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建国
页数:284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2270379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大事表》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同时契合历史发展的脉络,将上下五千年史事撷英取华,既展现重大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又注重整合历史的内在关联,力求内容条理清晰,利于读者阅读,成为一部集知识性、工具性与编写体例独特性于一身的历史读物。
作者简介
p>建国宁夏中卫市人。生于1953年10月,中国民
主同盟盟员,中卫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
学历。对中国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造诣,先
后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发表了《美国霸权政策
的演变及发展》,在《宁夏教育》发表了《中学历
史教学的几种方法》《初中生厌学原因及思考》
《给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等十多篇文章。
王建军 宁夏中卫市人,生于1959年12月。毕业于
宁夏农学院农学系,结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研修班。
曾任宁夏中卫县县委宣传部长、县政府常务副县
长,盐池县县委副书记,吴忠市市委秘书长、办公
室主任。现任吴忠
本书特色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一语道破史学之真谛。古人尚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我们恰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更应为祖国的兴盛尽绵薄之力,尽“匹夫”之责。为奉献之愿,为感谢之情,作者萌生了创作之“杂念”,权当为奉献和创造。
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资料,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林,总有读不尽、看不完之感,便萌生了梳一梳、理一理的念头,于是便有了《中国历史大事表》这本拙作。
目录
节选
nbsp; 序
“读史使人明智。”培根之语,言简意赅,说出了史学的动能。光阴似箭,人生短暂。
转眼之间已到不惑之年,人生已过大半,对人生真谛的理解是随着对历史的了解而逐
渐加深的,因此,总想多了解点历史,以懂人生。然而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资料,面对
浩如烟海的史林,总有读不尽、看不完之感,便萌生了梳一梳、理一理的念头,于是便
有了《中国历史大事表》这本拙作。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一语道破史学之真谛。古人尚以“国家兴亡,匹
夫有责”为己任,我们恰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更应为祖国的兴盛尽绵薄之力,尽
“匹夫”之责。为奉献之愿,为感谢之情,萌生了创作之“杂念”,权当为奉献和创造。
“知史更懂爱国。”世事纷杂,清浊同伴,有时常感迷茫、困惑,甚至牢骚满腹。然伴
随对历史的深入了解,方震撼并汗颜。羞愧于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爱国之心随之萌生、
渐强。故想借《中国历史大事表》催生自己和大家的爱国之心,但愿不是痴人梦语。
《中国历史大事表》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同时契合历史发展的脉络,将上下
五千年史事撷英取华,既展现重大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又注重整合历史的内在关
联,力求内容条理清晰,利于读者阅读,成为一部集知识性、工具性与编写体例独特性
于一身的历史读物。
是为序。
二0O八年五月
华 夏 族
华夏族是汉民族的前身。先前时期以夏、商、周族为主形成的民族,亦称“诸华”“诸
夏”。《左传·闵元年》:“诸夏亲囗,不可弃也。”华夏之名起于上古,《左传·襄二十六年》:
“楚失华夏则析公为之也。”“华”意为“荣”(《说文·华部》),“夏”意为“中国之人”(《说文·
文部》),“中国”即中原之意。夏、商、周族都起源于黄河中下游,主要活动范围在今陕西中
部、河南、山东西部及河北、山西南部。周围居住的夷、戎、蛮、狄等许多大小部落,在春秋
之际大都先后与之融合,成为汉民族的先民。自汉武帝、宣帝以后便称汉族。
西 汉 巩 固 统 治 的措施
西汉郡国并行制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称帝,初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在楚汉战争
中,刘邦为了打败项羽,曾分封韩信、英布、彭越等一些将领为王。汉初被分封的异
姓王有: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韩王信为韩王,吴芮为长沙王,英布为淮南
王,臧荼为燕王,张耳为赵王。此外还分封萧何等140多人为列侯,这些异姓王的
存在对中央是一个威胁。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刘邦在诛灭异姓王的同
时,以“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又陆续分封9个刘姓子弟为王。他们是齐王刘肥、楚
王刘交、吴王刘濞、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梁王刘恢、赵王刘如意、淮阳王刘友、燕
王刘建。并杀白马为盟,立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刘邦分封刘姓诸侯是
为了加强西汉统治而采取的措施,刘邦以为这样刘家的天下就可以固若金汤,其
实封国的存在,对中央集权是个威胁。这九国共占有39郡之多,而汉王朝直辖地
才15郡,出现了郡国并立“尾大不掉”的局面。刘邦分封同姓王是为了使其守卫四
方巩固自己的统治,但随之而来的是同姓王对西汉政权的威胁。
一诛杀诸吕、叉帝即位
诛杀诸吕是刘邦的子弟和一些大臣在吕后死后铲除吕后势力的措施。公元前
195年,刘邦去世,吕后专权,大封吕氏子弟为王。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铲除
吕氏势力的时机终于成熟。齐王刘襄首先假意起兵反叛,在长安的周勃、陈平等密
谋策划,诱骗统领北军的赵王吕禄交出兵权,有太尉周勃接管兵权。之后周勃先捕
杀统领南军的相国吕产,随即捕杀赵王吕禄、燕王吕通等吕氏党徒,马上通知齐王
刘襄罢兵,把远离权力中心、国小力弱的代王刘恒扶上宝座。因他仁孝宽厚,又是
刘邦现存儿子中最年长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文帝、景帝统治的盛世。汉初经济凋敝,文帝、景帝推行“无为而
治”,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首先,倡导以农为本,轻徭薄赋,多次减免赋税,景帝时
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并成为定制,使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民生
活得到改善。其次,废除一些苛酷的刑罚,以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
盾,并控制政府开支。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使西汉土地增加,人口增多,社会安
定,刑狱减少,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日益增多,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富裕景象,从而
使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被封建史家誉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
的第一个盛世,它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治安策削藩策
《治安策》是文帝时政论家贾谊上的削弱诸侯国权力的策论。贾谊指出:现在
中央和诸侯王的关系,像一个得了肿胀病的人,一条腿肿得和腰一样粗……如不I
抓紧治疗,“必为痼疾”。他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就是要将!
