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价值哲学视阈中的自爱

封面

作者:原魁社著

页数:25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102100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自爱是普遍性与具体性的统一,任何价值系统都要求人们做到自爱,这是自爱的普遍性;但何为自爱,又表现出在不同价值系统中的具体性。自爱的主体所具有的价值系统也决定了他爱自己的方式。“爱之欲其善”是一种在主流价值观下的远景规划和长期利益期盼,这种自爱着眼于未来,并注重当下融入社会的能力的提升。以期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尽可能地获得社会的认可是对自己大爱的根本表现。黑格尔说:“爱是感觉,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对自己的爱这种主观的东西也就只能来源于自己的实际存在这种客观的东西。让自己有价值,就在于自己的存在和实践活动能够满足主流价值观所尊崇的价值主体的需要,让自己在崇高的使命和责任中获得认可,将投身于主流价值观尊崇的崇高使命作为自我实现的方式。自我实现是人的很高层次的需要。自爱的主体需要培育一种自爱精神,自爱精神是自爱的主体在中国精神的指引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爱,以及如何实现自爱并不断追求自爱的一种刚健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一种永远趋向于“止于至善”的精神。

作者简介

原魁社,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主要教育经历:2000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12年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价值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持的课题有: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道德教育视阈中自爱的价值论研究” (项目编号:GH-11143,已结项);山西省社科联2011年度重点课题“当代社会青年自杀现象研究”(项目编号:SSKLZDKT2011133,已结项);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主体性研究” (项目编号:2014-GH-460,已结项)。出版专著:《诚信:“铁笼”内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主要论文有:《人民主体性:中国梦的现实基础与价值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3期。《谁之绝对价值?何种绝对价值?》,《探索》2012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全文转载。《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视阈中的自爱教育》,《求实》2012年第3期。《主导-核心-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主导价值体系的有机整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主导价值体系主流化的认识论思考》,《求实》2011年第6期。《陶行知“每天四问”教育思想的生命价值观意义》,《教学与管理》2014年第27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主体培育中的灌输》,《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第4期。《从价值观的生成规律看道德赏罚的德育功能》,《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8期。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8期。

本书特色

自爱是普遍性与具体性的统一,任何价值系统都要求人们做到自爱,这是自爱的普遍性;但何为自爱,又表现出在不同价值系统中的具体性。自爱的主体所具有的价值系统也决定了他爱自己的方式。“爱之欲其善”是一种在主流价值观主导下的远景规划和长期利益期盼,这种自爱着眼于未来,并注重当下融入社会的能力的提升。以期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尽可能地获得社会的认可是对自己大爱的根本表现。黑格尔说:“爱是感觉,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对自己的爱这种主观的东西也就只能来源于自己的实际存在这种客观的东西。让自己有价值,就在于自己的存在和实践活动能够满足主流价值观所尊崇的价值主体的需要,让自己在崇高的使命和责任中获得认可,将投身于主流价值观尊崇的崇高使命作为自我实现的方式。自我实现是人的最层次的需要。自爱的主体需要培育一种自爱精神,自爱精神是自爱的主体在中国精神的指引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爱,以及如何实现自爱并不断追求自爱的一种刚健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一种永远趋向于“止于至善”的精神。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自爱的善恶之辨:从本体论到价值论
第一节 自爱的善恶之辨
一、人人都懂得爱自己吗
二、亚里士多德关于“善”的自爱与“恶”的自爱
第二节 自爱的本体之维:以“私欲”为目标的自爱与“善”的自爱
一、对以“私欲”为目标的自爱的否定
二、对“善”的自爱的肯定
第三节 自爱的本体论困境
一、自爱的“善”:功用的“善”还是伦理的“善”
二、本体论维度“善”的自爱的困境
第二章 价值论维度的自爱:仁者自爱
第一节 对价值的理解
一、价值是反映社会关系的哲学范畴
二、对价值的理解达成的共识
第二节 价值论维度对自爱的理解
一、自爱的情感产生于自我价值感
二、自爱的基础是对以“我”为客体的价值关系的肯定性评价
三、自爱不同于自恋
第三章 自爱的第一性与崇高性:从第一价值到最高价值
第一节 基于自我第一价值的自爱
一、第一价值与价值虚无主义
二、人需要生命的第一性
三、自我评价视阈中自爱的第一性
四、基于自我生命价值的自爱具有开放性
第二节 基于自我最高价值的自爱
一、人的最高价值
二、对自我最高价值的评价
二、自爱的崇高性
四、“自我牺牲”中的自爱
五、自爱的层次性
第四章 自爱的自觉:明者自爱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自觉
一、对自觉的理解
二、自我意识的自觉依赖于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矛盾运动
三、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的矛盾运动以自我的实践为基础
四、自我意识的自觉离不开“我”的社会关系
五、罗洛·梅的创造性自我意识
第二节 自爱的异化
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中的异化
二、从劳动异化到自爱的异化
三、从需要的异化到自爱的异化
四、从自我意识的异化到自爱的异化
第三节 自爱的勇气
一、对影响自我意识的外在第一的服从
二、孔子之“勇”与罗洛·梅之“勇”
三、遵从的勇气与摆脱屈从和盲从的勇气
第五章 第一:自爱的悖论还是崇高的自爱?
第一节 自我价值感与第一
一、第一的含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价值哲学视阈中的自爱》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7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