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詹姆斯
页数:176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6337012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继《实用主义》之后,威廉·詹姆斯把关于真理的演讲、评论或论述合辑为《真理的意义》,首次出版于1909年。我们重新踏勘这百余年的历史旅途,无非更清晰说明了詹姆斯的作品需要细腻咀嚼,而非平板地将他定位成实用主义者而已。
威廉·詹姆斯强调“经验是一种历程,没有任何一种观点可以宣称是真理的后篇章”。因此,真理是一种“脆弱的平衡”,当一种真理被建立时,正显示其不足之处,而随时会被后来的论点所补充或推翻。他拒绝争辩无法以经验界说的事物,但他并不会排除只能以“部分”经验呈显的事物。他承认无法经验的或难以被经验的事物存在。但这样的状态事物,并非哲学论述的素材。
宗教信仰能成为真理吗?真理如何被实现呢?《真理的意义》对真理意义的剖析及对真理误解的驳斥,正是通过不同视野剔透出真理的多元论意义。
作者简介
p>作者简介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
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
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
人之一。1 875年,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1 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 906年
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著有《心理学原
理》(1890)、《对教师讲心理学和对学生讲生活
理想》(1899)、《实用主义》(1907)、《多元的宇
宙》《1909)、《真理的意义》(1909)。
译者简介
本书特色
继《实用主义》之后,威廉-厝姆斯把关于真理的演讲、评论或论述合辑为《真
理的意义》,首次出版于190g年。我们重新踏勘这百余年的历史旅途.无非更清
晰说明了詹姆斯的作品需要细腻咀嚼,而非平板地将他定位成实用主义者而已。
威廉-詹姆斯强调“经验是一种历程,没有任何一种观点可以宣称是真理的最后
篇章”。因此,真理是一种“脆弱的平衡“。当一种真理被建立时.正显示其不足
之处。而随时会被后来的论点所补充或推翻。他拒绝争辩无法以经验界说的事物,
但他并不会排除只能以“部分”经验呈显的事物。他承认无法经验的或难以被经
验的事物存在.但这样的状态事物。并非哲学论述的素材。
宗教信仰能成为真理吗?真理如何被实现呢?《真理的意义》对真理意义的剖析
及对真理误解的驳斥。正是通过不同视野剔透出真理的多元论意义。
目录
前言
1 认知的功能
2 印度老虎
3 人文主义与真理
4 认识者与被认识者的关系
5 人文主义的本质
6 再论真理
7 普拉特教授论真理
8 实用主义者对真理的解释及其误解者
9 真理这个词的意义
10 恺撒大帝的存在
11 真理与充满活力的生活
12 贺伯特教授论实用主义
13 抽象主义与“相对主义”
14 两位英国批评者
15 对话
节选
那本名为《实用主义》(Pragmatism)的书中,最核心的部分
就是在说明被称为“真理”的关系,可以在一个观念(意见、信念、陈述
或其他)与其客体之间获得。我在该书中说:“真理是我们观念的某些
部分的属性,它表示这些观念与现实一致,如同谬误表示与现实不一
致。”实用主义学者与知识分子都接受这个定义,并视为理所当然。
当我们的观念并未明确地复制它们的客体时,与其客体一致
的意思是什么?……实用主义提出它常问的问题。它说:“承认