『王国分割为若干小国,以削弱其力量)。文帝起初就很重视贾谊的建议,但有些犹
豫不决,后来形势更加严峻了,他才把齐国分为6个小王国,立齐王肥的6个儿子
为王,又把淮南国分为3个小王国,立淮南王长的3个儿子为王。这实际上就是贾
谊“众建诸侯”之议的实现。
《削藩策》是御史大夫晁错给景帝上的策论。景帝时中央和诸侯王之间的矛盾
更加尖锐,吴王刘濞叛乱的迹象更加明显,晁错建议借诸侯王犯错误之机,削减诸
侯王的封地。他说:“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殛,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景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公元前154年,削楚王刘戍的东海郡,削赵王刘遂的常
山郡,削胶西王刘印的6个县,划归中央管辖。因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的爆发。
汉 武帝加 强 统 治 的措 施 及 匈奴 崛 起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景帝时的诸侯反叛中央的叛乱。西汉初年,刘邦分封同姓子弟
为诸侯,是为了维护西汉中央政权的稳定,但却给子孙留下了严重的后患。文帝即位
后的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乘文帝去太原抗击匈奴之机,发动叛乱,开王国叛
乱之端。公元前154年,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削藩,吴王刘濞带头反叛,纠集了6
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率吴、楚等7国20多万军队叛乱。七国之乱爆发后,景
帝派太尉周亚夫等率主力反击吴、楚联军,同时,又错杀晁错,命袁盎为太常到吴国劝
刘濞退兵,刘濞不但不退兵,反而扬言“我已为东帝”,于是景帝决心武力平叛。周亚夫
率领大军迎击吴楚军,他采用重兵坚守,用精兵断绝吴、楚粮道的策略,使吴、楚不能
持久作战。下邑(今安徽砀山东)一战,“吴大败,士卒多饥死叛散”。周亚夫率精兵追
击,吴王刘濞兵败,仅率千余人逃到东越,东越人将他杀死向汉朝请赏,七国之乱三个
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被平定,使诸侯王势力受到致命的打击,汉王朝的威望大
为提高。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是他实现大一统的重要措施。首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汉
武帝统治时期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王国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
他儿子可以请求在王国范围内分封为侯国,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从此,“大
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用和平手段实现了
贾谊、晁错尊崇王权、裁抑王国的夙愿。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州,每州派刺史一
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监督郡国。通过这些措施,地方豪强势力受到打击,中央政
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其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皇权。在中央采取限制丞相权力,
九卿不通过丞相直接向武帝奏事,并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
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再次,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把儒家学派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而“三纲五常”“君权神授”的思想也开始
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维护其统治的思想武器。经济上改革币制,把地方的铸
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五铢钱成为自汉武帝统治中期到隋朝统一使用的标准
货币。盐铁专营,汉武帝为了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采纳大商人郭咸阳的建议,把私人
垄断的冶铁、煮盐等重要工商部门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加
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家控制地方的能力。
匈奴崛起
匈奴的崛起成为整个汉朝北部边境的最大威胁。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
牧民族,西周、春秋时称猃狁、狄戎,战国时牧游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始皇统一中
国后,派蒙恬率军驱逐匈奴,迫使匈奴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汉之际,冒顿单于杀父自立
后,乘楚汉相争之机,东边打败强大的东胡,西边逐走月氏,南边征服了楼烦、白羊河
南王,占领蒙恬开拓的河套南部地区,统一了辽阔的北方地区。拥有骑兵30余万,势
力十分强大,控制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区,匈奴已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政权。西汉初
年,匈奴凭借其机动灵活,突击力强的军事优势,经常侵扰西汉北部边郡,成为西汉最
大的威胁力量。
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是西汉初年刘邦被匈奴围困的一个事件。汉初匈奴不断南下侵扰汉朝I
北部边郡,汉高祖因国力不强,对匈奴采取守势。公元前201年,匈奴发兵攻马邑,韩
王信叛降匈奴。公元前200年,匈奴又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刘邦亲率32万大军回
击,被匈奴诱到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匈奴用40万骑兵围困汉军7天之久,
汉军未能突围,刘邦和主力部队失去联系。刘邦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匈奴单于阏氏(匈
奴王后),始得突围而还,史称“白登之围”。白登之围后,汉对匈奴采取屈辱的“和亲”
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