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书--儿童肥胖与相关性疾病 (中西医诊疗手册)

封面

作者:张桂菊

页数:185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080970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儿童肥胖可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其严重程度和流行率在全球范围一直呈递增趋势。《儿童肥胖与相关性疾病中西医诊疗手册》架构完备,条理清晰,对儿童肥胖及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病机、诊断、传统与现代治疗方法及一些相关研究进展做了详实的阐述,便于儿科临床医师系统掌握相关疾病的诊疗思路,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与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张桂菊,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理事。  从事中医儿科医、教、研工作十余年,擅长治疗小儿内分泌、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厌食、便秘、腹泻、肥胖病、性早熟、矮小症等疾病方面颇有心得。  先后主持、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3部,此外,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第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实用中医儿科学》、华夏出版社《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病诊疗手册》等编写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儿童肥胖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西医病因病机
二、中医病因病机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一、临床表现
二、并发症
第四节 西医诊断与中医辨证
一、西医诊断
二、中医辨证
第五节 鉴别诊断
第六节 治疗
一、西医治疗及研究进展
二、中医辨证治疗及研究进展
三、单味中药的研究
四、外治法
五、针灸治疗
六、推拿治疗
七、饮食疗法
第七节 预防

第二章 肥胖儿童糖代谢异常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西医病因病机
二、中医病因病机
第三节 临床表现
第四节 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西医诊断
二、鉴别诊断
第五节 治疗
一、治疗目的
二、非药物治疗
三、药物治疗
四、代谢手术
五、中医辨证治疗与研究进展
第六节 预防与调护
一、节制饮食
二、适当运动
三、定期血糖监测
四、坚持规律生活

第三章 肥胖儿童高血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西医病因病理
二、中医病因病机
……
第四章 儿童代谢综合征
第五章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
第六章 多囊卵巢综合征
附表1 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
附表2 2~18岁儿童肥胖、超重筛查BMI界值点
附表3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

节选

  《儿童肥胖与相关性疾病中西医诊疗手册》:  (二)病因病机  引起儿童肥胖的病因主要有:饮食、体质、情志因素。  1.饮食因素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超过了机体正常的需要,过剩的将转化为膏脂,分布全身,发为肥胖。正所谓“气血有余,化为膏脂”。同时,由于水谷精微的摄人过量,超过了脏腑自身的转输功能,生成的膏脂遍布全身,阻碍了气机的升降出入,日久则气机不畅致脏腑功能受损,尤以肝气郁滞为重。肝气郁滞,横逆犯脾,致使脾失健运,不能将全部水谷精微上输心肺转化为气血,过剩的水谷精微化为膏、湿、痰,停于人体各处。由于湿性重浊,阻碍气机,痰邪更甚,痰湿人血,血行缓慢,而成血浊,三者为患,加重痰湿的形成。正如虞抟所说:“津液稠粘,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此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使脾气虚弱,往复如此,痰浊湿更重,也加重了肥胖的形成。张景岳指出“盖痰涎之化,本由水谷,使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随食随化,皆成气血,焉得留而为痰。唯其不能尽化,而十留其一二,则一二为痰矣,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矣”。  2.体质因素  《医学实在易·卷之四》云:“素禀之盛,由于先天……大抵素禀之盛,从无所苦,惟是湿痰颇多。”提出肥胖与体质和先天禀赋密切相关,这与现代医学研究中“肥胖受遗传基因影响”不谋而合。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特别是脾肾素虚、气虚体质者,是肥胖病的重要内在因素。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液、水谷精微,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促进、协同作用,病理上亦互为因果。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虚,或后天失调,过于安逸少动,伤及一身之气,如张介宾说:“久卧则阳气不伸,故伤气;久坐则血脉滞于四体,故伤肉。”脾肾两虚,气化输布失司,水湿不运,聚湿成痰,脂膏内蓄,壅滞于体内、肌肤,发为肥胖。肥胖之人多有气虚,《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日:“何以肥人反多气虚?盖人之形体,骨为君,肉为臣也。肥人者柔胜于刚,阴胜于阳也,肉以血成,总属阴类,故肥人多有气虚证。”其中,以肺脾气虚证最为常见。肺主行水,其气虚,不能将脾脏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正常布散,聚而为湿、为痰;脾脏气虚,运化转输水谷精微的功能减弱,不能正常运化则为膏、为湿、为痰,从而加重肥胖的发生。此外,素体阴虚或热病耗伤阴津,肝阴不足,肝失所养,或肝阳上亢,灼津为痰,壅于体内、肌肤,发为肥胖。  3.情志因素  过度或长期的思虑、紧张等情志刺激,五志过极则气机郁结,以肝脏最为明显。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调畅一身之气机,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肝郁化火上犯于肺;肝气郁滞,横逆犯脾,致脾失健运;肝肾同源,肝阴不足,下及肾阴,致肾阴不足。肺脾肾三脏受损,气机不利,水液不能正常输布运化,而为膏、为湿、为痰、为浊,造成肥胖;情绪不稳,或饥饱不节,或暴饮暴食,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脂膏壅聚,形成肥胖。  本病病位在脾、胃、肝、肾、肺,因其功能失常,痰湿、脂膏在体内蓄积,蕴于肌肤而发。脂膏来源于食物,属津液之一。正常情况下,经过脾胃的运化吸收、肺的输布、肝的疏泄、肾的蒸腾气化,维持动态平衡,营养周身。若脾胃肝肾功能失调,脂膏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利用失常,则水湿、脂膏停于体内,外而四肢百骸,内而脏腑经络,无处不有,停于血中则血脂增高,停于体内、肌肤则肥胖。由此可见,肥胖的病变脏腑主要与脾、胃、肝、肾有关,少数与肺有关。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书--儿童肥胖与相关性疾病 (中西医诊疗手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7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