一个观念或信念为真,究竟在任何人的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具体的
差别?如果该信念是假的,有什么样的经验会与信念为真的不一
样呢?真理如何被实现呢?简而言之,在经验词汇上等价的真理
是什么?”当实用主义问这类问题的时候,它同时也看到了答案:
真的观念就是那些我们能够吸收、确证、支持、查核的,而为误的
观念则是相反。那就是我们拥有为真的观念所带来的实际差别;
因此,那就是真理的意义,因为这正是真理被认识的全部内涵。
一个观念的真理并非其内在静止不动的属性,真理降临在观
念上,观念成为真,被事件创造成真。其真实性(verity)事实上是
一个事件、一个过程,就是其查核自身的过程,其证明(verifica—
tion)的过程。其有效性(validity)就是其确认(validation)的
过程。
广义上对某一个现实合意(agree),只能表示被直接引导到
该现实本身,或是进入该现实的周围环境,或者与它保持灵活的
接触以操纵它,或某种比我们在不合意时更好的联结,思想上的
更好或实际上的更好……任何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上或思想上处
理现实的观念,无论是处理现实本身或其所属、不让我们在挫折中
阻碍进展、事实上可以让我们的生活配合且适应现实的整体环境的
观念,都能充分达到要求。对该现实而言这些都是为真的。
扼要地说,那些为真的(the true)只是我们的思考方式的权
宜之计,如同那些为对的(the right)只是我们行为方式的权宜之
计。当然,这在几乎任何方式上,终究及整体而言,都是权宜之
计,因为有助益地符合所有可见的经验,不必然同样令人满意地
符合未来的所有经验。如同我们所知道的,经验有各种溢出方
式,会让我们更正目前的种种公式。
这里对真理的解释追随着杜威(Dewey)先生与席勒(Schiller)先
生类似的概念,引起许多非常热烈的讨论。很少批评家为之辩护,大
部分都谴责它。这个题目在其简单的外表下,看起来难以理解,而且
我相信其明确的定论将在知识论的历史上形成一个转捩点,之后在一
般哲学史中也必是如此。为了让那些未来有必要研究这个主题的人
更容易接触我的思想,我将我所有直接讨论真理问题的文章汇集成
册。我在1884年提出第一个论点,该文就作为本书的开始。其他的
文章是根据出版顺序来编排的,其中有两三篇文章为第一次出现。
我最常遇到的控诉之一,是针对我认为我们的宗教信仰之能成为
真理,是含括在其让我们“觉得好”而不是在其他因素上。对于这个控
诉,我很遗憾我在《实用主义》一书中给了一些借口,我用不够谨慎的
语言谈论到某些哲学家相信绝对者的真理。我试着解释为何我自己
不相信绝对者,但是却发现这会确保某些人的“道德节日”。且在其限
度内为真(如果有道德节日是好的)。我把这一点当成是带来和平的
橄榄枝送给我的敌人,但是他们对于这样的示好习以为常,便将礼物
踩在脚下,把送礼者转过身来撕裂。我太依靠他们的好意——喔,为
了太阳下稀少的基督徒慈善!喔,也为了寻常世俗智慧的稀少。我曾
经认为这是一件透过观察就可知的普通事情,是两种在其他方面都一
样,但对于世界的认识互相竞争的观点,其中一个否认人类的重要需
求,而另一个却满足该需求,第二个观点会被正常人喜欢,因为它使这
个世界看起来比较理性。在这个情况下选择第一个观点会是一个自
找苦吃的行动,是一个冷静深刻的自我否定的行动,没有任何正常人
会因为这样而有罪。透过将概念的意义进行实用主义的检验,我要说
明绝对者的概念乃表示节日的提供者,宇宙恐惧的驱逐者。当一个人
说“绝对者存在”,就宣告了其实际上的释放,正如在我所表明的“对现
身于宇宙之前的安全感的某些辩护”,有系统地拒绝培养安全感,是对
个人的情绪生活倾向的暴力,但可能被尊为先知。
显然,我对绝对主义者的批评,没有看见他们心智的做工,因而我
所有能做的就是抱歉,并将我的礼物收回。绝对者在任何方式上都不
是真实的,而且借由批判者的审判,也绝不是以我指派的方式!
