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龚学增
页数:349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035431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修订本)》主要内容包括高度重视与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宗教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
目录
一、民族宗教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妥善处理好的重要问题
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宗教问题遇到了新挑战
三、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执政能力
上篇 民族问题
第一章 我国民族问题状况
第一节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一、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我国民族国情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
一、各民族进入了共同繁荣发展时期
三、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民族矛盾还将长期存在
第三节 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
第一节 理论溯源
一、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的理论
二、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理论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中的民族问题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民族理论
三、十六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的新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体系建构
一、中共中央对党的民族理论体系要点进行的简明概括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
第三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工作的主题和基本任务
第一节 民族工作的主题
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的提出和时代背景
二、民族工作主题的内涵
三、实现“两个共同”的路径和条件
第二节 民族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推进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五、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
六、加强民族地区人才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第四章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
下篇 宗教问题
节选
《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修订本)》: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使民族工作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点,主要表现在: 1.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民族地区面临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双重任务,面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突出矛盾,面临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等问题。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实施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赞同和拥护;与此同时,《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还不够理想,配套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面临如何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的问题。 3.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丈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基本公共服务比较缺乏,部分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社会建设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4.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形成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团结;与此同时,民族问题与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相互交织,因经济利益、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有所增加,对维护民族团结带来了诸多新课题。 5.少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条件不断增多,发展潜力很大;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和创新,面临着如何进一步适应各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应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现实要求、适应发展先进文化的时代要求的问题。 6.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民族地区改革发展和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培养一支数量更多、素质更高、结构更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任务仍很艰巨。 7.民族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协调难、落实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政策“一刀切”现象还比较突出,全社会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8.民族工作部门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总体上有了较大提高;与此同时,基层民族工作机构还不健全,民族工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还比较弱,与完成当前及今后工作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教育各民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仍然需要长期的努力 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能够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一切必然会对我国民族关系产生深刻影响。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和各民族发展起点、适应能力和自然、社会条件的不同又会带来新的发展差距。各民族之间交往联系的增多也会使文化差异、发展差距等引发的矛盾增加。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民族意识增强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意识的增强趋势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往往表现为政治上参与意识和自治、自主意识,加快本民族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享有平等发展机遇的意识,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等等。民族意识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效应。引导得好,可以化为促进各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引导不好,也可能产生某些消极的影响。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社会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使各族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需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