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侗族行歌坐月婚恋习俗研究

封面

作者:舒丽丽

页数:201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538116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选题是一部以湖南通道县坪坦乡的一个侗族村寨阳烂村作为典型标本,综合研究侗族行歌坐月婚恋习俗的文化人类学书稿。绪论部分为学术界近年相关研究综述,正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对阳烂侗寨“行歌坐月”习俗的文化背景、场域、隐喻、目的、功能、变迁及传统文化的反思等进行了演绎式的分析,结语重点在于总结阐述民族传统习俗的价值,认为它是重塑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重要砝码和载体。

作者简介

舒丽丽:博士,湖南省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副研究馆员,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民俗文化、古代物质文化及陈列展览策划,出版、发表《中国民族村寨文化》《博物馆叙事方式刍议等学术论文30余篇。

本书特色

本选题是一部以湖南通道县坪坦乡的一个侗族村寨阳烂村作为典型标本,综合研究侗族行歌坐月婚恋习俗的文化人类学书稿。绪论部分为学术界近年相关研究综述,正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对阳烂侗寨“行歌坐月”习俗的文化背景、场域、隐喻、目的、功能、变迁及传统文化的反思等进行了演绎式的分析,结语重点在于总结阐述民族传统习俗的价值,认为它是重塑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重要砝码和载体。

目录

绪 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研究与述评 (一)对婚姻的定义与理解 (二)西方人类学经典中的恋爱文化研究 (三)侗族婚恋文化研究 (四)研究述评 三、基本范畴与研究方法 (一)行歌坐月与变迁两个概念的界定 (二)应用理论和研究方法 四、田野点介绍与研究框架 (一)田野点介绍 (二)内容框架第一章 阳烂侗族行歌坐月的文化背景 一、丘陵中的侗族村落 (一)村落起源的记忆与表达 (二)物质实证中的村落历史 (三)特定环境下的居住格局 (四)守望家园的文化持有群体 二、村落社会中的文化空间 (一)民间信仰 (二)民族服饰 (三)饮食习俗 (四)生产习俗 (五)历史理款第二章 行歌坐月场域:侗族传统社会的集体活动 一、固定与流动的时空 (一)生产、生活性节庆 (二)社交、娱乐性节庆 (三)人生礼仪活动 二、夜光下的完整表达 三、文化持有者探析 (一)乐在其中的青年男女 (二)旁观及回避的家长与长辈第三章 行歌坐月隐喻:侗族传统社会婚恋制度的体现 一、不需展演的形式 二、行歌坐月的潜规则 (一)与婚姻圈的契合 (二)对传统仪式研究的补充 三、婚恋制度的体现 (一)以姑舅表婚为代表的包办婚姻制度与行歌坐月的矛盾 (二)配合自主婚的抢婚习俗 (三)不落夫家居住模式第四章 行歌坐月目的:择偶与精神需求的兼得 一、适婚青年的择偶目的 二、婚姻之外的精神需求第五章 行歌坐月功能:侗族传统社会网络的建构 一、阳烂侗族传统社会网络 二、行歌坐月与侗族传统社会交往 (一)行歌坐月建构侗族传统社会的初级群体 (二)行歌坐月影响族际交往 (三)行歌坐月扩大侗族社会内部交往第六章 变迁中的行歌坐月 一、阳烂侗族生计方式的变迁 二、行歌坐月习俗相关文化事项的变化 三、旅游开发下的行歌坐月展演第七章 从行歌坐月到对侗族传统文化的反思 一、行歌坐月习俗的功能总结 二、行歌坐月习俗的逻辑思考 三、行歌坐月反映的文化特点与族群性格附 录 一 现代化进程中侗族地区乡村治理模式的文化机制探究——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 二 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侗族文化传承——以湘、桂、黔三省坡区域为例 三 宏大叙事背景下的族群历史与文化多样性一一兼谈“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的策展 四 阳烂侗寨流传的款词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侗族行歌坐月婚恋习俗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7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