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静静
页数:289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174068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以罪名为主线,分作贪污贿赂犯罪、滥用职权犯罪、玩忽职守犯罪、徇私舞弊犯罪、重大责任事故犯罪、公职人员其他犯罪等六章,对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实践中常见的37个罪名构成要件进行解构,并详尽分析各罪名之间涉及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别和界定,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和司法工作者正确把握职务犯罪认定标准提供参考。
本书特色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以罪名为主线,分作贪污贿赂犯罪、滥用职权犯罪、玩忽职守犯罪、徇私舞弊犯罪、重大责任事故犯罪、公职人员其他犯罪等六章,对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实践中最常见的37个罪名构成要件进行解构,并详尽分析各罪名之间涉及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别和界定,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和司法工作者正确把握职务犯罪认定标准提供参考。
目录
第一章 贪污贿赂犯罪
第一节 贪污罪
一、“第一工作人员”的认定
二、关于“财物”的理解
三、关于数额标准与情节的理解
四、量刑与刑罚执行的有关注意事项
五、既遂、未遂以及共同犯罪问题
六、办理第一出资企业中贪污罪案件的有关注意事项
第二节 挪用公款罪
一、本罪的主体
二、关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理解
三、关于对“超过三个月未还”“经营活动”“非法活动”的理解
四、关于数额标准号隋节的理解
五、关于追诉、量刑与刑罚执行的有关注意事项
六、挪用公款转化为贪污的认定
第三节 受贿罪
一、本罪的主体
二、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理解
三、几种收受财物行为的认定
四、关于数额标准与情节的理解
五、量刑中的注意事项
六、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
七、受贿罪中常见的数罪并罚问题
第四节 单位受贿罪
一、本罪的主体
二、本罪的主观方面
三、本罪的客观方面
四、本罪的立案标准
五、对单位受贿罪的双罚制
六、本罪与受贿罪的区别
第五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一、本罪的主体
二、关于“利用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理解
三、关于“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理解
四、关于数额标准与情节的理解
五、认定本罪的有关注意事项
第六节 行贿罪
一、本罪的犯罪对象
二、关于“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理解
三、贿赂与馈赠的界限
四、关于数额标准与情节的理解
五、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
第二章 滥用职权犯罪
第三章 玩忽职守犯罪
第四章 徇私舞弊犯罪
第五章 重大责任事故犯罪
第六章 公职人员其他犯罪
附录
第一节 贪污罪
一、“第一工作人员”的认定
二、关于“财物”的理解
三、关于数额标准与情节的理解
四、量刑与刑罚执行的有关注意事项
五、既遂、未遂以及共同犯罪问题
六、办理第一出资企业中贪污罪案件的有关注意事项
第二节 挪用公款罪
一、本罪的主体
二、关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理解
三、关于对“超过三个月未还”“经营活动”“非法活动”的理解
四、关于数额标准号隋节的理解
五、关于追诉、量刑与刑罚执行的有关注意事项
六、挪用公款转化为贪污的认定
第三节 受贿罪
一、本罪的主体
二、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理解
三、几种收受财物行为的认定
四、关于数额标准与情节的理解
五、量刑中的注意事项
六、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
七、受贿罪中常见的数罪并罚问题
第四节 单位受贿罪
一、本罪的主体
二、本罪的主观方面
三、本罪的客观方面
四、本罪的立案标准
五、对单位受贿罪的双罚制
六、本罪与受贿罪的区别
第五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一、本罪的主体
二、关于“利用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理解
三、关于“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理解
四、关于数额标准与情节的理解
五、认定本罪的有关注意事项
第六节 行贿罪
一、本罪的犯罪对象
二、关于“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理解
三、贿赂与馈赠的界限
四、关于数额标准与情节的理解
五、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
第二章 滥用职权犯罪
第三章 玩忽职守犯罪
第四章 徇私舞弊犯罪
第五章 重大责任事故犯罪
第六章 公职人员其他犯罪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