我对于“上帝”、“自由”以及“设计”的看法都是雷同的。借由实用
主义的检验,这些每一个概念都可以化约为正向的、可以经验的操作,
我认为它们都代表同样的东西,即在这个世界上“许诺”的出现。“有
上帝还是没有上帝?”表示“有许诺还是没有许诺?”对于宇宙是否有某
一个特质的问题,对我而言,即使我们暂时的答案是以主观的立场出
发,这种替换说法已经足够客观了。然而,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批判
者对我的控诉都一样,说我召唤人们说“上帝存在”,即使当他并不在
时,因为在我的哲学中,这个说法的“真理”确实不真正地代表他以任
何外形存在,只是这样说让人觉得好。
大部分的实用主义者与非实用主义者的争论,是关于“真理”所指
向的意义,而不是关于任何在真理情势中的具体事实;因为两者都相
信既存的客体,也相信我们对这些对象的观念。主要的差别是当实用
主义者谈论真理时,完全是在表达关于观念的某些东西,即其可用性;
而当非实用主义者谈论真理时,他们大部分都是用来表达关于客体的
某些东西。如果一个实用主义者同意某个观念“确实”为真,他也会同
意这个观念所论及有关其客体的一切;而由于大部分的非实用主义
者,在客体存在时都已经相信其观念是有用的,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
可以争辩的空间,大家可能会问我为何在这么多的言语争辩中,我不
热切地把我的“价值”感显示出来。
我了解这个问题,并且我会告诉你们我的答案。我对哲学的另一个
学说有兴趣,我把它命名为“基进实征论”(radical empiricism),对我而
言,建立实用主义的真理理论是让基进实征论盛行的第一步。基进实征
论包含一个预设,接着是一个对事实的陈述,最后是一个全面的结论。
这个预设是说在哲学家中可以进行辩论的唯一事物,就是可以由
经验加以定义的事物。(具有无法经验本质的事物可能随意存在,但
是它们无法成为哲学辩论的素材。)
对事实的陈述是针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否已有联结,都是
不多不少与直接特殊经验有关,甚于事物本身。
因此,全面的结论是经验的各个部分,借着身为经验的各个部分
所形成的关系,一个接着一个聚合在一起。简而言之,被直接理解的
世界不需要额外的超验联结的支持,而是在其自身内就有连锁的或连
续的结构。
对当代人的心智而言,基进实征论的最大障碍就是根深蒂固的理
性主义者的(rationalist)信念,他们认为当下既定的经验全部都是分
裂无联结的,而为了由这种分裂中形成一个完整世界,必须有一个更
高的、进行整合的媒介。在流行的唯心主义中,这个媒介被描绘为绝
对的全见证(all—witness),把“类别”像网子般抛掷到事物身上,将事物
“联系”起来。其中最特别、独一无二的类另q大概就是真理关系,将现实
的部分配对联结,将其中一个当作认识者,另一个当作被理解者,但其自
身在经验上是无内容的,无法描述、无法辩明、也无法化约为比较低阶的
词语,而只有用“真理”为名来指称。
相反的,实用主义认为真理关系有明确的内容,而且其中的所有
事物都是可以经验的,其整体性质可以用明确的语汇来加以描述。为
了成为真,概念所必需有的“可使用性”表示特别的作用,无论物理上
的或知识上的、实际上的或可能性的,都可以在具体经验中一个一个
地设定清楚。
一旦这个实用主义的主张被接受,基进实征论也跟着获得胜利的
一分,因为理性主义者所认为的客体与观念的关系,都不是这种可以
描述的关系,而是在所有可能暂时的经验之外,在这样的关系上,理性
主义习惯于制造自己最终、最顽固的集会。
现在,我在本书中试图面对的反实用主义者,可以轻易地被理性
主义者当作抵抗的武器,不仅仅抵抗实用主义,也抵抗基进实征论(因
为如果真理关系是超验的,其他的也会是如此),我强烈感觉到明确地
面对并把他们清除出去,在策略上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批评家最坚持
的一点是,虽然实用运作与真理同在,但并不建构真理。他们不断地
告诉我们,真理在数量上增加这些实用运作,先于它们,解释它们,而
不会被它们解释。因此,对我们的敌人所建立的第一点,是在数量上
增加或先于实用运作的某种东西,涉及某个观念的真理。由于该客体
是外加的,而且通常是居先的,大部分的理性主义者主张它,大胆地指
控我们否认它。这让旁观者有个印象,既然我们无法合理地否认该客
体的存在,我们对真理的解释就失败了,我们的批评者已经把我们赶
出场外了。虽然在本书的许多地方,我试图拒绝这种我们认为不存在
的毁谤性指控,为了再强调一次,我在这里还是要再说明,只要概念坚
持客体是真的,当概念完全作用时,客体的存在是概念成功作用的唯
