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珞珈博雅文库·武大通识教材系列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十讲/胡谷明胶版纸

封面

作者:胡谷明主编

页数:291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72086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属于武大2018年本科通识课建设规划的项目。本书从俄罗斯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教育、交际礼仪、风俗习惯等方面,全面梳理了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俄罗斯、拓宽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胡谷明,男,湖南宁乡人,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党委委员,教学副院长兼俄语系党支部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武汉市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俄汉语言对比研究。

目录

第一讲 俄罗斯概况
第一节 俄罗斯地理
第二节 俄罗斯简史

第二讲 俄罗斯绘画艺术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俄罗斯绘画的主要流派

第三讲 俄罗斯的民俗与礼节
第一节 婚嫁习俗
第二节 生育习俗
第三节 衣食住行习俗
第四节 崇拜与禁忌习俗

第四讲 俄罗斯宗教
第一节 世界三大宗教以及宗教问题概览
第二节 俄罗斯宗教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第三节 俄罗斯宗教的现有格局
第四节 俄罗斯东正教的特点
第五节 俄罗斯东正教节日
第六节 俄罗斯教堂
第七节 俄罗斯宗教与习俗
小结

第五讲 俄罗斯建筑
第一节 影响俄罗斯建筑的世界典型建筑风格
第二节 俄罗斯建筑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俄罗斯建筑的美学特点
第四节 俄罗斯建筑之地铁站篇(莫斯科地铁站)
第五节 俄罗斯建筑之庄园篇(贵族庄园)
第六节 俄罗斯建筑之宫殿篇
第七节 俄罗斯建筑之桥梁篇(圣彼得堡)
第八节 俄罗斯经典建筑个案
小结

第六讲 俄罗斯经济
第一节 激进式改革——休克疗法
第二节 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经济改革
第三节 普里马科夫的经济政策
第四节 普京第一任期内的经济改革和政策
第五节 普京第二任期内的经济改革和政策

第七讲 俄罗斯外交
第一节 “亲西方、一边倒”时期
第二节 “双头鹰”式全方位外交时期
第三节 大国外交时期
第四节 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时期
第五节 中俄关系

第八讲 俄罗斯音乐
第一节 中古时期的俄罗斯音乐
第二节 18世纪的俄罗斯音乐
第三节 19世纪的俄罗斯音乐
第四节 苏联时期的音乐

第九讲 俄罗斯电影
第一节 俄国电影(1896-1917年)
第二节 苏联电影(1917-1991年)
第三节 “俄罗斯电影”(1991年至今)

第十讲 俄罗斯文学
第一节 古代俄罗斯文学
第二节 18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第三节 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第四节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俄罗斯文学
第五节 苏联文学
第六节 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

节选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十讲》:  第四节俄罗斯东正教的特点  东正教源自希腊文明的救世主信仰根源,因成为罗马帝国东部一脉相承的拜占庭帝国、俄罗斯帝国的国教而闻名。东正教在莫斯科大公国、沙皇俄国、俄罗斯帝国兴盛的同时,以“第三罗马帝国”的国家教会和独立教会身份,逐渐取代希腊正教地位,成为整个东正教会内部话语权最大的一位。1961年,俄罗斯正教会作为东正教最大的教会,加人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  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人俄罗斯后,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适应俄罗斯的国情,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具体表现为:其一是俄罗斯东正教与多神教的混合,虽然,罗斯受洗“之后东正教成为国教,但是基于俄罗斯多神教的基础,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属于两者融合阶段,因此在俄国史学界有”双重信仰“的说法,即在罗斯受洗后几百年内罗斯人既接受基督教的信仰,又不放弃对多神教诸神的崇拜。”在城市里,多神教的庙宇虽然已被拆除,但市民家中仍习惯地敬奉着多神教的偶像;在基督教波及的乡村,人们在教堂里作完礼拜后,马上赶回仓房、树林或河边去祷告,生怕得罪了多神教古老的保护神“。在人们的意识和生活中,新旧两种宗教密切地互相交织在一起,旧的多神教成为新的东正教不可分割的部分。就像H.加里科夫斯基指出的那样:“罗斯人虽然已经受洗,但仍崇拜和祭祀日月、雷电、河流、山木一级护佑铁匠的火神,崇拜和祭祀别龙、霍尔斯、斯特利博格、达日博格、别列普鲁特、莫科什以及山妖、夜叉和吸血鬼……”即便是在罗斯彻底基督教化后,多神教的某些习俗依然保存了下来,俄罗斯人甚至将多神教的祭祀仪式和风俗习惯渗透到基督教中,与之融为一体,基督教在俄罗斯传播和演变,成为独具俄罗斯特色的东正教。  东正教的信仰特点是重视对圣徒、干尸和圣像的崇拜。在俄罗斯东正教的信仰实践中,圣徒崇拜有着特殊位置。圣徒是东正教对已故东正教教徒册封的尊号,指被正式承认对国家和教会有卓越贡献、品德圣洁和信仰虔诚的东正教徒。在每一天的礼拜中,教会都会根据教历的记载对当日所纪念的圣徒进行特别的祈祷,崇拜他们的功绩和祈求他们的庇护与帮助。而在广大信徒的心目中,这些圣徒则与上帝和耶稣一样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为了获得自己所崇拜圣徒的庇护或是帮助,他们会不辞辛苦、不远万里到圣徒干尸所在地进行朝拜。对圣徒的崇拜和敬意是从拜占廷教会那里承袭来的,这是因为圣徒的众多功绩受到俄教会的赞许和敬仰。随着时间的推移,圣徒崇拜逐渐在俄罗斯广为流行。于是,在俄罗斯出现了自己的“国产”圣徒,如尼古拉·托特活耶茨、格奥尔基·巴别托洛谢茨等。在封建割据时代,除了有全俄的圣徒外,还有地区性的圣徒,即只是在个别公国范围和王公领地内的圣徒。为了自身的利益,每个王公保护自己的圣徒,因此,要求人们对圣徒加以崇拜。按照东正教会的说法,干尸是圣徒的遗骨,作为崇拜之物具有神力、创造奇迹的能力,具有庇护、保佑的作用。在东正教里,“遵守教规者”或圣徒的尸体、遗骨常常因有神迹而不腐烂被视为干尸。干尸崇拜是东正教会巨额财富的来源,每年来教堂朝拜圣徒干尸的香客络绎不绝,给教会带来大量钱财,直到今天,教会仍在宣扬这种干尸崇拜。在东正教会人士看来,圣像跟圣徒、干尸一样,可以显灵,能起保卫者、庇护者的作用。对圣像进行崇拜,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不受侵害,可以战胜一切敌对者。罗斯教会以君士坦丁堡教会为榜样,制作了一些“显灵的圣像”,这些圣像在罗斯居民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到了封建时代,圣像崇拜在俄罗斯有增无减。一些“显灵的圣像”被俄教会广泛宣扬,并大批复制。比如,喀山的圣像,约在1576年曾与喀山义勇军一道反击波兰人人侵莫斯科,教徒们确定是这幅圣像帮助季米特里·帕沙尔斯基王公将敌人从莫斯科赶出去。米哈依尔·费多洛维奇沙皇专为这幅圣像确定了一年有两个节日,以示纪念。因此这幅圣像名声大震,以致彼得大帝于1710年迁都时也用它来为自己的新都壮声威。圣像在今天依然是教会在思想和心理方面影响教徒的重要手段。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珞珈博雅文库·武大通识教材系列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十讲/胡谷明胶版纸》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6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