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歌德
页数:352页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8072420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文集所选的作品,都是歌德的传世名篇。《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在“狂飚突进”运动期间创作的一部书信体小说。作品写一个出身市民家庭、富有才华的青年维特由于愤恨封建等级制度和陈腐的爱情观,以自杀抗议社会的故事。维特的思想观念完全符合“狂飚突进”运动的精神。他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强调感情在人的认识和行动中的重要地位,崇尚对朋友真诚大方,他的悲剧当然引起普遍的共鸣。小说中主人公维特用诗的语言、书信的形式把自己的悲苦哀愁娓娓道来,读来特别动人心弦,催人泪下。正因为如此,小说出版以后,在德国以至全欧洲掀起了一阵“维特热”。许多青年模仿维特的行为举止,穿“维特式”的服装,过分的是,甚至有人效法维特开枪自杀,这当然是作者始料所不及的。
作者简介
歌德(1749—1832年),德国作家,公认的世界文学巨匠,是具有多项才能的欧洲文化全才。歌德生于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到斯特拉斯堡学习法律,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斯特拉斯堡成为歌德一生生活和创作的转折点。在那里,同赫尔德的结识对歌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他写下献给初恋情人布里翁的抒情诗,开创了德国抒情诗的新时代。1771年8月,歌德回到法兰克福,发表了《莎士比亚时代的谈话》,预示着德国18世纪70—80年代发生的第最次全国性文学运动兴起。此后,歌德到了魏茨拉。在一次舞会上,他爱上了夏洛蒂·布甫,写下了风靡世界的《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年)。1771—1775年,歌德开始写《埃格蒙特》和《浮士德》,并完成了《克拉维戈》和《施特拉》。1775年11月,歌德到了魏玛,从此定居该地至逝世。
本书特色
歌德认为,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的思想。他深刻地揭示了艺术创作中主观和客观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反对了消极浪漫主义,又同自然主义划清了界限。这是歌德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精髓所在,是他对现实主义理论发展作出的卓越的历史贡献。
目录
一对邻人儿女的奇缘 088 两个毗邻而居的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年龄相当,他们都出身于望族,真是天生一对,将来有一天完全可以结为百年之好……
谁是泄密者 095 “不行!不行!”他叫喊着,激动地、匆忙地走进为他安排的卧室,把灯放下,“不行,这是不可能的!可是我该上哪儿去诉说呢 ……
褐姑娘 115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威廉,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列纳多面带微笑地说:“谢谢您给我介绍了这么多情况,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最后我的姑妈没有让您向我转告一个好像并不很重要的情况吗 ”……
天涯痴女 125 雷万先生是一个无官职的豪绅,在本省拥有最肥沃的土地。他与儿子、妹妹住在一座只有大公才有资格住的城堡里……
50岁的男人 135 少校骑马一路向田庄行来,外甥女希拉丽亚为了恭候他的光临,站在公馆外面的台阶上迎接他。他差点没有认出她来,她出落的越发欣长和妩媚……
新帕里斯 171 不久前,在圣灵降临节前夜,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自己好像站在一面镜子前正忙着试穿夏日新装,这些衣服是我亲爱的父母专门为过节给我做的……
不要太过分 182 夜晚,时钟敲过了十下,一切按约定时间准备就绪,张灯结彩的小客厅里,大方餐桌铺上了干净的桌布,糕点与甜食摆满了蜡烛与鲜花之间。孩子们看着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馋得直流口水……
危险的打赌 188 大家知道,人们在一切事情都顺风得意之时,总会妄自尊大,因而不知道力量往哪儿使才好。就像那些放浪不羁的大学生,他们有一种习惯,在假期成群结队的到乡下旅行,肆无忌惮地做些恶作剧,常常把人搞得哭笑不得……
亲合力 192 爱德华——我们这样称呼一位正值年富力强、家道殷实的男爵。在四月的一天下午,爱德华在自己的苗圃里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刻,把新弄到的接枝嫁接到嫩干上……