一理由,这有数不清的例子;当一个不能作用的概念,是以该客体的存
在与否以及那些会成为真理的客体存在来加以解释时,将“真理”这个
词转化为客体的存在就像是一种语言的滥用。
我发现这个滥用盛行于我最有成就的对手中。但是一旦建立了
适当的语言习惯,让“真理”这个词代表某个观念的属性,不再让它是
某种神秘地与已知客体联结的东西,我相信通往讨论基进实征论的道
路会公正且宽广地开放。观念的真理将会只表示其实际运作,或者借
由一般心理学法则,在其中设定了那些实际运作;它将不会代表观念
的客体,或在观念内“跳跃”的任何东西,那些是无法由经验来描述的。
我再多说一点就会结束这篇前言。在杜威、席勒和我之间有一个
区别,在预设客体的存在这一点,我对大众的偏见做了让步,而他们拒
绝如此。当我自己了解了这些作者时,我们三人,都完全同意承认在
真理关系中客体对于主体的超验性(使它成为可以经验的客体)。杜
威特别坚持到令人厌烦的程度,他认为我们的认知状态与过程的整体
意义,依赖它们对于独立存在或现实的介入方式。他对知识的解释不
仅仅是荒谬的,而且是无意义的,除非我们的观念所解释的独立存在
就在那里,而且像观念起作用地那样进行转化。但是,因为他和席勒
拒绝在完全超越经验的意义上讨论客体与关系的“超验性”,他们的批
判者猛烈抨击他们文章中的一些句子,以显示他们在经验的领域内否
认在宣称客体存在的观念之外,有该客体的存在。①这些受过教育且
态度诚恳的批评者,竟然不能掌握到其对手的观点,真是不可思议。
这么多人被误导,可能是由于席勒、杜威以及我的论述世界是不
同程度的全景展现,其中一个是明确陈述的点,另一个却只遗留在暗
示状态,读者因而认为那就是否认。席勒的论述世界是最小的,基本
上是心理学的。他以真理陈述为开始,但最后被引导到真理陈述所坚
持的独立客观事实,因为所有最具成功有效性的,即事实就在那里的
陈述。我的论述世界基本上比较是知识论的。我以两个东西作为开
始,就是客观事实与陈述,并指出哪一个事实存在的陈述就会成功运
作,并成为事实的替代品,其他的陈述则不能成功运作。我把前一种
陈述称为真。就我所了解的,杜威的全景是最为宽广的,但我还是想
对其复杂性提供我自己的解释。不用说,他像我一样坚持客体独立于
我们的判断。如果我这样说是错的话,请他务必要更正我,我拒绝经
由二手的更正。
在下面的篇章中,我并不假装我已经考虑了所有对我真理理论的
批评,例如Taylor、Lovejoy、Gardiner、Bakewell、Creigton、Hibben、
Parodi、Salter、Carus、Lalande、Mentr乏、McTaggart、G.E.Moore、Ladd
以及其他,尤其是Schinz教授,他出版了AntbPragmatisme,是一本
令人愉快的社会学浪漫文学。对我而言,要去理解其中一些批评所欲
反驳的主题,几乎是非常可悲的、无用的劳动。我想象他们大部分的
困难,在本书的某些地方有被回答到,我确定我的读者们会因为没有
增加更多的重复而感谢我。
麻州剑桥欧文街(Irving St.)95号
1909年8月
如果由我在对话中所听到的内容来判断,我想要使别人接受我对
真理的概念此企图几乎是完全失败的。普通的哲学家会感到沮丧,一
个普通坏脾气的罪人,在受到这样的待遇后,会咒骂上帝且死去。但
是除了感到绝望之外,我努力修改我的立论,企望滴水穿石,希望增加
一点东西帮助别人统觉我的公式,使它们不至于那么模糊。
为了不让别的实用主义者陷入险境,无论他们是谁,我会用自己
的立场来谈这个概念。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我在1885年就已经发
表了。这篇文章的基本论点,分别在1893年以及1895年由米勒教授
(D.S.Miller)单独提出支持,而且我在1895年的就职演说《对事物
总体的认识》(“The knowing of things together”)中又重复一次。斯
壮教授(Professor Strong)在Journal 0/Philosophy,etc.中的一篇
名为《思考现实的自然主义理论》(“A naturalistic theory of the refer—
ence of thought to reality”)的文章中,把我们的解释说成“詹姆斯一米
勒的认知理论”(the James—Miller theory of cognition),并且如我所了
解的,他支持这个理论。然而,在这些哲学奥秘之中,有些东西难以写
得明白,这些受人尊敬的同僚每一个人都私底下告诉我,我现在对真
理所提供的解释对他们而言是不适当的,真正认知的要旨被遗漏了,
但是对我而言,我现在所谈的不过是把早期的陈述更加完整地呈现出
来。如果这些亲近的朋友都不同意,我对比较疏远的人可以期待什么
呢?对于不友善的批评者又能期待什么呢?
