席弟子禽滑釐率领三百多人,成功地保卫了宋国。墨子死后,墨家学派还出过一位有名的巨子孟胜。孟胜是楚国的阳城君的好友,阳城君曾经托付孟胜帮忙守护领地。后来,领地即将被攻破,孟胜认为自己辜负了朋友所托,于是率领城中大约一百八十名弟子全部自杀。在自杀之前,为了避免墨学失传,孟胜派手下三名弟子把巨子之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传位之后,孟胜的三名弟子又自觉地返回楚国自杀。墨家集团的成员大都是正直无私、顶天立地的壮士,他们坚守墨家的主张,行侠仗义,英勇无畏。儒者追求的是圣贤气象,而墨者的身上则充满了豪杰气概。后来,墨者中的习武者被称为墨侠,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的侠就起源于墨家。 战国中后期,墨家内部发生分裂,墨家分化为三个学派,这次分裂大大削弱了整个学派的实力。再后来,由于墨家的游侠作风不能被大一统的政权所容忍,汉王朝打击游侠,墨者从此绝迹,墨家学说几乎成为绝学,此后的两千年间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研究。直到清朝中叶以后,墨学才又重新被学术界所重视。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一书共计七十一篇文章。宋以后,多有佚失。今本《墨子》仅存五十三篇。《墨子》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而不是墨子本人的作品。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是后期墨家的作品,这六篇被合称为《墨经》,《备城门》以下的十一篇是对墨家的防守技术和守城工具的说明,其余的三十六篇则记载了墨子的言论和活动,是我们研究墨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在墨子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宗法制度逐渐解体,旧有的伦理规范不再能够维系人心。生在这样的时代,思想家们所考虑的问题往往是如何恢复社会的稳定,重建社会的伦理规范。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的礼乐制度,并把仁爱这种道德情感作为礼仪规范的支撑;老子主张小国寡民,幻想让民众回归无知无欲的原始状态;墨子则提出了十大主张,作为他医治社会混乱的药方。墨家的思想并不玄妙高深,但是它的崇高的救世精神却很能震撼人心。以下我们就对墨子的十大主张分别做一介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