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潘伯鹰谈书法(插图本)

封面

作者:潘伯鹰著,谭徐锋

页数:34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32493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部分。 部分为《中国书法简论》,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潘伯鹰写的关于练习书法的技巧,指导书法学习者如何入门,并罗列了学习书法的参考书,下卷为书法欣赏,作者对隶书及二王、颜柳等名家进行了点评。潘伯鹰的行草书浏丽健劲、潇散超然,得《十七帖》及孙过庭《书谱》之法,可以说颇有二王风致;但其正书大楷则显露出了他关于碑帖并行的书学主张,擘窠大字偶有露锋者,仍显古拙质朴,雄浑有北碑风貌。潘伯鹰一直强调学书既要勤练而非勤言,更强调书法要求“字外精神”。他的书学主张集中反映在这部简论,被好书、识书者奉为圭臬。 第二部分为附录,收入近20篇作者论述书法的短文,包括《书法常识》《说习字之益》《二沈书画展引》《个簃书画展览引》《古书画的真伪问题——略论历代书画展出品》《观历代书画展所感》《题方介堪先生印蜕》《观书画记》《名迹经眼续记》《书法小故事》《》《印与印泥》《孙过庭及其书谱》《文献资料的收藏》《漫谈清代的隶书》《应从五字执笔法入门》《悬腕与导送》《如何临习?》《“我应该学哪一家?”》《书墙的杨风子》《北宋书派的新旧观》《李建中及其土母帖》《涨墨》《博与约》《书家与善书者》《兰亭趣味》《笔法•创新与好奇》《描字•补笔等等》《吴昌硕的书法》《丛帖琐谈》《说笔墨交融》《说不似之似》《再谈笔与书法的关系》。 另外收入潘氏与历代书法近50帧,以便图文并茂,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书法的奇妙之处。

作者简介

潘伯鹰(1905-1966),安徽怀宁人。原名式,字伯鹰,以字行,号凫公、有发翁,别署孤云。早年时从吴闿生学习经史文词。风神潇洒,崇尚雅洁。潘伯鹰比沈尹默小16岁,但二人关系很好,书法皆宗二王。潘伯鹰后来专攻褚字,较沈尹默更为洒脱,劲健处也在沈尹默之上。新中国成立后,沈、潘二先生曾各写楷书字帖,以作中小学生的临摹范本。当今的上海书坛,仍可明显看到二位先生的影响在。著有《中国书法简论》《玄隐庐诗》等。
谭徐锋,重庆垫江人,史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习晚清民国史与中国艺术史,侧重思想文化史、军事史、知识分子史与书法史。著有《辛亥革命的影像记忆》(与杨天石先生合编),独立承担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蒋百里全集(八卷本)》,文字散见于《光明日报》(香港)《二十一世纪》、《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图书评论》、《人文杂志》、《中华读书报》《经济观察报》《新京报》等报刊。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两部分。
最部分为《中国书法简论》,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潘伯鹰写的关于练习书法的技巧,指导书法学习者如何入门,并罗列了学习书法的参考书,下卷为书法欣赏,作者对隶书及二王、颜柳等名家进行了点评。潘伯鹰的行草书浏丽健劲、潇散超然,得《十七帖》及孙过庭《书谱》之法,可以说颇有二王风致;但其正书大楷则显露出了他关于碑帖并行的书学主张,擘窠大字偶有露锋者,仍显古拙质朴,雄浑有北碑风貌。潘伯鹰一直强调学书既要勤练而非勤言,更强调书法要求“字外精神”。他的书学主张集中反映在这部简论,被好书、识书者奉为圭臬。本书分为两部分。
最部分为《中国书法简论》,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潘伯鹰写的关于练习书法的技巧,指导书法学习者如何入门,并罗列了学习书法的参考书,下卷为书法欣赏,作者对隶书及二王、颜柳等名家进行了点评。潘伯鹰的行草书浏丽健劲、潇散超然,得《十七帖》及孙过庭《书谱》之法,可以说颇有二王风致;但其正书大楷则显露出了他关于碑帖并行的书学主张,擘窠大字偶有露锋者,仍显古拙质朴,雄浑有北碑风貌。潘伯鹰一直强调学书既要勤练而非勤言,更强调书法要求“字外精神”。他的书学主张集中反映在这部简论,被好书、识书者奉为圭臬。
第二部分为附录,收入近20篇作者论述书法的短文,包括《书法常识》《说习字之益》《二沈书画展引》《个簃书画展览引》《古书画的真伪问题——略论历代书画展出品》《观历代书画展所感》《题方介堪先生印蜕》《观书画记》《名迹经眼续记》《书法小故事》《》《印与印泥》《孙过庭及其书谱》《文献资料的收藏》《漫谈清代的隶书》《应从五字执笔法入门》《悬腕与导送》《如何临习?》《“我应该学哪一家?”》《书墙的杨风子》《北宋书派的新旧观》《李建中及其土母帖》《涨墨》《博与约》《书家与善书者》《兰亭趣味》《笔法•创新与好奇》《描字•补笔等等》《吴昌硕的书法》《丛帖琐谈》《说笔墨交融》《说不似之似》《再谈笔与书法的关系》。
另外收入潘氏与历代书法近50帧,以便图文并茂,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书法的奇妙之处。

目录

上部 中国书法简论
卷上
一 引论
二 “书画同源”与笔法
三 正确的执笔
四 如何用笔
五 从结字和用笔入门
六 如何临习
七 途径示范
八 笔墨纸砚
九 参考书举例
卷下
一 欣赏
二 隶书的重要作用
三 晋后书派鸟瞰
四 二王
五 虞欧褚薛
六 李孙张素
七 颜柳
八 杨凝式与李建中
九 苏黄米蔡
十 赵孟頫
十一 明清书势
下部 中国书法丛谈
一 书法常识
二 说习字之益
三 “二沈”书画展引
四 名迹经眼续记
五 书法小故事
六 孙过庭及其《书谱》
七 漫谈清代的隶书
八 应从五字执笔法入门
九 悬腕与导送
十 如何临习?
十一 “我应该学哪一家?”
十二 书墙的杨风子
十三 北宋书派的新旧观
十四 李建中及其《土母帖》
十五 涨墨
十六 博与约
十七 书家与善书者
十八 《兰亭》趣味
十九 笔法(创新与好奇)
二十 描字、补笔、改写
二十一 吴昌硕的书法
二十二 丛帖琐谈
二十三 说笔墨交融
二十四 说不似之似
二十五 再谈笔与书法的关系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潘伯鹰谈书法(插图本)》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7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