然而,我还是确信这些缺陷必定来自我那蹩脚的陈述形式,而非
我的学说,因此我乐意尝试再表达一次。
在先前难道没有一些一般性的特点让我们的思想一致吗?斯壮
教授区分了他所谓的“跳跃的”(saltatory)关系和“流动的”(ambulato—
ry)关系。例如,“差异”是跳跃的,立刻由一个词跳到另一个词,但时
间或空间上的“距离”,是由经验中的中介部分所构成,我们透过这个
部分进行连续性的流动。数年前,当格林(T.H.Green)的想法最具影
响力的时候,我被他对英国感觉主义的批判所困扰。他的一个门徒总
是对我说:“是的!词汇(terms)可能确实来自感觉;但是关系呢?难
道它们不就是思维能力由上层来接触感觉的纯粹行动吗?本质上不
是比较高级的吗?”我记得有一天,这段话让我轻松地领悟到空间关系
无论如何与它们中介的词汇是同质型的。这些词汇就是空间,关系是
其他的中介空间。①对格林派而言,空间关系是跳跃的,对我而言,他
们从那时以后变成流动的。
现在。比较我对知识的观点与一般受欢迎的观点(也是大部分认
识论学家的观点),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把我的观点称为流动的,把一般
观点称为跳跃的;而且一般最常用的说明方式是,我把认识描述为具
体的存在,而一般观点把认识描述为抽象的结果。
我怕大部分不服我的读者无法认识到,所谓具体中的流动可以抽
象地进行,以至于显得像跳跃似的。例如,距离是把具体中介的任何
特定东西空虚化,才变成抽象——因此被化约为一个单独的“差异”,
一个“空间”的差异,一个逻辑上的或跳跃的区别,一个所谓的“纯粹关
系”。
所谓“认识”这个关系也是一样,把一个观念与一个现实连接起
来。我对这个关系的解释一直是流动的。我说当我们在观念进行沟
通的冲动下移向一个客体时,我们就是借由一个观念来认识一个客
体。如果我们相信所谓的“可感觉的”(sensible)现实,这种观念可能
不仅仅把我们送向其客体,也可能把该客体送到我们手中,使它成为
我们当下的感觉。但是,如同大部分具有反省能力的人所认为的,如
果可感觉的现实并不是“真实的”(real)的现实,而只是它们的外表,我
们的观念至少带着我们接触到现实最可靠的外表与替代物。无论如
何,我们的观念带我们到客体的邻近区域,无论是实际上或理想上的,
让我们与之交易,让我们可以预见它、分类它、比较它、化约它;总之,
如果我们不拥有观念,我们就不能处理客体。
当以功能的角度来看时,观念是一种工具,使我们能够与客体产
生更好的关系,且作出相关的行为。但是观念与客体两者都是整个现
实的一般构成的一小片;当我们说观念引导我们趋向客体时,那只是
说观念带着我们穿过现实的中介地带,进入靠近客体的邻近区域,进
入至少是客体相关事物的中间,这些相关事物可能是其物理上的邻
居。或者仅是逻辑上同类的事物。在被带到比较靠近的区域后,我们
在熟悉与行为上处于比较进步的情况;并且我们可以说透过观念,我
们现在更好地或更真实地认识该客体。
我的论点是说,这里的认识是由透过中介经验的流动(ambula—
tion)所构成。如果观念不能引导我们到任何地方,或者是由该客体引
导出来,而非引向它,我们还能够说该观念有任何认知特质吗?当然
不能,因为它只有在与中介经验联结,与该特定的客体而非其他东西
产生关连时才是。那些中介物决定会产生哪一种特定的认识功能。
它们引导我们的终点站,就是告诉我们是指哪一个客体,用“证实”或
“否决”来提供结果。因此,中介经验对于认知的具体关系是不可或缺
的基础,如同中介空间对于距离关系的角色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